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陶看远古

(2021-10-30 15:07:11)
标签:

观古陶之己见

杂谈

                                   由陶看远古
                                                                           国家博物馆
                                                             由陶看远古
     
     “陶”在我国已有上万年的历史。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拥有原始陶器的国度之一。我们的先祖为了生存,在原始条件下不断摸索、不断研讨、不断试制、不断创新;用智慧、用实践、用辛劳去改进自己的生存条件,提升生活的自然环境,逐渐不断更新着大世界。
      已出土的陶制文物展品,应该是远古陶制器物中极小极小的部分,但管中窥豹,也能略见一斑。我们可以粗略的领悟:先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的追求,有理想的、有实用的;有艺术的,有写实的;有浪漫的,有规则的。
      远古陶器从单纯的盛物器具发展为日用品、艺术品、礼器、神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进入封建社会,这些不同年代“陶”的进化,反映出南北地区饮食文化和习俗的差异,反映出各民族风情礼数和信仰的差异,反映出阶级产生的强弱和贫富的差异等;远古先祖们当年生活状况如何?居住条件如何?精神风貌如何?生存环境如何?这一件件陶器,就做了最好的明证。
     虽然先祖们离我们已经很远古了,但他们留下的“陶”,就让我们有机会不断的去认识他们,去了解他们,去欣赏他们,去崇敬他们,去品读他们。

                                由陶看远古
                                     陶坞堡  东汉(公元25---220),1956年广东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
            此坞堡平面近方形,四周以高墙围绕,有前后二门,门上出挑梁以承门楼,四隅设方形角楼。城堡内有房屋两幢,一作曲尺形,一作长方形,屋内有凭几而坐的主人、击鼓者、前来拜谒者等。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由陶看远古
                       “黍粟万石”陶仓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1953年河南洛阳金谷园出土

                             由陶看远古
                                     陶车  东汉(公元25--220)  1954年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
                                                   这种带卷蓬的车常为汉代妇女所乘坐。

                                由陶看远古
                                陶灶   东汉(公元25--220)  1955年广东广州先烈路出土
         此陶灶似船形,一端上翘,灶面上有3个火眼,上置釜形炊具,守身两侧附汤缶,守门口堆塑狗、猫等动物。汉代对灶很重视,认为灶是生养之本。西汉中期后,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陶灶在随葬品中一始增多。当时江南各 流行船形灶,至东汉晚期,船形灶后部拢合上翘。除放置北方常见的釜甑外,南方陶灶上往往在前面的火眼上置双耳锅。广东广州地区出土的陶灶还常在灶台两侧附置汤缶,并塑出疱人及猫、狗的形象,而不象北方陶灶在灶面上模印或刻划厨具和食品等纹饰,反映了地方饮食习惯和风俗的差异。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由陶看远古
                            三合式陶屋   东汉 (公元25--220)  1957年广东广州东郊麻鹰岗出土
           该陶屋由三幢房子构成一个“凹”字形布局,前面一幢呈长方形,后有高墙与两廊屋隔断,左边廊屋为畜舍,一俑正赶牲畜入内;右边廊屋是厕所,一俑正踏级而上。汉时,广州地区的房怀建筑经历了由干栏式楼居到平房的演变过程。起初,该地区房屋我呈干栏式,下层多为圈栏。后来,干栏式建筑的底层圈栏被取消,在后面廊屋(厕所)处两角间加一堵矮墙围成后院,以代圈栏。廊屋和后院有敞门通连。东汉后期,在堂屋后面伸展出 左右对称的两间廊屋,一作厕所,一作牲圈,当中连以矮墙为后院,亦作圈栏。这种房怀结构匀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由陶看远古
                                      绿釉陶楼   东汉(公元25--220)  1956年山东高唐固河出土

                             由陶看远古
                                   绿釉陶水亭  东汉(公元25--220)  陕西西安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
           此陶水亭位于圆形水池中,池周围环绕人物、马、鹅等。亭高两层,四阿顶,脊端与檐角均饰禽鸟。上层转角处从四根柱上各向两侧出两挑梁,,接一斗三升斗拱承檐;下层也以同样结构了起平座。上层平座栏杆内四隅有张弩控弦的武士守卫,中有男子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三人拍手伴歌。亭下层有梯。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由陶看远古
                                    献食陶俑   东汉(公元25--220)  1957年重庆化龙桥出土

                            由陶看远古
                                           舂杵陶俑    东汉(公元25--220)   重庆化龙桥出土

                            由陶看远古
                               击鼓说唱俑   东汉(2以元25--220)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此俑头上戴帻,额上有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一扁鼓,右手高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记诙谐,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
        汉代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身材粗壮、上身赤裸和动作滑稽的表演者,汉墓中也不泛此类形象的陶俑出土,均显示了俳优一演 当时的盛行。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由陶看远古
                                        陶猪圈   东汉(公元25--220)   湖南长沙出土
          此陶猪圈模型由圆形围墙构成,围墙上有宽檐以保护墙壁,圈内卧猪。猪圈外高台上架筑厕所,下部与猪圈相通。
          汉代的猪圈主要有独立式猪圈、与厕所连接的猪圈和与作坊连接的“连茅圈”盛行于华北地区,在中南、华东地区使用也很普遍。当时,猪圈积肥是农家肥的重要来源。人们常常把稻草、谷壳之类撒进猪圈,利用猪的践踏,与猪糞尿和人糞尿混合积成优质圈肥。此猪圈模型就反映了这种积肥方法。同时把厕所和猪圈合为一体,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两个污秽之地集中一处,也减少了污源
                                    (注:此文字抄于国家博物馆对该器物的文字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