《小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例设计
(2018-12-24 15:50:41)
标签:
365 |
《小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课例设计
宝塔区临镇中心小学
一、
小学儿童人际交往特点之同伴关系与友谊的发展特点: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儿童除父母、教师及亲属以外的另一重要的社会关系。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说来,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关系是不平等的,主要是照顾者、教育者与被照顾者、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平等、互惠和自由。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和探索,从而更有利于其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功能在于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吸收同伴的经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增强情感支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有可能导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对成人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了解人际交往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了解常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安排适宜场地:本课程适合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故需用较大的课室,以会议室等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场室为佳,以便充分调动在座学生的各个感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课堂常规:提前通知学生备好笔记本,做好安全措施,上课期间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讲授:通过讲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引出同学们人际交往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给出起码的应对方法,然后介绍日常当中常用的人际交往技巧,鼓励同学们以各种途径增强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加强学生校内人际交往辅导,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确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交往的实际锻炼,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通过训练学习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行为、技能和技巧、艺术,促进学生的社会进程,最终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与成熟,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常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四、教学难点
逐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
五、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一)课堂导入 |
提出问题并进行讲解: 什么是人际关系? |
1.
2. |
通过提问与讲解令学生思考平时自己是如何与人交往的。 |
(二)研究探讨 |
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1.同学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常遇到哪些问题? 2.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及这些问题? |
1.
2. |
通过新的自我审视,改善学生日常交往当中所遇到的不利因素。 |
(三)共同进步 |
介绍日常当中常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满足学生对于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帮助其全面发展自我,形成良好人格。 |
(四)尝试合作 |
分小组进行一个心理游戏 |
以就近原则有序分组进行游戏 |
观察学生能否融会贯通,把刚才学习的内容得以内化 |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1. 交往及其结构
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可能形成直接的人接关系。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互相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网络,从而有力的改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2)动作交换
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又称“体势语”。
(3) 相互理解
交往中相互理解,是交往失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互相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交往经验。
(二)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人际喜迎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喜迎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尤其是相同的价值观表现出的吸引力更大)、特点互补等。人际吸引的诸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前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三)人际交往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孤独感——单纯地因为情境感到孤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态行为;持久地感到孤独: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2.嫉妒感——用坦白与诚实的态度处理;分析和认识嫉妒的产生原因和危害;鼓励自己靠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虚心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步,把别人的长处当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容易阻碍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
第一,不尊重他人,对人缺乏感情;
第二,自我中心,只关心自身利益,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第三,对人不真诚,有欺骗行为;
第四,过分服从和取悦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
第五,过分自卑或自负,嫉妒心强;
第六,性情孤僻,偏执,不愿与人相处和接受他人规劝;
第七,目空一切,对他人过分苛求;
第八,过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报复心强。
(五)常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序号 |
常用交往技巧 |
运用细化指南 |
1. |
结交新朋友 |
1.鼓励自己主动与人交往; 2.相信自己能受人欢迎; 3.集体活动多参与、多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 4.快速准确地记住他人的名字; 5.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出援手,竭诚助人。 |
2. |
倾听和交谈 |
好人缘来自会倾听。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普遍不会倾听,因此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时做到: 1.用眼神示意对方“我在专心听你讲话”;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话; 3.适时以点头、微笑等方式给予肯定的回应。 |
3. |
赞美和感谢 |
“举手不打笑面人”,“良言一句三冬暖”。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充分表明了赞美与感谢在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功能。对小学生而言,要重点强调赞美与感恩必须与真诚真心相伴,在日常生活中,多对身边的人赞美和感谢,都会令人令己倍感愉快、幸福。 |
4. |
拒绝与解释 |
在与人相处中,学会说“不”,坦陈自己的困难,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是极为重要的交往策略。它既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心无芥蒂地接受你的拒绝,这就是拒绝的艺术了。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 |
5. |
真诚与道歉 |
犯错时,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错误,更需要的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大胆说出“对不起”,并敢于承担错误后的结果,得有一种责任感。进而引出“道歉”也是人际交往时非常必要的技巧。 |
6. |
宽容与尊重 |
宽容别人的缺点,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宽容别人无心的过失,那常常是他们也不能去主宰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不嘲笑、不挖苦别人。 |
7. |
分享与合作 |
体会与他人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行为基础,掌握一些合作的技巧和规则。培养与人友好合作的良好心态和合作意识。 |
(六)游戏设计:风雨同行
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接纳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在体验团队合作中的扬长避短,互帮互助。
要求:(1)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2)眼罩,口罩,短绳,用于搬运的其他物品可以任意准备;
程序:(1)按7人一组分组,在7人中规定有2个“盲人”,2个“无脚人”,2个“无手人”,一个“哑巴”;
评分:以用时最少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