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业务学习

(2012-04-17 10:36:39)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
听自己的采访录音,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很快能明白当时犯了什么错,当然下次能不能改正是另一说,但跳脱出那个说话的自己,以旁观者的角度听录音里的两个人对话,就很迅速能听出问题来了。
我一直觉得我采访时还算冷静,不太罗嗦,能引起采访对象的兴趣,最好的采访状态是让被访者愿意跟你讲话,主动讲话,而非一问一答,更糟糕的是几问一答。
今天整理采访录音,发现几个问题,记在下面,希望以后注意。
1.在空白处为了不冷场,会重复之前已经听明白或者得出过的结论。这样会给被访者造成“理解力差”的印象(总之我复听时会这么觉得)
2.不够稳重,总是笑。
3.该切入直接问的时候不太果断,大概是因为软弱……
4.有的时候不忍心打断对方,会让被访者在某一个没什么意思的问题上讲很久。其实已经不耐烦了,但又不好意思打断。表现在对话中,就是开始走神。走神嘛,就是开始说没意义的话,纯填补空白打发时间。于是有很多无意义的反复,具体表现为,“是吗?”“真的啊?”“那很不简单呢!”
5.还是忍不住有时候要提自己。被访者才不关心你怎样不是吗?而且你自己怎样跟稿子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不要说。说自己也是为了让对方说他自己。(这一点前不久看过的赵忠祥同志的会客厅是最大的反面教材啊!会让人非常反感的,以及陈鲁豫小姐。)
6.有时候寒暄过长,切入主题又比较突然。怎样做到自然而然,这个比较难。
先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