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越调《老子》

(2023-05-09 08:22:32)
标签:

杂谈

                             看越调《老子》
                                                      看越调《老子》
     
       朋友给我们送来了票,是清华大学戏剧周的演出。
       已经好多年没看舞台剧了,记得最后一次看舞台剧是几年前,在长安大剧园看了一场京剧。
       清华大学戏曲周,是清华大学与各地不同剧院联合开展的戏剧进校园活动。这次活动的演出剧目是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联合出演。戏剧周期间由河南各个不同的稀有剧种剧团轮流演出,所以每晚演出的剧种剧目都不相同,我们那晚看的是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承传中心演出的越调《老子》。该剧团原称是“河南省越调剧团”,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后,剧团改名为“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演出剧场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园,是一座非常漂亮,也比较气派的大剧场。

                              看越调《老子》

         我们的座位比较好,前三排的正中央,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就连舞台侧边打在小屏幕上的台词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老子是中华民族的道教始祖,他的《道德经》宣扬的道教思想体系,传播广,影响深。但有关老子的其他传说并不是太多,将他搬上戏剧舞台,还要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舞台形象,应该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随着剧情的展开,情节曲折多变,高潮一波接一波,特别是老子的养女紫葺为抢救被大火焚烧的《道德经》,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殒命;还有曾在大火中奋力救出老子性命的大青牛,在瘟疫肆虐时,甘愿一死,献出体内的大牛黄用于制药,解救被瘟疫煎熬的老百姓;这些情节把全剧推向一个个高潮。紫气东来、祥云缭绕;鹿麋群集、百姓欢欣;老子仙道风骨、白髯飘飘、表现出他既是具有完美人性的真人,又是具有韵逸仙气的圣人。随着剧情不断变化,我完全融入了剧中情景。情绪也在惊叹、惋惜、泪目、仰敬中相互交织。观众席上掌声度度响起、叫好声声不断,我也情不自禁大力鼓掌、大声叫好。
    
      老子的扮演者是个女演员,叫申小梅,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女声老生、音质磁性、嗓声脆爽,她改进了越调固有的高亢、激烈、冗长,将唱腔变成平实中和,更突出了戏剧的古朴和空灵。加之女扮男装在形体上的优势,端庄大气、风韵飘逸, 她演出了老子悠远、悠长、幽深的气质。一幕幕剧情,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老子不再只是书面上戴着光环的圣人,而是现实中一个为民、爱民、亲民的智慧长者;一个可亲、可信、可敬又不失神韵的圣贤典范。申小梅不愧为是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功底深厚,演技精湛,情绪饱满,在舞台上成功塑造出老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光辉形象。
        
                              看越调《老子》
      
          《老子》的演出成功,绝对是离不开剧本的成功。看过这场剧目后,我觉得在现代的古装戏剧中《老子》是写得很优秀的剧本。剧本是由河南省一级编剧孟华执笔,他以老子家乡中原周口鹿邑的青山绿水、醇厚民风、鹿麋遍野、人心向善为历史背景,将传说中老子的坐骑大青牛,和虚拟的老子养女紫葺贯穿其中,为全剧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情趣。用老子关心百姓疾苦,解囊济贫;辅助国君、教化太子;解释经典、著书集成;孔子问礼、道儒辩析等等的情节和场景,将老子《道德经》中最精粹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不治,天地合一,和谐自然等哲学思想,巧妙的揉和在唱腔和道白中,让全剧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戏剧性完美融合。融合得自然流畅,舒卷得体,毫无生硬、雕凿之痕迹。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圣人情怀、表现了老子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贤士情怀。
        特别是孔子来访,拜师问礼的这场戏,道儒两大圣人在问与答中,辩析了道与儒的区别:孔子曰:礼崩乐坏,仁义不存;老子曰:贪欲横流、遮蔽大道;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主张:敛贪行道。于此道儒二圣,演绎了一段至深至诚、至善至美、至警至粹的礼问答辩。孔子礼拜老子,是有过史载的千古佳话,他们的辩析之谈是代表道教儒学的最高境界,是古典的文化精粹。
      剧中老子指出:“贪欲不止患无边”。果然圣人的先见之明,且一针见血。2000多年前老子道教中主张的“敛贪行道”,对当今社会仍存在的贪腐现象,更具现实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老子》的剧本,不仅是一曲戏剧之本,还很像一部有现实启迪意义的教本。

     剧中还设计了一段这样的场景:三天来,涵谷关中一直弥漫着祥云紫气,这种罕见的现象,让涵谷关的关令惊讶不已,料定必有圣贤贵人来临,他便一直在关口上守候恭迎。
     被大火所困的老子,命危旦夕时,是大青牛救了他,大青牛奋蹄从火中驮出了奄奄一息的老子。一路上有云雾相托、仙气相扶;惊醒时老子已身在涵谷关口了。在关口等候了多天的关令,见到大青牛驮着老子,喜出望外,尊老子为圣贤,贵为座上宾。这样的场景,让戏剧产生了神奇、神秘、神圣的效果。

      剧本中老子关心百姓疾苦,解囊济贫,辅助国君,教化太子,孔子礼拜,道儒辩析,这些情节都有其历史真实性;养女紫葺、大青牛、善良可爱的鹿麋群则是为剧情的需要而虚拟的;同时,剧本对大青牛和鹿麋还进行了神化,为的是衬托出老子那种亦人亦仙的意境。剧作者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幻,虚实结合; 人中有仙,仙中有神,人仙共情的艺术手法在这里一点也不唐突,不夸张,不多余;反而让观众有了意念中的升华,因为这种神化,完全符合老子在人们心中认知的那种高度。剧作者用既尊重历史真实,又灵活运用想象虚构的手法,将一个刻版的、固化的历史人物,变得立体、生动、鲜活了。

      将一部难写的剧本写得如此成功,可见剧作者的功底和独具匠心,加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舞台唯美布景,《老子》创下了几个第一:第一个登上舞台戏剧的老子;第一部演唱出《道德经》的戏剧、第一部获得文华大奖的越调。
      《老子》一剧观后感: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

                          看越调《老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