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说:“我是鼓浪屿的女儿”

(2023-02-12 19:47:22)
标签:

旅游

                              她说:“我是鼓浪屿的女儿”

                           她说:“我是鼓浪屿的女儿”
    
        鼓浪屿复兴路有一座极其幽雅、宁静的“毓园”, 是林巧稚大夫纪念馆。
       一双天使的手,捧出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这座洁白的雕塑是林巧稚大夫一生的真实写照,它在“毓园”永远陪伴着林巧稚大夫不朽的灵魂。
       “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生育、养育之义。林大夫一生未婚,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她是真正的“万婴之母”,真正的“生命天使”,所以林巧稚大夫纪念馆用“毓园”命名,是最恰当不过了。
        1901年12月23日,林大夫出生在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在鼓浪屿蒙学堂小学毕业,在鼓浪屿怀仁学校高中毕业,1919年在厦门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 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2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她是该院第一位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同时还是首届“文海”奖学金的获得者。
     1932年,林大夫被派往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和曼彻斯特医院进修,1933年到奥地利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193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当研究生,期间她的《小儿宫内呼吸》课题研究成果,被推荐到伯明翰市举行的英国妇产科医学会议上交流,得到一致好评。1940年,被美国聘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 同年,回国后升任妇产科主任,林大夫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日本侵占协和医院,林大夫被迫离开了协和。抗战胜利后,协和恢复,受医学教育家李宗恩的邀请,1948年林大夫重回协和医院,直到去世。
       
        1956年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科医院成立,林大夫是第一任院长; 1959年,她当选为中国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并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7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聘为顾问。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创者,是该学科最重要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医学圣母”。
        林大夫27岁时接生了一个孩子,当时孩子的父母还没想取什么名字,所以孩子的出生证上她写上“袁小孩”,这个“袁小孩”就是后来荣满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文坛巨匠冰心和林徽因的孩子也是林大夫接生的。
        1978年,林大夫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出访四国,在英国因重病返回国内。住院期间她没闲着,开始写作。她用四年的时间在轮椅上完成了一部50多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1983年4月22日,一个伟大的灵魂逝去,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那双天使的手还接生了6个婴儿,林巧稚大夫给自己顽强的生命划上了圆圆的句号。

       林巧稚大夫留下的遗嘱:生平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 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其实林大夫生前还有两笔捐款:一是1965年,她将在美国学习时省下的生活费,折合人民币9700 元; 二是她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后积蓄的车马费7000元,都捐给了医院,用于改善幼儿园的环境,那时,这可是两笔巨款。
      邓颖超大姐亲手在“毓园”为林巧稚大夫种下了两棵葱翠的参天松柏; 康克清大姐说林巧稚大夫:“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只要是她的病人,她都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处处替病人着想,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一个把病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一个把婴儿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一个把婴儿平安诞生当作自己崇高的职业,并愿意为此而献出自己毕生精力,这样的人,不就是上天派来的生命使者吗!

     1984年电视剧《林巧稚》(肖雄主演),2007年电影《大爱如天》(宋晓英主演)和2013年纪录片《大师 . 林巧稚》,都是以林巧稚大夫为主线,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她奉献的历程和建树的功勋,弘扬了她那种“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的丝吐出来,贡献给祖国。”的大爱精神。肖雄和宋晓英两位大美女分别成功的扮演了不同剧中的林巧稚,将现实中林巧稚大夫本身的端庄大气、知性漂亮演绎得比较完美。从林巧稚大夫的照片中看到,她确实是个将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得完好的典型。2019年,林巧稚大夫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站在“毓园”里,看苍松挺立、竹林青翠,鸟语花香,还有一排排孩子们欢欣鼓舞的雕塑。我酝酿了许多文字来讴歌林巧稚大夫,但面对着一个品格如此高尚、心灵如此纯洁、功著如此卓越的灵魂,我惶恐了,怕我的文字在她伟大人格、杰出贡献、崇高医德,天使心灵面前都太苍白、太无力、太肤浅、太平庸。
       于是,我细读园中一尊尊雕塑上林巧稚大夫的语录,一个足迹布遍中外、荣誉远播中外、医术征服中外、医德弘扬中外的妇产科大夫,语言朴素无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修饰,纯洁得就像她身上那件永远雪色无瑕的白大褂。我想没有任何文字比林大夫自己的文字更能清晰的剖析、更能全面的展现她那高贵人格和不朽灵魂。

       以下是抄摘林巧稚大夫的语录:
      “作为一个医生,一举一动都是要为病人负责;作这一个护士,一言一行都要以病人的利益出发。”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
        “产妇进了医院,就把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从每一个细微的事做起,关怀体贴她们。”
           "单对病人负责的精神还不够,还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没有真本事,病人会在你的刀下断送生命。"
         “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能治不治。”
         “对于一个人来说, 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说什么呢?你冷?你饿?你困?”
            “救危济难是医生的天职,我能见死不救吗?”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
            “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心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
           “我愿为年轻的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你们就大胆的踩在我的肩头上吧。”
            “我们要像蚕一样,将最后的丝吐出来,贡献给祖国。”
           “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   

           林巧稚大夫说:“我是鼓浪屿的女儿 ... ...”。
      鼓浪屿的女儿回来了。为祖国乃至世界的妇产医学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林大夫,最后的宿愿是回归故乡,回归大海。她是鼓浪屿最心爱、最优秀、最美丽的女儿,她满载丰功伟绩、满怀仁心仁术,躺在了鼓浪屿的怀抱里,枕在南海的碧波上,听着故乡熟悉的催眠曲,永安远息在“毓园”中。
          鼓浪屿也为自己的女儿 一 一个生命的使者、一个不朽的灵魂而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她说:“我是鼓浪屿的女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暂时休博几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