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鸡小记
十二车道的三一大道由东向西,是市内通往长沙黄花机场的高速干道;车站路由南向北,是市内通往长沙火车站的主要干道;它们的交叉十字路口,不仅车水马龙,人口密集,更是商贸繁华、寸土寸金之地。
不知为什么,这寸土寸金的十字路口侧边竟有一块空地,面积不大,约三、四十平米,呈三角状。
也不知是什么人,就势把这块三角空地开垦成了一块菜地。菜地里一行行绿叶蔬菜的间隙中,又套种了一排排向日葵;三角形的地边,一边种苦瓜,一边种丝瓜,一边种南瓜。几十平米的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见开垦者颇有几分菜农架势,一块地能整合得让多种类植物和平共处。
蔬菜长势喜人,所有的菜叶都绿得滴油,苦瓜和丝瓜牵了长长的藤,一根根沿着檩杆盘旋而上,藤叶茂密得像两道绿色篱笆墙。苦瓜开花了,是黄的;丝瓜开花了,是黄的;南瓜开花了,也是黄的,就连高高大大的向日葵,也开出一朵朵向阳大黄花;花粉时节,蜜蜂嗡嗡响,彩蝶翩翩飞,整个菜地就成了黄绿两色世界。菜地里还有十来只鸡,红冠绿尾的大公鸡,黑、黄、麻色的大母鸡,因为放养在大自然中,所以它们羽毛光滑油亮,体魄矫健,体型俊美。
一天,菜地里呼拉拉的多了一群毛绒绒的鹅黄小鸡仔,有十几只,尖尖的红嘴,细细的爪子,一双滴溜滴溜的小眼睛。它们紧围在鸡妈妈身边,一边啄食,一边叽叽啾啾的叫过不停。因为有了这叽叽啾啾的悦耳声,原本只呈黄呈绿的菜地,现在不仅有色还有了声,越发生机勃勃。可爱的小鸡仔很快就茁壮的长大了,鸡群变成了一个庞大的鸡家族。
禽流感来了,人们谈鸡色变,大街小巷都张贴着政府告示,户外一律不准放养家禽。果然,绿油油的菜地里,那人见人爱的家鸡族没有了踪影。
许多天后的一个清晨,一位约五十来岁的男子,手里拿着一枝细细长长的竹竿,像钓鱼竿,竿尖上拴了块红布条,他脖子上还挂着一只小小的哨子,从三角菜地后面的巷子里赶出一群鸡来。男子摇动竹竿,竹尖上的红布条就会上下抖动,竹竿就是他的指挥棒;在他的指挥下,这支鸡队伍从从容容的走在车站路的人行道上。这应该就是菜地里的那一群鸡家族,男子就是家鸡族的主人。
人行道旁边有一大排冬青树和一大片草地,男子挥了挥竹竿,鸡群迅速散开,它们有的钻进冬青树下,有的跑进草地里;行动敏捷快速,它们好像也能意识到时间紧迫,也能意识到自由短暂,所以必须争分抢秒,尽情撒欢,快乐觅食。大约半个多小时后,那男子吹了一声哨子,鸡群闻哨而动,火速从四面八方钻了出来,列队跟在男子身后速速撤离回走,原来这男子是在遛鸡。
鸡很听话,像一队训练有素、服从命令的士兵,男子是一个调教有方的称职“鸡司令”,他的遛鸡,成了车站路上清晨时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要在清晨,因为三申五令告示中,鸡绝对不可以放养,白天尤其,那是被严格禁止的。所以他才趁清晨人影稀少时,带着鸡群出来遛达遛达。他是应该是心存善良吧,想让鸡们过得舒服一点,才出此遛鸡下策。
遛鸡,遛成了一道风景线。但要亲眼见证这道风景线,那一定是要起得最早的人,我就是这道风景线的见证人之一。因为我们小区就在三一大道旁边,早上晨运的场所就在车站路,所以每天都要路过这个十字路口,每天都能遇到这位遛鸡人。
说起来挺可笑的,因为每天都遇到的缘故,我居然对这群鸡很熟悉了,多少是公鸡,多少是母鸡;多少是黑鸡,多少是黄鸡;我了记于心。当鸡群的数量发生短缺时,我便知道短缺的鸡已成为“鸡司令”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可笑的是,我还会去猜测:司令家餐桌上的美味,是红烧还是黄焖,是清炖还是白斩。
遛狗者,见过不知其数; 遛鸡者,我独见此一人。
遛鸡,前可有古人、后可有来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