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资料背后的广阔世界——陈丹燕《公家花园》

(2012-01-05 13:17:42)
标签:

杂谈

  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一本小说。作者并没有强烈的叙述故事的目的,几乎不能被称作故事的几个小短篇因为名字相同最终被串联到一起变成了一本书。连人名都是潦草的,除了一些历史上的真实姓名,小雯、小史之类的代号根本无意于让人记住,也根本无所谓刻画什么性格。
  这是一本讲上海外滩公园的历史书,小说家用小说的笔调将枯燥的数据以及史料重新揉捏在一起,讲了几个故事,包含中心城区几个区域的变迁,知青问题、里弄房子、上海人的性格等等,一看就是出自上海作家之手,淫浸于上海这块土地之中,充满琐碎的生活的细节。没想到看来倒是津津有味。
  想到上个月在外滩美术馆看过的舒浩仑导演的独立电影《黑白记忆》,也同样是一样的风格,耳濡目染的生活本身就是素材,再加上史料,加以最简单的线索故事,串起来就是部好作品。
  《公家花园》似乎是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这是另一种小说的写法,颇具匠气,可造作性很强。只需认真,便可完成。书后有详细地从《字林西报》以及《工部局董事会记录》的一些资料索引,这是线索,小说家如何从历史的原始素材中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细节与故事,陈丹燕本人做了很好的示范。
  至于作者的意图,我以为已经相当明显。摘录一段陈丹燕在书后的附录部分的引用。这是1887年,在《字林西报》工作了十三个月的英国编辑查尔斯·哈尔康伯在他的回忆录里记录的在公家花园度过的某个晚上的文字:
我坐的位置很不错,能看到黄浦江,江水近在咫尺,流过公园的东岸,月亮高高挂在天上,欢喜地照耀着大地上这令人舒服但并不田园风格的风景。那的确是漂亮的景色:波光滟滟的流水,如画的花园,全都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富有装饰感的、,不仅有那些精致的热带华彩,而且还有不少优雅的女士,打扮得无可挑剔,争奇斗艳,在树影重重的小树林间漫步,那里有芳香的空气和压低了声音的低语,让人不禁想到仲夏夜之梦。
  整本书从外滩花园开始讲起,整个向华人开放的过程,以及解放后如何逐渐消失的历史。倘若小说家能够认真地研究史料,其实只需要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可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