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18-12-22 20:23:13)
标签:
365 |
《小学生人际关系指导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宝塔区临镇中心小学 姚力瑞
一、 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很快,可塑性强,而且解说能力很强,这是孩子的关键时期之一,在此阶段,培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小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去迎接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挑战与成长,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性社会化的发展,但目前有不少学生因不善交往和交往不善引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选发展。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小学生象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孤僻、焦虑、自恋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不良心由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力图解决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学校在交往教育中让学生体会交往的重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让学生知道交往不仅是学生学习求知的需要,还是友谊社交的需要。
2、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
结合教学目标,交往教育使他们对人际
3、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交往平台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二、课题研究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二、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三、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2、文献法。根据课题的要求,我们通过查阅、分析、整理小学“交际关系素养”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操作方法体系。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预先制订评价模型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工具,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是保证行动研究顺利进行并具有规范性的必要条件。
4、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8年4月--2018年5月)
确定研究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学习有关理论,明确研究该课题的目的,了解所选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实施阶段(2018年6月-2018年11月)
(1)对学生人际关系水平进行前测分析。
(2)在教学实践中开设口语交际训练课和谈天说地课。提高小学生交往能力训练策略,在喜闻乐见的训练活动中渗透表达与交际的整合训练。注重交际过程、活动方式的设计;训练学生交往中的应对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与人交往经常开展互动性、交际性强的活动;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互动、交际训练。
(3)出台实验操作方法,并付诸实施。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人际关系的兴趣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
(4)开展学生“人际交往”活动,提高学生参与“人际关系交往”的兴趣。
(5)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形成教师案例分析、教育论文、教学设计汇编等。
3、总结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汇编评课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接受专家组评估验收,找出活动设计、操作等方面的缺陷和成败原因,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