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思

(2023-10-05 12:00:00)
                     
                                                              心思

余显斌

 

朱钟开办一个唢呐培训班,就在小镇老会馆。老会馆在古镇东头,距离吴振山的家,也就半里左右。吴振山听了,愣愣,那天下午,专门背着手,沿着小巷的石板路一路走去,过桥,就是老会馆。

老会馆里,传来唢呐呜呜啦啦的声音。

朱钟正在里面示范,一群青年,一个个拿着唢呐,跟着学习。

看见吴振山,朱钟马上停下,出来道:“振山哥,你来了好,你是高手,指点一下后生们。”

吴振山哼了一声道:“不会。”说着,他转身,沿着原路回去。石板平仄,一路延伸。身后,传来朱钟的声音:“指点一下吧。”吴振山假装没听见,走过小桥,走过柳色飘飞的石板路,回到家,坐在那里喝茶。不一会儿,女儿娟子回来,哼了一声。他抬头看了一眼道:“咋啦?”

娟子说:“自私。”

娟子娘恰好出来,问道:“谁自私啊?”

娟子说:“爹。”

吴振山放下茶杯道:“我咋自私了?”

娟子说:“朱钟叔请您指点一下镇上学喇叭的青年,您不但不同意,还转身就走,不就是想把祖传绝技藏着掖着嘛?太自私了!”

吴振山一愣:“你咋知道?”

娟子说,全镇都传开了,自己都感到脸上无光。

吴振山想,那是自私吗?当年,朱钟的爹和吴振山的爹都是吹唢呐的,不分高下,都认为自己高明,结果,两人在老会馆举行比赛,让大家评定输赢。吴振山的爹赢了,朱钟爹输了。朱钟爹不服那口气,叮嘱朱钟,以后一定要胜过吴振山,为老朱家争口气。吴振山认为,现在朱钟借助镇上举办唢呐培训班,自告奋勇做指导,不就是想找回面子,表明他们朱家唢呐吹得比吴家好吗?那就让他吹啊,让他烧啊。想到这里,吴振山气呼呼地道:“他能的,会吹《采茶曲》吗?会吹《二十四节气曲》吗?”

是的,《采茶曲》和《二十四节气曲》,是古镇唢呐名曲。

古镇人是明朝时从南方迁来的,到了这里,看见这里山青水美,就窝下不走了,一座镇子也随之出现了。

有人说,里面当年有吹军号的,为了谋生,改吹唢呐。这人很聪明,自谱曲子自吹奏,红白喜事吹奏,年节吹奏,祭祀吹奏……随着时间延续,一些名曲出现了,其中最为拿手的是《采茶曲》和《二十四节气曲》,能吹几天几夜。那人姓吴,据说就是吴振山祖先。

每次谈到这里,吴振山都会说:“老朱他们想夺第一,做梦。”

娟子马上纠正:“朱钟叔不是自己想学,是指点年轻人。”

吴振山冷哼一声:“谁能说得清?”

娟子听了,懒得和她爹争辩。她是镇上主管文化的干事,还要去忙,镇上在搞旅游开发,吹奏唢呐,是一个项目。不久,小镇人结婚,新媳妇穿红衣,戴红盖头,坐着大轿。新郎骑着马,一身长袍,斜系红绶带。一队吹唢呐的青年,吹奏着《凤求凰》的曲子,走过石板小巷,走过古色古香的双戏楼,走过古旧的关帝庙,一路走向新郎家。很多游客都拥挤在两边看热闹,也有的拍照,更有的还要和新郎合影,也有女孩和新娘合影。不久,视频上出现了这些画面,更多的游人朝这儿涌来。尤其那群吹唢呐的青年,都穿着黑衣,戴着毡帽,露出右胳膊,鼓着腮帮子吹奏唢呐,在网上赢得一片点赞。

娟子说,这样游客更多了。

她还白了自己爹一眼说,朱钟叔可立功了。

吴振山道:“别激我,激我也不去指导,我们祖先说了,这两支曲子不外传。”

娟子说:“我不学,让祖先的曲子失传。”

吴振山愣住了,看看娟子。

娟子一笑:“吓唬您的。”

娟子说,自己学学试试,如果好学,就学,如果不行,就算了。

吴振山忙道:“容易学,很容易。”

可是,娟子就是不会,她看着吴振山手里的曲谱,想拿到单位抽时练习,不然,前面学后面忘,估计猴年马月也学不会。

吴振山想想,点点头,娟子拿着曲谱,笑着道:“爹真好。”

几天后,县电视台举行文艺汇演,古镇也有节目参加。电视中,只见一群古镇青年如婚礼吹奏的装扮,一个个露出右胳膊,鼓着腮帮子,在朱钟指挥下,一起吹奏起来。吹奏的是《采茶曲》中的一段。唢呐声嘹亮,自然,如溪流在山间流淌,哗啦啦一片。

娟子妈悄悄瞥了老伴一眼道:“他们咋会啊?”

吴振山道:“娟子拿曲谱让他们学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咋知道?”

“你悄悄去看排练,以为我不晓得。”吴振山单刀直入。那次,他悄悄去看排练时,就看见娟子妈随着大家一起。

娟子妈笑了道:“你……知道娟子是为朱钟他们借曲谱啊?”

吴振山得意地点点头,自己女儿自己还能不知道?许久,他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这曲子如果不让大家学,总有一天会失传。我这样做,也没违背祖先叮嘱啊,只是,朱钟可露脸了。”

迅即,他停住了话,因为,演奏结束了。演奏队打出一条横幅,上面写道:“感谢吴振山先生的协助指导!”

他眼睛红了,决定明天加入演奏队。

 

(余显斌,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

余显斌,男,中国作协会员,教师,《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二十三本,写作至今,在几百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千余篇,《知音》《杜牧的江南》《一轮中国月》等一百六十多篇文章被各种考试选做考题。

 本文获得“千年古县,和美获嘉”征文二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岛岛的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