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人群管理(一)
(2010-01-22 18:07:45)
标签:
杂谈 |
各位队员:
天津蓝天公益救援队除了担负山地救援的职责以外,城市应急辅助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其中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参与和服务是工作方向之一。
建议大家也认真学习一下有关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接受这样的任务做好思想和技能上的准备。
文章如下:
1 引言
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包括比赛、演唱会、展览展销、游园、招聘会等活动。据公安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举办大型活动3.5万场,参与群众3.2亿人次。根据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公报第22号资料表明,从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举行前进行的安全检查情况看,有62%的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问题。2005年11月1日,北京市率先出台了《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首次要求主办方在活动举办前进行风险评估,提交风险评估报告。随后,杭州、南宁等地也出台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定。2007年9月14日,国务院公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该条例对大型活动的范围,承办者、场所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和公安机关的职责,安全许可的条件、程序、时限,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有利于保证大型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目前,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但仍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加强大型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将危险降到最低,通过应急管理加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真正的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成功举行
2 大型活动与突发事件
2.1 大型活动特点
大型活动通常在不同的场地举行,有临时搭建的活动场地,也有租用广场、公共道路或者公园的活动场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近年来,大型群众性活动呈现频次增加,规模增大,参与人数增多,活动时间增长等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大型活动风险增大,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因为:
1)场地临时
大型活动的场地大多是被临时占用的,为了满足活动的需求,经常会有一些临时搭建物或新增的设备设施,有时还可能会改变固有场地的使用性质。这些新增的搭建物和设备设施,大多没有经过试运行的安全检验,使得活动举办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状态。
2)人群聚集
大型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熟悉所在场地环境的安全情况,不了解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人们对活动安全知识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一些不安全行为,尤其在高密度人群聚集环境中,最容易因一些小的突发事件扰动导致人群慌乱而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3)多方参与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涉及到多个相关方,包括:主办方、承办方、协助方、场地提供方、活动赞助商等等。同时,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运行还涉及到多个行政职能部门,由于缺乏协调和沟通,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盲点和死角。
2.2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致因分析
随着大型活动的高频次举办,大型活动的重大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据统计,1983年至2004年期间,仅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37起,造成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平均每起事故有18.5人死亡,40人受伤(1)。通过对国内外公开发布的84例大型群众性活动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事故诱因多样:突变的自然天气使群众受惊引起的伤亡事故7起,由火灾爆炸、高空坠物,搭建物倒塌等引起的伤亡事故26起;因为恐怖袭击、谣言散布引起人群骚乱造成的伤亡事故6起;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1起;其中最严重的是由于微小的扰动导致人群踩踏事件44起。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当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时,就会发生扰动,可能使大型活动明显偏离初始计划,并严重影响计划实施。
大型活动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活动性质、活动规模、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活动自然环境等这些客观因素存在的某些不安全的隐患和现象。从活动性质看,竞技对抗性的活动和高雅的艺术音乐会与观众情绪波动的关系就有很大的不同;从活动规模看,超过活动限定安全容量的大规模人群聚集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状态;从活动场地看,开阔无大障碍物的活动场地相比于封闭的活动场地具有更好、更高的人群疏散安全性;从活动设备设施看,大型活动的很多设备设施是临时搭建的,在安全稳定运行上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从活动自然环境看,恶劣的天气不利于活动的安全开展。
大型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意识不足,培训教育不够,安全能力不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安全检查不仔细,准备工作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警惕性不高,现场控制意识和能力不强;群众安全认知度不够,自我防护能力差等等。
大型活动中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有很多,有些状态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被察觉;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影响因素也因错综复杂而不易被掌握;另外突发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事件性质、类别级别、影响范围及区域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常常是不完全信息识别的过程。众多难以掌控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形成了大型活动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等方法来识别和控制风险,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文章如下:
1 引言
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活动,包括比赛、演唱会、展览展销、游园、招聘会等活动。据公安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举办大型活动3.5万场,参与群众3.2亿人次。根据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公报第22号资料表明,从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举行前进行的安全检查情况看,有62%的活动存在各种安全问题。2005年11月1日,北京市率先出台了《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首次要求主办方在活动举办前进行风险评估,提交风险评估报告。随后,杭州、南宁等地也出台了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规定。2007年9月14日,国务院公布《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该条例对大型活动的范围,承办者、场所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和公安机关的职责,安全许可的条件、程序、时限,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有利于保证大型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目前,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但仍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加强大型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将危险降到最低,通过应急管理加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真正的保障大型活动的安全成功举行
2 大型活动与突发事件
2.1 大型活动特点
大型活动通常在不同的场地举行,有临时搭建的活动场地,也有租用广场、公共道路或者公园的活动场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近年来,大型群众性活动呈现频次增加,规模增大,参与人数增多,活动时间增长等特点,随之而来的是大型活动风险增大,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因为:
1)场地临时
大型活动的场地大多是被临时占用的,为了满足活动的需求,经常会有一些临时搭建物或新增的设备设施,有时还可能会改变固有场地的使用性质。这些新增的搭建物和设备设施,大多没有经过试运行的安全检验,使得活动举办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状态。
2)人群聚集
大型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熟悉所在场地环境的安全情况,不了解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人们对活动安全知识的缺乏很容易导致一些不安全行为,尤其在高密度人群聚集环境中,最容易因一些小的突发事件扰动导致人群慌乱而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3)多方参与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涉及到多个相关方,包括:主办方、承办方、协助方、场地提供方、活动赞助商等等。同时,大型社会活动的安全运行还涉及到多个行政职能部门,由于缺乏协调和沟通,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盲点和死角。
2.2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致因分析
随着大型活动的高频次举办,大型活动的重大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据统计,1983年至2004年期间,仅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中发生伤亡事故37起,造成686人死亡,1376人受伤,平均每起事故有18.5人死亡,40人受伤(1)。通过对国内外公开发布的84例大型群众性活动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事故诱因多样:突变的自然天气使群众受惊引起的伤亡事故7起,由火灾爆炸、高空坠物,搭建物倒塌等引起的伤亡事故26起;因为恐怖袭击、谣言散布引起人群骚乱造成的伤亡事故6起;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1起;其中最严重的是由于微小的扰动导致人群踩踏事件44起。
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当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时,就会发生扰动,可能使大型活动明显偏离初始计划,并严重影响计划实施。
大型活动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活动性质、活动规模、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活动自然环境等这些客观因素存在的某些不安全的隐患和现象。从活动性质看,竞技对抗性的活动和高雅的艺术音乐会与观众情绪波动的关系就有很大的不同;从活动规模看,超过活动限定安全容量的大规模人群聚集性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状态;从活动场地看,开阔无大障碍物的活动场地相比于封闭的活动场地具有更好、更高的人群疏散安全性;从活动设备设施看,大型活动的很多设备设施是临时搭建的,在安全稳定运行上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从活动自然环境看,恶劣的天气不利于活动的安全开展。
大型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安全意识不足,培训教育不够,安全能力不强;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安全检查不仔细,准备工作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警惕性不高,现场控制意识和能力不强;群众安全认知度不够,自我防护能力差等等。
大型活动中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有很多,有些状态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易被察觉;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影响因素也因错综复杂而不易被掌握;另外突发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事件性质、类别级别、影响范围及区域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常常是不完全信息识别的过程。众多难以掌控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形成了大型活动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等方法来识别和控制风险,尽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前一篇:TBRT的2010
后一篇:小贝在海南(抢先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