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室净能养心

(2022-11-06 21:14:31)

17  室净能养心

余显斌

 

育人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中国古人重视住房的原因,知道房屋虽小,却关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培育和养成。

2.通过阅读文本,知道“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素养。

3.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我校在“六个一”活动中提出一些生活要求的目的,并有意识地将道德培养和“六个一”活动联系在一起。                        

 

住房是一件大事,无论是一座楼,一间房,或者一椽小屋,既能住人,也要能涵润一颗高尚的心。因此,注重住处的选择,以及屋内的摆设,似乎是一件小事,其实是一件大事,关乎涵养身心的大事。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描摹了一种让人羡慕的山村生活、一处让人向往的山水田园,至今读来如在眼前,这是环境的优美让他的心变得清净淡然,下笔才能如此。宋朝的叶绍翁春游时在野外看见一处住屋,粉墙黛瓦,院墙高低,柴门静静地关着,院子里一片花光灿烂,一枝红杏从墙头冒出,开出一片生机。诗人面对此景连连赞叹,认为春色就在这座院子里。这景色这住房不只是净化着主人的心,也净化了诗人的心。

房子可小,心不可小。房子可以简陋,心不可以简陋。

住房需洁净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特别注重细节方面的修养。他们认为,平日无事当有事,那么,有事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他们认为,品德是否高尚,是可以从日常小事,从一言一行,从住处陈设,甚至从住处的洁净程度看出。因此,他们重视自己平时的言行修养,也重视房内的摆设。很多时候,一间房子就是一个人心灵的反映、一个人素质的体现。

明朝的散文家归有光,少年读书,住在一个轩子里,也就是项脊轩。房子十分狭窄、阴暗、破旧,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到下雨的时候就到处漏雨,书桌都没有地方放置,更别说读书。于是,他就开始整修房子:翻修房顶,使不漏雨;房子开上四扇窗户,前面围以院墙,粉上白灰。这样,日光照在粉墙上,反射到房内,一片明亮洁净。庭院中广种花草,还有竹子、桂树,风来飒飒,雨过淅沥,阳光留绿,月色照影,成为一处很好的读书和养心的清雅之地。多年后,当他已老,回忆起故乡的时候,首先回想到的仍然是自己那间小小的书房,于是写下了《项脊轩志》,深情款款,以志纪念。

一间洁净的房子不只是洁净着我们的眼睛,更涵养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听着窗外的鸟鸣,看着窗外的花朵绿色,内心也一定充满着和谐和美好,一定会更加珍惜我们的住房,我们的生活,甚至延及窗外的花草,以及鸟鸣蝉唱。很多时候,小处会影响大处。

房子不必华丽,但是需要干净;不必广大,但是需要美好。

陶渊明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住在草庐里,锄豆南山,采菊东篱,生活过得很舒心,很惬意。他的一系列优美的田园诗就是在他的“草屋八九间”里写出来的,自然,淳朴,富有生活意韵,直接开创了中国田园诗流派,成为孟浩然、王维、韦应物等山水田园诗人的先驱。

美丽的环境不是自然而然具有的,是自己亲自动手营造的,心中有美,布置出来的住房自然也是优美的,符合内心美感的。山阳中学“六个一”活动中,要求学生回家打扫卫生,整理房子,既是一种劳动教育,也是一种美德教育。我们不只是要将家里的卫生打扫好,更应将我们住的宿舍整理好,被子叠整齐,东西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现在在学校养成好习惯,将来到社会上做事才会有条不紊。有一句话说,“巴掌大的脸都管理不好,还谈什么诗和远方”,就是这样的意思。

住房应雅致

房子干净,不只是没有灰尘,一片白净,更主要的是房内的陈设要美,要符合素、雅、洁、齐的特点。归有光在自己的项脊轩里放置几个书架,上面排列着一本本书籍,每天在文字间徜徉,时间长了,下笔如有神,就成为一个著名的散文家,被人誉为有明一代散文第一大家。他的散文语言自然,感情真挚,选材小而所见大。这些,大概都曾受到过项脊轩的环境影响吧。

古人说,“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这就是环境的熏染,处于美好环境中,时间长了,心和环境合二为一,也变得干净起来。反之,则变得肮脏污浊起来。孟子小时候模仿性很强,每次看见别人做不好的事情,一学就会。为了让他学好,他的母亲多次搬家,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知道,小小的环境是可以熏陶感染自己儿子的,因此,她带着孟子躲避着缺乏文明教养的地方,寻找着文明高雅的地方。孟子能成为亚圣,有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有着孟母的教化作用。

作为学生,我们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为自己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陶冶着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我们应该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应该保持环境的清洁,应该注意语言的文明,应该注重举止有度。不但在学校如此,在外面更应该如此,越是没有人的时候,我们越是应该这样,古人将这种情形称为“慎独”。这样以来,习惯成为自然,以后我们走出去就会显得文质彬彬,举手投足合乎要求,合乎社会规范。

