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精细化管理方案
(2011-01-10 15:14:24)
标签:
杂谈 |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就是班级的发展方向,一个班主任想把班级管理成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班主任的人格就是班级精神风貌的底蕴,一个班主任的人格都可以在他的学生身上找到影子。当然,班级不是班主任的,而是大家的,班级管理还得靠全体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要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发挥好班集体的育人作用,必须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实行全员育人,同时班主任更要在班级管理中关注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享受良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
接手新班首先要求办主任根据班内学生情况,和学生商议制定了一套适合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细致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责任与义务划分到每个组每个学生。学生身上发生的任何情况都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比如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作业质量与否、衣服是否整洁、是否团结同学、甚至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情都有相对应的制度来决定加减分。
2、
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七个人,这六个组是平均的,包括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然后按学习情况依次编号1---7号。班级中的学习、卫生、纪律各个方面的评价都评价到组。小组长负责管理本组成员的卫生、学习、纪律各个方面。每月一评,根据各组的加减分的多少评出优胜小组。
具体措施:学习方面,从早晨到校开始,组长检查作业,监督每位同学上课情况,负责提醒鼓励本组各个层次的同学完成作业。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加分或者减分。各小组互相监督。 卫生方面,小组长是卫生组长,负责一天的卫生,包括班级室内外卫生及本组成员的个人卫生,根据情况加减分。纪律方面,小组长随时注意本组成员的动向,监督并制止,适当加减分。所有加减分记录有班内的专门记录人员负责,每天一次总结,把加减分情况汇报给各小组长,各小组自行分析本组情况。每月一次大总结,评出班内的优胜小组。
奖励惩罚措施:每天的总结,有各小组用本组制定的制度来评价。每月一次评选出的优胜小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并照一张照片,由本组成员共同设计出板报张贴在墙上。减分最多的落后小组罚干值日一周,并抄写老师规定的课文。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的作用不可轻视,老师经常性地给小组长开会并给予一定的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不但提高了小组长的干劲,提高了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还杜绝了平常检查中的徇私舞弊现象。
3、
班级分工明确才能保证一个班级有条不紊的发展。班级管理目标是“事事有人管”。比如卫生方面,每个人除了管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和所在地区的卫生外,班内还有卫生工具管理员、讲台讲桌管理员、窗台管理员、卫生死角管理员等等。另外,还有窗户管理员、电灯管理员、书橱管理员、班费管理员、桌凳整齐管理员等等。班内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自己负责的方面,他们都是主动申请干的,所以干起来确实负责。比如负责管理讲台卫生的同学,对他的规定是讲台必须时刻干净整洁,后来发现每下一节课,都打扫一遍讲台,每天如此,有时看到他的身影心里便会有一种感动。
4、
教师的第二职责是教书,而最重要的任务是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班主任经常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能理解也理解了。我经常看到学生们在日记中对老师的真情诉说,我也乐意并真情的给予回复。因此学生的日记本成了我了解他们心灵世界的渠道,我的回复也变成了学生每天期待看到的文字。只有在感情上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才能让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快乐的学习,景超同学是我们班学习最差的学生,但是他能自己主动掏钱为班内的钟表更换电池,他虽然学习差,但是他的心灵是纯洁的,那么,我想,我对他们教育的目的也便达到了!
在班内,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班级成长日记”。我们约定,红颜色的笔记录的是班内每天的不良情况,蓝颜色纪录的是班内的好现象及好人好事,而黑颜色纪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心情、或者对于班级对于老师的建议等等。每天同学们都积极的去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成长日记”成了沟通老师和同学的桥梁。自本学期开始,我们已经用了三个本子,翻开每一本,上面都记录同学们每天的喜怒哀乐,记录着班级的成长。
每周一的班会也是我们期待的时刻,小组轮流主持班会,形式多样,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另外,在班会时间,我们还可以自由评价班内的同学,此环节大大加强了同学们的交流,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
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班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真诚的交流、无私的爱心、大胆的放手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