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天独厚橘子洲
(上
篇)
春风席卷,涌涌绿色漫淹原野,橘子洲绿意漾漾。
走在橘子洲沿江长达十里的步行道上,我发现我被搭配得最美的颜色包围了:嫩绿色的草地,乳白色的地砖,橙红色的跑道,黑加白的栏杆;清粼粼的江水,青翠翠的山峦,蔚蓝蓝的天空;呵呵,好美呀,橘子洲,它慷慨大方的给了我一片痴醉的色彩。
在这里走过了我的学生时代,那时候是跳跳蹦蹦;在这里走过了我的青春年华,那时候是矫捷如飞;如今橘子洲还是旧时的模样,绿意漾漾、青春婀娜,而我华发斑斑,在橘子洲的脚步已无需再风风火火,行速可慢点,再慢点,悠哉悠哉,却从不厌倦。
一江碧水将橘子洲紧紧环抱,静静躺在湘江江心的橘子洲四面绕绿水;风柔时,它四周泛起的是绿色漪涟;风狂时,它四周掀动的是白色波涛。它是一个从南到北长达5公里,最宽处200米、最窄处50米、面积约74公顷的冲积长岛,岛头圆圆的,岛尾尖尖的;有人说:远远看,它巍巍屹立,像一艘巨舰稳稳停泊在碧波间;细细看,它满目葱笼,又像一条翡翠长带精致镶嵌在碧波中。而于我,它却更像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感叹号,感叹世间山奇、水奇、人亦奇。
站在橘子洲,西眺:是那连绵似屏、起伏如波的岳麓山。在岳麓山脚,除了有一座闻名中外、渊源流长、斯文正脉的岳麓书院外,还有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等,是湖南高等学府最集中的地方。孜孜学子,朗朗读声,从岳麓山飘向橘子洲,那是千年遗传、源源不绝的儒雅书香。
站在橘子洲,东望:那是既古老又新兴的长沙城,说古老,长沙是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不拥仅有无数的名士先贤、还拥有无法追寻建于何年的天心阁、拥有西汉贾谊故居、拥有唐朝杜甫江阁、拥有明、清兴盛的火宫殿,等等无数的古迹;说新兴,它拥有无数的革命志士、英雄先烈,拥无数象征现代文明、社会繁华的高楼大厦;商贾商贸、契机遍地;食肆灯火、通宵达旦;交通便利、南通北达;上天有银燕,平走有高铁,入地有轻轨。新兴的高科技推动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长沙城与橘子洲携手共绘一幅通向未来世界的锦绣宏图。
橘子洲因在西晋时洲上就开始盛产红橘而得名。也有人称其为橘洲、水陆洲、老龙沙。
其实在唐宋之前,橘子洲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是上、中、下三个不相连的沙土洲,上洲叫牛头洲,中洲叫橘洲(水陆洲)、下洲叫傅家洲。这在明崇祯的《长沙府志》中可证实,只是名称不相同,府志说:三洲又称直洲、垣洲、白小洲,有人家百余,望之如带,实不相连。
那时人们就一直盼着三洲能相连,为此长沙民间还盛传一谚语说:“三洲连,出状元。”意思就是说如果橘子洲的三洲能相连,长沙则会有大吉大利的事件。
岂知,“三洲连,出状元”的谚语居然灵验了。那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是湖南全省的干旱大灾之年,湘江干枯,长沙河段露了底,而原本分离的三洲真的就连成了一洲,从此橘子一洲就再也没有分离过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公元983年于长沙也是大吉大利之年,长沙一位叫王世则的考生高中了状元,他以《六合为家赋》应试,获得进士第一名,他成了长沙出的第一位状元。王世则官右正言,他曾在淳化元年(公元990)出使了交趾(今越南),他将在交趾的眼见耳闻写成奏章上奏宋太宗,奏章后来收入到《宋史》中。我们这位长沙第一状元,为现今研究中越关系史和越南古代社会史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他纳入宋史的奏章成为了重要的史证资料。
橘子洲上有个著名的渡口叫“朱张渡”,这是以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和朱熹命名的。那时张栻和朱熹在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往返讲学,城南书院在河东,岳麓书院在河西,隔着湘江,隔着橘子洲。那时湘江上没有桥,要过江必须由河东乘舟渡江先到橘子洲,再从橘子洲乘舟渡江到河西,所以洲上就留下了这个朱张渡口。张栻在这渡口往返了十几年,对绿野茫茫、风景如画的橘子洲深有感情,他曾赋诗云:
湘江岁晚水清浅,橘洲霜后犹青葱。归舟着沙未渠进,且看渔火听疏钟。
自古许多名贤志士来到长沙,如杜甫、张九龄、宋之问、齐己、戴复古等等,橘子洲是他们的必游之地,他们徜徉在橘子洲头,环顾四周碧水茫茫,江中鲤跳虾藏、渔舟晚唱;洲上草绿橘黄、风吹稻香;他们都迷恋过橘子洲的美景,为它写过赋作过诗。
当然橘子洲上最有名的是毛主席年青时的巨型大理石塑像,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伟人雕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是由广州美术学院创作,美院院长黎明为主创。长沙气候宜人,树木四季长青,所以主席雕像前树常绿,花常红,花园花圃姹紫嫣红终年似锦。
雕像记录了年轻时的主席,他站在岳麓山下,橘子洲头,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目光锐利、胸有大志。1925年写下了赫赫有名的《沁园春
.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主席对橘子洲一往情深,他来湖南巡察,曾七登橘子洲,还在橘子洲畔的湘江水中畅游。上世纪的中叶,主席和周总理来长沙视察,工作之余结伴同游橘子洲,游到兴起,还吟诗作对,留下一段和唱佳话。
与橘子洲遥遥相对的天心阁,也是长沙的一大名胜古迹,站在橘子洲头,可遥望天心阁的一帘飞檐;那正是:橘子洲头,绿意漾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天心阁高,飞檐翘角;古风扑扑,美不胜收。
主席触景生情,思绪飞、诗兴起:于是信口吟道: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总理亦是思维敏捷、儒雅多才之人,一思忖对出: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以主席雕像为主体的橘子洲头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这是橘子洲的最南端,也是真正橘子洲的洲头。广场上修筑了一排阶梯,通往临水而建的一个扇状平台,平台面积有350平方米,平台的铁栏杆下就是湘江水,这个平台叫“问天台”。“问天台”的寓意是当年主席曾站在橘子洲头,怅寥廓,向天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问天台”宽敞空旷,视野非常开阔,在这里可瞭望半个长沙城,可瞭望滚滚南来的湘江水,是如何在橘子洲头辟分为东西两个水道的;可瞭望东西两个水道,又是如何环抱住橘子洲。
我喜欢在“问天台”依栏而立,看浩瀚蓝空、看浩瀚碧水、看风筝放飞。春和秋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每天会有许多人在“问天台”上放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时起时落、忽上忽下;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就像一只只振翅的彩蝶,从滔滔湘江碧波中冉冉飞起,向万里晴空飞去、向白云丛中飞去。我们也在这里放风筝,只是放风筝也有技术差异,别人家的风筝可高入云霄,而我们家的风筝常常在半空中就栽个斛头跌落到地上了;还有比我们更惨的人家,那风筝一头直接栽进江水里,换来一片哀叹,却好笑又好玩。那情景真美,美得让人心旷神怡。
巨型主席雕像广场和“问天台”是橘子洲最杰出的标志,所以这里也是天南海北、海内海外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在橘子洲最集中、最留连难返的地方,一年365天,天天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