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宫殿本叫“乾元宫”,原是一座祭祀火神的神庙,这在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就有了记载,现在这座悬刻着“火宫殿”三字、雕龙画凤、红艳华丽、造型独特的老牌坊,是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时修建的,道光六年(公元1826)又重建了一次。当年牌坊上面悬刻的不是“火宫殿”而是“乾元宫”三个大字,还是清朝著名书法家黄自元的墨宝。“火宫殿”是后来才改名的,也有人叫“火官殿”
。
“
祭火神”是古代传统的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等等,一系列宗教仪式。乾元宫里的火神庙,一直以来因“祭火神”而香火旺,人气高。每年的春节和农历6月14日,宫里会邀请戏班子来庙内唱大戏,举行隆重的祭火神、谢火神的活动仪式。乾元宫里除了火神庙以外,还有财神殿、观音阁和一座工艺精美的大戏台,所以乾元宫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神庙。
清《文宗实录》卷八七中记载: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特为长沙火神庙御书了“德威烜赫”的四字大匾。“德威”寓意为仁爱、恩泽、德高;“烜赫”寓意为:光明、兴旺、盛大;咸丰皇帝对乾元宫、火神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匾一直到现在都是悬挂在大戏台的正上方。戏台两侧是清朝著名诗人、大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对联:
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清朝非常重视敬祭火神,朝廷将拜祭、答谢火神的宗教活动列入国家级祭祀大典,于是长沙火宫殿的火神庙就进入了国家级火神祭拜殿堂之列。每年的春秋两季火神庙会大祭时,都分别有官祭和民祭,官祭大典由长沙府首、湖南巡抚主持,民祭则由民间社会团体中推举德高望重者主持。在《长沙府志》《善化县志》《文宗实录》《湖南通志》等等历史文载中,都记录了祭祀时的礼仪、祭文、礼器陈设摆放、祭品等等,这些都有着严格的明文规定和要求,可见当时庙会火神祭祀的典礼级别很高、礼仪很重、规模很大。
同时,出现在火神祭祀庙会上的还有来自民间的社戏、风味小吃、手工艺品、弹唱鼓弦、舞狮舞龙、评书说书、糖画捏面、杂技杂耍等等民俗活动;于是,火神祭祀的官方活动自然而然与民间习俗的文化活动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了。逐渐形成了由单纯的宗教活动转化为丰富多彩、又有固定模式的庙会文化体系。 这种隆重的火神庙会文化、祭祀礼仪庙会活动一直延续、承接至今,现在火宫殿里年年春节都会张灯结彩,举行热闹非凡的大庙会。

俗语道:湖广熟,天下足;八百里洞庭是天下大粮仓。位于湘江河谷平原,近临洞庭湖的长沙,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素来称是富庶鱼米乡。从《楚辞》中记载及长沙马王堆辛追墓中出土的大量饮食实物和器具来研究,长沙小吃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又经历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时,长沙小吃已成熟到独具特色、别具风味了;民国年间长沙小吃趋向鼎盛,以火宫殿为代表的长沙小吃,以独特的色香味,在全国小吃界独树一帜。1938年2月《观察日报》记者惕广采,以“火宫殿,吃喝玩乐门门有,油炸豆腐最著名”为题,报导了长沙火宫殿的庙会盛况以及丰富的小吃种类,称赞火宫殿完全可与上海城隍庙、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庙相提并论、比肩媲美。
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几百年来深受民众喜爱。臭豆腐本不是黑色的,它原是嫩汪汪的白豆腐,因用了黑豆豉、香菇、纯碱、冬笋、茶叶粉、硫酸亚铁等等多种物质浸泡;浸泡后白豆腐变成了灰色,灰豆腐再经茶油一炸就成了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软如绒的臭豆腐。
臭豆腐的创始人姜二爹,12岁学艺,勤学苦练,才研制出鲜、香、辣俱全,又外焦内嫩、回味无穷的臭豆腐,它成为了火宫殿的当家小吃。1958年伟人回故乡在火宫殿小吃时,曾评价:“长沙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伟人之言名符其实,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吃香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吃香了五大洲、四大洋。
每天火宫殿宾客盈门、络绎不绝,喜欢吃的人,挟起一块臭豆腐,美美的咬上一口,那个爽呀、香呀,沁入了心肺。于是,黑呼呼的臭豆腐,理所当然的成了火宫殿的镇殿之宝,日销量达三万片以上。1987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周总理举行的国宴上,品尝了火宫殿的臭豆腐后,慎重其事的在自己私人手册上工工整整的记下:臭豆腐是长沙火宫殿的名菜之一。火宫殿姜二爹臭豆腐风屝于世界、誉满于全球。臭豆腐的制作技艺,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末民初,火宫殿附近的铜锣街上有一户江姓人家,家中有一对姊妹花,姐姐叫江秀美,妹妹叫江秀英,她们的父亲是个铜匠叫江立仁。父亲除了铜匠手艺外,还有一门拿手绝活,就是善做糯米小吃;每逢夏至节,他用糯米粉搓成夏至坨,作成一个个咸、甜两种口味的糯米团子给家人和邻里们过夏至。可口好吃的糯米团子,让聪明的江氏姊妹俩灵机一动,向老父亲学习了小吃手艺,风风火火的在火宫殿开了一家糯米团子专店。
姐妹俩用上等糯米磨成湿粉,再搓成团子,分别包入鲜肉、香菇馅和芝麻、白糖馅,一笼糯米团子有咸有甜,两种口味正好相互搭配。两姊妹貌美如花,又心灵手巧,制作时双手如飞花,让人看得眼花瞭乱, 引得好食者争相购买,团子小吃店生意火爆,旺得不得了,于是“姊妹团子”的美名就这样叫响了。所以才有:“青年田汉回乡日,姊妹团子当早餐。”的诗句。
火宫殿的每种小吃和每样名肴都有它们的祖传来历,只是种类太多了,限于篇幅,不能一
一罗列。这些传统小吃名肴的制作工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有专门的法规对它们进行保护和传承。
我最喜欢火宫殿的小吃是葱油圈,它软软的,脆脆的,香香的。这种葱油圈有许多店都炸来卖,但一般都炸成了金黄色,唯有火宫殿炸出来的葱油圈保持着米浆的原白和葱花的翠绿,吃起来脆脆爽爽,所以,我认为还是火宫殿炸的葱油圈最好吃。
经历了四百多年岁月的火宫殿,炉火正红,生意兴旺;它以色香味,等君光临、等君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