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下

(2011-08-08 20:40:04)
标签:

安妮宝贝

春宴

卡佛

菲茨杰拉德

村上春树

杂谈

分类: 书籍
将安妮宝贝的新书《春宴》看完了。是十年以来一贯的文字风格,语言是好的,只是故事实在太过单薄。就十年前的平头男棉布裙女的故事来说,这一个并没有多少更高明之处,基本上只是重复。
  安妮的书卖得非常好,而且的确有许多人喜爱她的文字。我也挺喜欢的,我很爱她文字里所营造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即便是刻意,也的确很能吸引一部分人。比方说这一段,我抄一下:
  “长时间关闭手机。睡觉前打开一次。除了专栏催稿、出版社编辑询问、公寓物业通知领取挂号信,没有人试图联系或问候我。我的私人生活领域是一片荒地。没有朋友,没有活动,没有互换,没有交际。在不是必需的时候,我不找人,也没有人找我。在内心,我习惯对人产生的,更多是一种观察本能而非实在的兴趣。”
  恩,所以这么多年,安妮宝贝一直低调处世,不接受媒体采访,很少露面,不暴露自己的私生活。直觉里我不认为她是这样生活的,但她应该会喜欢自己文字里追求的那种感觉,遗世独立的女子,淡定,不世俗。
  然而,我不能喜欢这样的小说。最近重看了菲茨杰拉德的书。这个作家我很多年前读过那本最有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当时大约是年纪太小,实在不能明白他到底想写什么。我当时接受很落后的文学观,认为小说必须要有跌宕引人入胜的情节,要有悬念,要有起承转合有高潮结尾,要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不知所云,甚至不能用言语组织起来到底说了个怎样的故事。一直到后来在大学里念到一篇他的短篇小说《the rich boy》,印在破烂的纸张上,全英文的,才短短几页。因为英文烂,所以我反复看,却一下喜欢上了,并成为这么多年我读过最多遍的小说。故事相当简单,一个富家子弟(rich boy嘛),也曾经有过一个门当户对的适合结婚的女朋友paula,也曾经有过一群哥们儿,参加过学校的皮划艇俱乐部。之后他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结了婚,他却始终孑然一身。小说的最后,他独自前往从前一直热闹的酒吧,那些好朋友们都因为家庭不再出现在这里,他百无聊赖像往常一样登上游艇,碰见一个长得漂亮的女生,他一如既往和她优雅聊天,但心里明白,这是聊天而已。
  那文章很短,但却在之后的日子里无数次绕上心头,被一遍遍回忆。这当然多少跟后来我的境遇有关,我开始长大,独立生活,在人群中应付很多事情,但常常在回家的时候提不起精神。菲茨杰拉德擅长写内心孤独的男女内心,所以后来被小资们奉为经典的村上春树君才如此推崇这位他文学上的启蒙者。但同样是写这种都市人的孤单,我后来慢慢明白,为什么菲茨杰拉德比村上更要高级一点,村上的人物往往在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冷酷仙境之中,虽也有入世的一面,但往往都越来越脱离尘世的,他的小说里有兽呀大象呀这些为了增加故事性而设置的道具,而菲茨杰拉德只写平常的生活,虽然大多时候是带点贵族气的上层生活,略显狭隘,但这的确是很多种生活中的真实一种,是脚踏实地的。他小说中的人物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有时候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就像我一直喜欢读的毛姆的小说《刀锋》中的主人公,虽然他去了印度,曾经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又是个彻底的贵族,离我实在遥远,但那个世界是千真万确的(嗯,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毛姆笔下的主人公跟菲茨杰拉德的人物挺有共同点的)。小说家有本领将这种真实从生活中提炼,又将之放归入小说,读者看了才会如此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还有一位作家,卡佛,也不得不提。如果要排序的话,水平高下在我心中应该是这样的:卡佛〉菲次杰拉德〉村上春树。一直长时间处于社会底层的卡佛饱尝人间冷暖,却没有失掉一颗小说家敏锐的心,他有时候也写一些怪诞的事,比方说突然被养在邻居家的孔雀,但这些非现实的东西却被假以小说家的寓意而放入平常的生活中又成为一种警示或者说提醒以帮助读者领悟平淡生活的细节,从而洞察那隐藏于生活里的小说家的巧心思,这与村上君纯粹的为写怪诞而写,不知要高明多少(所以这两年我更喜欢早年村上写的那些小说,比方说《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但在以前,我可喜欢《寻羊》《世界尽头冷酷仙境》这种呢。不过从文字上说,还是后来写的更好。额——这注释好长!看来还要重新再写一篇村上君)。怪诞在村上这里是目的,而在卡佛只是道具。至于菲茨杰拉德,他比较中间,他直接描述。
  到了安妮这边,最实质的真实性一层就变得虚幻了,她笔下的人物是平面的,只存在于安妮的念想中,存在于她营造起来的那个精致的植物般纯净的世界里,这是安妮宝贝的小说大厦,但只是一座空中阁楼,并没有泥土与血脉,好看固然是好看,最重要的东西却没有。
  这么说也许更直白,安妮小说中的人物你在看时就明白这是不存在的,是理想化的或者刻意塑造的,村上君的好一些,大多数情绪至少是真实相通的,很容易感同身受。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人物,则让你在看完之后常常会联想到身边的某某,认为菲写了你身边的某一个人,表达了你在某一时刻的某种心态;至于卡佛,他的小说在看完之后,你常常会觉得震惊,震惊于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窥探,而他的表述是如此到位,不拖泥带水不做作不冗杂,就那么刚刚好好,多一点少一点就都不如他说的那样好。
  要细琢磨小说的话,就是这么有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常生活
后一篇:楚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