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堡镇古街寻根
(2023-02-07 22:25:27)在堡镇古街寻根
余显斌
1
一个地方的历史,以地方建筑为标志,为证明。西安以大雁塔,临潼以秦兵马俑。从西北去崇明时,我一直暗暗想,崇明以什么做岁月的标签呢?
这儿,估计很难找出。
因为,山河岁月,一般都是多少万年的,甚至十几万年前就出现,有的甚至地球诞生,就有此地。所谓沧海桑田,只是说说而已,实在少见。
中国历史上,能证明这个成语的,唯有崇明岛。
崇明岛,成形于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大唐武德年间,海水来去,一片汪洋中,冒出沙洲。后来,沙洲慢慢堆积,连接,扩大,也就有了今日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了,在长江口,如蓝色玉盘中的一颗明珠。
这样短时间的成型史,也决定了它缺乏历史纵深感,历史厚重感。
有历史的土地,有点如青铜器,值得欣赏,品咂;反之,没有历史的,则如玻璃器皿,无论色泽多美,多么养眼,也会一眼看透,再无看第二眼的必要。
我一直以为,崇明是玻璃器具。
原来,我错了。
一个古镇老街改变了一切。
这古镇老街,就是堡镇古街。
2
中国建筑,一般是木质结构,因此,就出现了“独倚望江楼”的木质高楼;就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寺庙,木雕精致,美奂美仑;也就有了“舳舻千里”桅杆林立的盛大气象。因为是木质的,是榫卯结构,很容易建造,在中国文字里,到处都是。可是,至今很少看见,因为木质易烧,一把烽烟,一地残灰,也就出现了诗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哀叹。
古代的建筑,很少留下,即使明清建筑,后世也很是少见。
可是,堡镇古街就有。
堡镇古街位置,在崇明岛中部南沿。
堡镇最初出现时,是以营垒的形式。彼时,为公元1617年,即万历四十五年,距今已经过去四百多年了。四百多年里,风雨不再是明朝的风雨,流水也不再是朱家的流水,山河早已变成百姓的。可是,这里的建筑,仍然从那个时代一路走来,保存着一段历史的真实,一段岁月的具象。因此,沿着这里的街道行走,慢慢地走,你就走到了民国,走到了清朝,走到了明朝。
这里,曾有过烽烟燃起,缭绕一角;曾有过马蹄哒哒,走过街道;曾有过长衫飞扬,和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子,在这里的小巷雨里相逢,将一份感情伴着细雨挥洒;这里有民国名人的步履,一路走过,挥手远去。
时光早已“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这一角风景,仍然坚守着一段历史,一段文化,一段岁月,一段传奇。
它,注释着崇明的厚重。
它,见证过中国第三大岛的岁月过往。
3
堡镇的建造,是和一个叫袁仲锡的崇明知县是分不开的。当时,倭寇败退,孤岛依水,一旦再有倭寇来犯怎么办?于是,他一纸奏章,送交朝廷,在这儿建立营垒,土砖结构,有垛口,有城门,不是一座,而是五座。
随着城堡出现,商人车马喧喧地来了,旅人经过时,也可以借宿了。于是,这儿就有了商铺,有了酒馆的酒旗随风飘扬;有了茶馆,有茶客漫步走进,品茶,品着生活的悠闲。这里成为市井,成为红尘烟火兴盛之地,成了人烟富足的地方。有人在镇上栽一棵银杏树,从万历年间,一路青葱过了清朝、明朝、民国和现代,至今仍枝繁叶茂着,夏天,一片青绿,沁润着古镇,以及古镇的空气,好像这里的空气,都透出一种翠色,一种碧韵。到了秋季,一片金黄,点亮了天光,也点亮了古镇,更点亮来往游人的眼睛。这树见证了当年海盗顾荣的鼙鼓声声,见证了明末民族英雄张名振带着一群慷慨悲歌之士的风尘来去。
此树,据说有着四百三十多年的树龄。
树木虽老,精神不减,树干如铁,几人合抱,枝条劲健,高耸入云。
云林寺建于清朝,有乾隆赐“福”,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人缓步走进山门,高墙筒瓦,雕梁画栋,一片岁月静好,一片佛光慈悲,让远来的人顿时身上红尘消失,心中烦恼消失,心如一片白云,没有丝毫的重量,丝毫的重浊。
一代民族资本家杜少如的住宅,而今依旧掩映翠色,映衬着天光水色,显得一片安静,一片祥和。楼房栏杆横斜,立柱高耸,好像主人正在房内饮茶,或者在规划着他的纺织厂,或者在筹划他的医院,为故乡贡献一份拳拳之心。门前的石狮子,扬鬃摆尾,鼓着眼睛,好像一声嘶吼,就能跳起,显得凶猛,威严,显示出当时雕工的精美,以及一种匠心。
这里有高氏贞节牌坊,古旧精美,犹如艺术品;有龚氏旧居,三进院落,深深几许;有燕子来去,带着剪尾,快然来去,叽叽喳喳,或停在老街人家屋檐下,或停在树干上,叽叽喳喳,仿佛在谈论着古镇今昔岁月,和小巷烟尘变化。
三公里长的老街,很窄,有三米宽的样子。
这细长的老街,曲折着,延伸着,成为古镇最古旧的地方,最典雅的地方。人沿着老街走着,仿佛沿着历史走着,沿着岁月的深巷走着,走出一身的净白,一身的翰墨气息。
4
崇明的景点很多,有紫色连陌的薰衣草乐园,有水光潋滟的西沙湿地公园,有典雅素净的江南三民文化村……这些,都是崇明人休闲的后花园。在假期里,在悠闲中,薄衫一袭,施然而去,一人独游;或者知己几人,结伴游玩,都会产生“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
可是,要欣赏崇明的历史,崇明的来路,就应该走一趟堡镇古街。
走堡镇古街,宜于晴日里,一个人,没有心事,没有任务,就那样慢慢沿着老街走着,看看古旧的房子,古老的石雕,或者古树流水,人的心中,自然而然就会滋生出一种怀古诗韵;至于雨天里,尤其是细雨,更是将老街润染成水墨画。水墨画里有高楼,有古寺,有颓墙,都如水墨风景,包括游人也成为水墨中的人物,风神飘飘,脚步轻轻。如果是月夜,在这里租一椽房子,守着一轮月,就是一件浪漫的事,因为,你守望的是一轮明朝月亮,一轮清朝月亮。
崇明成为生态示范地,成为文明城市,已经走在时代前列。
来崇明,看这些,看崇明的现代风貌,让人喜悦,骄傲。但是,我以为,更应该去走走堡镇古街,因为,这里是崇明的过去,崇明的根脉。
因此,走这儿,又有着一种寻找现代文明根脉的意味。
(余显斌,男,教师,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楼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