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鐘

标签:
宗教寺庙暮鼓晨钟庙宇神明台湾文化 |
分类: 光影故事 |
http://s1/middle/6375b617g7d36623d34e0&690
闽南大概是中国大陆庙宇最密集的地方,就连台湾也继承了这样的风俗,每个人烟聚集的城市,总有个香火鼎盛的大庙,以及隐身巷尾街头那数不尽的小庙。
自古许多学者都说闽人好巫,生活中弥漫着神鬼传说,彷佛这里的人都很迷信!什么事都要求神明的指示。但是我想是这块土地生活不易吧,大海的无情、山岳的阻隔、瘴疠蚊虫、加上战火烽烟土地的贫脊,许多自然与历史的造就下,人民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于是就更寄望于鬼神的庇佑。
随着人聚人散、战乱流离,度过了水火相交的折磨,时间一久能留下来的都成了古迹,或许是历朝历代的改建,也是人们精心的维护,庙宇既是人群的信仰中心,也成了艺术作品展览陈列的场所,因为人们一定把最好的献给神明,各类供品、珠宝、木刻石雕、佛像、书法、经卷,庙宇就成了当地民间艺术品的集中地。我想古代没有所谓的博物馆,庙宇或许就承担了这样的功能,不仅这样,有时庙宇 还是教育、文人聚集之处,甚至地方上发生大小事情的最佳集会场所,许多影响深远的事情,都从这里起头,想必有了神明协助,当然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可惜一般人来到寺庙,满脑子想的都是相关自己的福祸利益,诚心很足但就是没有雅兴,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增添了庄严,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驻足欣赏的兴致,就是膜拜的心更加虔诚了。或许偶尔抛开世俗的烦恼纠缠,静下心坐定会儿,听听古树松涛、看看香炉飘起的青烟、抚摸石壁上风化的痕迹,那屋檐前的瑞兽与梁柱上的诗文,才会生动的跳跃在眼前,告诉你这千百年来的风雨沧桑与繁华一瞬。
http://s16/middle/6375b617g7d366dc201cf&690
http://s15/middle/6375b617g7d36718894fe&690
福建的信仰和台湾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民间的道教信仰和人民的生活结合的深,佛教则比较属于高高在上的清静,此外基督教、回教、也有不少信徒,但大家也都各拥信徒和平相处。但是有一点到是和台湾不同,台湾佛教庙宇是不上香的,甚至连香炉都很少见,但在大陆烧香拜佛还是很普遍,虽然有告示写着不要拿香进大殿,但那香烛的烟灰还是飘旋围绕着寺庙。
大家来寺庙里最多的还是求平安、求功名,掷圭问卜,香火旺的庙里那诵经声伴着掷圭落地声接连不绝,许多红烛香火还没烧完就被清洁人员拿起重新利用,这边插那边拔倒是有趣,庆典日子里人潮来往,要找个空位跪拜还得挤阿挤,口中急忙喃喃默祷,人群一波一波无数的呢喃祝祷都在寺庙大殿中回响着,而庙中的释迦摩尼大佛双目微闭,似笑非笑,专心的收纳这芸芸众生的祈求希望。我也专心看着这大佛的表情,却看到了像是孩子般的纯真,经历了人生世事的苦难折磨,或者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回到最初,回归本心吧!
不过前来朝拜的人群每个人面对神明时都是最诚心的,那样的脸、那样举手的膜拜,本身就令人感动,就在那一刻,没有人是恶的,没有人起邪念,完全是自己最真实的展现,把一切的心事都说给神明听,我想光是这一个过程就足以洗涤人心了,永远的聆听与包容是宗教最伟大的力量!