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自己的房子是自己的天下。一个人待在里面,没有人看见,没有人注意,此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千万别这样想,没啥,没人看见,我想怎么的就怎么的。修养身心也如逆水行舟,松懈一篙,船只就会倾侧。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李斯年轻的时候,在上蔡当管理仓库的官,看见一些外面的老鼠见人就跑,仓库的老鼠待的时间长了胆肥了,见人根本不怕也不跑。他长声叹息说:“做人就应该如仓库的老鼠。”从此,他一心向上攀爬,在秦始皇死去后,究竟是选扶苏为帝还是胡亥为帝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选择了昏庸的胡亥,这一选择不只让刚刚走向统一的秦帝国迅速灰飞烟灭,也将自己送向了生命的终点,最终被杀。

刘禹锡有一间小小的房子,狭窄,僻静,他取名为陋室。房子外面青苔点点,翠色欲滴;草色青葱,碧色映室。他坐在房子里读书、弹琴,和一些文人学者品茶论诗。他的心是干净的,是高洁的,因此模仿孔子的口吻自许道:“何陋之有?”

房子是不会简陋的,简陋的是人,是人的心,一颗心如果高洁了,如果干净了,自然在房子里做起事来也就高洁雅致了。反之,整日坐在房内喝酒闲聊,醉后呼呼大睡,就是住在水晶宫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房小心胸大

    很多时候,追求物质条件的人,不一定比追求理想的人了不起;追求物欲享受的人,不一定比追求精神满足的人高贵。相反,那些追求衣着华丽的人,追求吃喝玩乐的人,那些追求画屋高堂的人,由于一心一意牵系着生活享受,很难在事业上做出大的成就。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物质上渴求多了,精神追求上花的时间就相应会少。我们高中生正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磨砺品质的时候,应该将精力多放在学习上,少放在享乐上。房子不须大,但不可以不干净。房子小,志向不能小。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样的例子,古人中从未少见。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几乎成为封建时代人们心中的完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在襄阳的隆中草庐居住,“躬耕垄亩”。可是,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百姓。因此,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他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纵论天下大势,擘画当世情形,如在掌中,让刘备大为惊叹,认为自己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那时的诸葛亮才二十多岁,很年轻。这个年轻人住在草庐中,心却走向远处,走遍天下。

我们高中生应该将理想放远大一点儿,不要只看到眼前。有一句话说,用四十五度角看世界,也就是既要目标远大,遥望远方;又要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因为,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步步踩踏出来的。如果仅仅看着远方,可能会摔跤;如果仅仅看着地上,没有方向,就会一头撞在墙上。脚踏实地就是注意细节,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包括我们宿舍卫生的洁净、宿舍文化的洁净。我们很多同学会在自己房子里,或者宿舍里贴着明星照片,与其那样,还不如贴一句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宋朝的文学家王禹偁被贬谪到黄州,无处可住,就建造了一座竹楼,用竹子为柱,剖竹做瓦,窗户远对水色,近对花光。他每天公务结束后就坐在竹楼里,下雨的时候,听着雨声如瀑布哗啦啦一片;下雪的时候,听着雪声沙沙犹如碎玉声。他在这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净化思想,觉得自己的竹楼简直胜过了历史上所有的高楼宫苑。那是因为他心有所寄,寄托于文章,寄托于自己高洁的品行。

住房可以小,但是不能肮脏,不能凌乱,不能庸俗。古人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房子的主人就应该这样,晨曦微露,照亮窗户,马上起来,叠被铺床,整理书桌,拿一张纸条,将一天要完成的任务工工整整地写在纸上,挂在桌子前面,完成一项,就用笔划掉一项,晚上抬头一看,一天的任务已经完成,内心的那种充实饱满,那种幸福满足,简直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此时窗外芭蕉沁绿,月色莹莹,虫鸣如露,点点滴滴,都洒落在房内,也洒落在人的心上,人的心里也一片晶莹,一片水润,恍如照进了一片月光。

人忙,事不必忙,做起来要有条不紊,如闲庭信步,陌上看花。人忙,房不能脏,得一尘不染,洁净无痕。住处要静,也要净,好环境能涵养一颗洁净的心。住在房内的人,既要眼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从日常小事做起,从洒扫一屋做起,这样,以后走出书房的时候,方能做出一番净化世道人心的业绩。

古人如此,我们今天的高中生更应该这样。

学校有话对你说

注意细节,在细节中培养品行,在细节中注重修养,一直是古人遵循的法则。住房,尤其书房的陈设,更是古代读书人所注重的。因为,环境影响着人的心情,人的自我修养,更能净化人的思想。我们山阳中学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更应该学习古人注重细节、注重书房布置的优点。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宿舍变得卫生,变得洁净,变得雅致,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生活,又有利于锻炼我们勤于动手的能力,更有利于净化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有人说,住处洁净与否和做人做事无关,这显然是错的,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大事起于小事,难事起于易事,就是这个道理。

 

思考探究:

1.我国的古人注重细节,注重一举一动的修养,提出“一屋不扫,何以洒扫天下”的要求,请你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教育意义。

2.我们每个同学在家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请你用一段不少于五百字的作文,描述一下你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3.同学们,你们的宿舍干净整洁吗?如果是的,请你谈谈你为这样的环境做了哪些服务;如果没有,请你谈谈你准备怎么让自己的宿舍洁净起来。

本文收入陕西省山阳中学传统文化读本《文化根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