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班主任随笔 |
让影片伴学生们走过青春期
文/兰心儿
当他们跨进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年级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学生们长大了,不再是原来无知的小孩子,他们试图独立探索新鲜的事物,于是出现了迷恋网络和电视的现象。再加上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后,他们通过文字开始了解这个世界。
看书,并不是每个学生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特别是男孩子,好奇又好动。有时虽然通过写读后感日记来让他们多读一点书,也不过是应付而已。于是我想到了电影,电影的视觉冲击和剧情的经典,也许胜过老师的唠叨,他们长大了,不再喜欢听老师啰嗦了。
我搜索大量的适合他们观看的优秀影片,自己先看一遍,然后觉得不错,就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周末晚自习观看。看后,及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这一举措,备受学生欢迎。
一年来,他们看了大量的优秀有字幕的影片。情感类的比较多,我希望他们在青春叛逆期,别让自己的情商指数降低。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商,但到了青春叛逆期,我担心他们会变得冷漠无情。因平日里,学生的一些言论让我惊讶。昊常跟同学们说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只要父母不依从他的愿望,他就会猜测自己的身世。为此我还专门开了主题班会,但这样的思虑不只是他一个。雪,也曾在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她甚至在梦中求亲生父母把自己带走,因她觉得自己过得很痛苦。虽然她也知道梦是假的,但是,他们的多疑猜测都是源于父母对她的“不好”。因为父母总以为孩子还是小孩子,还用老一套来与孩子沟通,结果却沟通不下去,孩子出现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发生了“冲突”,就会出现打骂的状况,孩子便认为自己的身世存在着问题。
记得学生们在看《人狗情缘》时,我突然走进教室,让我吃惊的是,女孩子们眼圈红红的,一看就流过眼泪。男孩子只是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而已。他们在观后感中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动,甚至含着眼泪写的读后感。
《灵犬莱西》也是不错的情感类影片,让他们了解到牧羊犬的忠诚。特别是《漂亮妈妈》这部影片,让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为了失聪的孩子所付出的心血。他们甚至在日记中写道:妈妈为了我,不知道付出多少汗水。我感到很幸福,我没有被抛弃,而是得到了更多的爱。
每看完一部影片,我都会利用沟通课与学生们交流。朗读观后感写的精彩的日记,谈论我的感受,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交流,胜于老师空洞地说教。
《女生日记》是一部电视连续剧,这部影片是根据杨红樱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我曾在女儿读完五年级的暑假期间看完了这部电视连续剧。当他们走进六年级后,我向他们推荐了这部电视剧,让他们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看看剧中人物的青春期都是怎样度过的。这样的教育,虽然不是他们的现实生活,但可以模仿,也可以改变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的青春受到启发。
有时也会给他们看轻松的影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一份快乐。有时先看影片,然后再读小说,如曹文轩的《草房子》,看完影片后,我告诉学生们,如果读小说,你会看到更多的精彩细节,这是电影中所不能做到的。这样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最近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有人在微博中说监狱生活太残忍了,有人说,监狱让人失去了不仅仅是自由,还有尊严。看着孩子们写的观后感,虽然很短,很浅显,但让我欣慰的是,他们从影片中深切地感受到,违法就意味着失去一切自由。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切地理解影片所传达的思想,我把剧情又打印出来,让学生们阅读,感受。这部影片重要的是向人们传达出,只要不放弃希望,一定会成功的。影片中安迪所说的墨西哥的芝华塔内欧便是希望的象征地。安迪依靠不舍弃的精神,终于逃出了监狱,去了自己所向往的地方。安迪的不舍弃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狱友瑞德,他们的最后相遇让学生们很感动。为此我专门以此为主题上了一节沟通课,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影片的内涵,然后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让影片的内涵教育学生们,不要放弃梦想,无论路有多难走,只要有希望,不心灰意冷,未来就是美好的。
对影片的观看,让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从各个方面教育了学生,比起班主任婆婆妈妈的枯燥的说教,要强百倍。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说教,感染,潜移默化,模仿,感受,心灵的震动,这些教育的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作为班主任更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愿意听你的唠叨,喜欢与你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走过青涩的青春。
20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