听庙里的师父说这一天是勤佛日,这一天大开庙门,社会里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甚至乞丐、、小偷或者不同宗教的人都能进来参拜礼佛,大部份进来寺庙的人都不知晓佛法大义是什么东西,但是没关系只要心存善念愿意踏进庙门来,跟随着仪式默诵佛经走走路,喝碗平安粥,走出庙门彷佛又是新的开始,当然幸福的路也就不远了。
http://s16/middle/6375b617g7d367b30107f&690
http://s9/middle/6375b617g7d36818c1478&690
http://s15/middle/6375b617g7d36885152ce&690
泉州的开元寺是个兴建于唐代的古庙,除了寺庙本身的建筑群,还有东西两座双塔,寺庙环境清幽雅致,到处都是百年以上的大树,在大热天里躲到树下就是一阵凉爽的微风,是城市闹区中一个的天然公园,来这里走走就算没有皈依佛的禅心,也能初步感受到佛理中四大皆空、平淡是福的些许精神。古庙古寺都有过历朝历代的修建,每个时代的人都依据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给了寺庙不同的风采,开元寺的大殿前有着宽广的大庭院,庭院中有着十几棵百年以上的高耸大树,眼睛随着翠绿的树影,那尽头就是庄严的大雄宝殿,宝殿没有太多繁华的装饰,但最吸引人的就是宝殿的梁柱上那九天仙女弹奏乐曲的巨大雕刻,飘舞的衣裙、优雅的身形、古老的乐器,凝望着!好像也能让眼睛听见乐曲流曳而出。
吃午斋时特地与僧人们一起用餐,简单的饭菜、感谢的仪式,百来人用餐的大厅也显得十分安静从容,用餐、洒扫、打坐、读经、礼佛,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都是修身学佛的一部份,佛陀去世之前遵嘱弟子以戒为师,中国人也有克己复礼的训示,节制欲望、诚意正心,佛法要义的第一步就从很平常的小事做起吧!
http://s9/middle/6375b617g7d368fbddd48&690
http://s10/middle/6375b617g7d3694470d09&690
http://s1/middle/6375b617g7d369dde2c40&690
清晨四点多,天还是乌黑一片,庙里的回廊里先是响起了敲板声,随即钟楼的青铜大钟,敲醒了这黑夜尽头的黎明,而后鼓声钟声交替而作,穿着黄色袈裟的僧人从寺庙各处缓缓的走向大雄宝殿,而这时天也逐渐露出蓝蓝的曙光,木鱼声伴着和谐的诵经声,由小而大、由缓而急笼罩了寺庙,诵经声很平和但却像带着重重的木槌敲打进心坎,将你最后一丝丝沉睡的心唤醒,这就是一天的开始,早课。现在一般城市里的人,已经很少能这么早起来,体会这晨间的第一课,那慎重庄严的好像每一天都是某人生命的最后一天,但同时也是有人新生的第一天,带着惜福感恩的诵经声,千百年前如此,但愿千百年后也听得到这慎重的晨颂,传递一个清心的早晨!
http://s15/middle/6375b617g7d36a33d697e&690
http://s9/middle/6375b617g72ebdd9c4c88&690
涌泉寺是另一个在福州鼓山的古老寺庙,不同于开元寺坐落于城中央,庙址选在在清幽的鼓山胜境里,就像中国许多的名山古剎一样,深山谷地,晨雾老树,让寺庙的自然大气更出脱于城市的俗尘。
但是在灵秀的山水中,涌泉寺旁很独特的有一大片的山壁,山壁上刻印着历代名人的题字,这有点像是一面俗世的镜子,记录着不同朝代的人来此旅游的心情感悟,无情的山水就这样用各种书法的型态保存了人的想法,也借用了山石的历久弥坚想将影响力带给后人,看看这些时间累积的期待与感悟,物换星移、改朝换代了但人还是人,都在喜怒哀乐中循环不已!
http://s6/middle/6375b617g7d36aed40585&690
寺庙导览的僧人是一位大学生,做过公司的职员游览过海峡两岸,很有思想与见解,但最终还是回到山上,修行佛法。他对于两岸间对出家人的观念很有感触,相对于大陆,台湾对僧人和尚还是比较尊敬礼遇,佛道之间的分际掌握较为适当,台湾人民对求神拜佛之外的义理思想接触也多,言语间透露着羡慕。我微微一笑,没说什么,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越是艰苦的地方宗教的力量更为可贵,是好是坏都是随自己的心境而转。或许这位出家人除了抱怨,也已经暗暗立志,让更多人在生活的苦乐中去知晓佛法大义,而不只是烧柱香祈求功名富贵,正是这份等待努力去完成的空间,才让人的价值有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