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军壶

(2022-08-21 15:42:53)
 行军壶

余显斌

 

过了赤水河,就是茅台镇,酒香就荡漾在空气里,顺着水面漂浮着,一直飘向远处。

酒,是能解乏的。

长途行军,人困马乏,后勤送来一坛酒,告诉张坚,这就是有名的茅台酒,尝尝。大家听了也就不客气,就着一只碗,一人抿一口,酒香立即荡漾舌尖,清韵四溢。

小朵恰好跑进来,眨着眼睛问:“叔叔,喝啥啊?”

张坚一笑道:“朵儿,抿一口。”

小朵问:“好喝吗?”然后就抿了一口,哇的一声准备吐。张坚忙说:“别吐,可惜了。”小朵就咕地一声吞下,不一会儿脸就红了,脚步踉跄起来,腿一软,倒在屋角一张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再见酒,小朵就跑,生怕张坚让她喝。

张坚呵呵大笑道:“小丫头,想喝也没了。”

张坚去一个老乡家还一担桶,远远看见小朵从里面跑出来,手里拿着行军壶。身后,老乡追着喊:“钱,钱。”张坚生气了,喊住小朵。小朵见是张坚,忙站住道:“叔叔。”

张坚问:“拿了老乡啥?咋不给钱?”

小朵还没来得及回答,老乡就追上来,将手里的铜板放在小朵手里,笑道:“一壶酒,送的,不要钱。”

张坚这才明白,忙劝老乡,还是收下吧。

可是,老乡坚决不。

小朵急了,忙求助道:“叔叔……”

张坚一笑,走了,看小朵咋办?在他眼中,战友留下的这个十二岁的遗孤,就如自己的女儿,不时逗一下,呵呵大笑,很开心。小朵见他走了,眼睛一眨,忙将铜板放在地上,转身就跑,不一会儿就赶上了张坚。张坚逗着道:“还是个小酒鬼啊,给自己买了那么多酒。”

小朵侧着头道:“才不是呢。”

“那给谁买的?”

 “不告诉你。”小朵神秘地道。

从此,一个行军壶挂在小朵腰上,左右晃荡着。有战士要帮着拿,小朵一笑,摇着头。有战士逗她,要喝一口,小朵忙抱着壶,舍不得。

原来,小朵是给张坚买的。

但是,小朵不轻易给张坚喝,必须在她认为张坚很累时,才让抿一口。

一次,做为前锋,准备攻坚,战斗前,张坚来到文工团,特意看望小朵,告诉她,要听姐姐们的话。小朵懂事地点点头,拿出行军壶道:“叔叔,喝一口解解乏吧。”张坚笑着接过壶,拧开盖子喝一口。小朵马上收回壶,还轻轻摇摇。

张坚笑着拍拍她的头道:“小抠门儿。”

此后,红军一路渡金沙江,过大渡河,夺泸定桥 ,走向高高的雪山。雪山上,雪花如掌,寒气如刀,战士们穿着很单薄,不时有人倒在雪地里,再也没有起来。

张坚当了收容队队长,专门带着一队人,走在大部队后面,救助伤员,或者掉队战士。

小朵也一定要跟着,走了一段路,眨巴着眼睛突然说:“叔叔,我去前面行吗?”

张坚点着头,当然行,早翻越过去早安全啊。

小朵挥挥手,跑向远处去了,在雪山上越跑越远,渐渐消失在苍茫的飞雪中。下午时,通讯员来送信,师长命令,天黑前,一定要将掉队战士带过雪山。然后,通讯员笑了说:“这小丫头,还真有心。”他说的是小朵。原来,小朵拿了行军壶,到了前面山垭口,站在那儿,让每个掉队战士,经过时抿一口酒说:“叔叔说,喝酒能解乏,能取暖。”

张坚听了笑笑,抬眼看看远处,飞雪苍茫,天地皓皓,几乎冻成了一个硕大的冰坨。

雪地里,人越来越稀疏,都走远了。

他加快步伐,朝前赶着。

他想,小朵大概也走了吧。可是,到了山垭口,看见小朵仍站在飞雪中,手里拿着个行军壶,向前伸着。

张坚喊:“朵儿,走啊。”

小朵不应,仍伸着手,举着壶。

“小抠门儿,我不喝。”张坚笑道。

小朵不应,仍举着壶。

张坚一愣,走过去。小朵站在飞雪中,靠着山垭,举着壶,脸上甚至还带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可是,人已停止了呼吸。

“朵儿——”张坚喊道,他的声音远远传开,迅速被寒气吸纳一空。

许久许久,张坚慢慢站起来,一步步向飞雪中走去,手里拿着那个行军壶。而小朵,已和雪山融为一体,成了一尊冰雕。

张坚赶上掉队战士,告诉大家,小朵留下的酒,一人抿一口,振作精神,天黑前一定要翻过雪山。说完,他将行军壶递给身边一个战士。这个战士流着泪,没喝酒,只是嗅了一下那清醇的酒香,就将壶交给下一个战士。下一个依然如此……最后,行军壶到了张坚手里,里面的酒,一滴没少。

天黑前,掉队的战士,全都翻过了雪山。

从此,张坚的腰上,挂着一个行军壶。

多年后,做为将军的张坚,将这个行军壶赠送给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接过壶摇摇,咕咚咕咚响,打开盖子,里面弥漫出清冽酒香。他笑笑,准备把酒倒掉,听了张坚的故事后,眼圈红了,将壶盖缓缓盖上。

所以,现在摆在军事博物馆的那个行军壶里,还装着茅台酒,它已储藏了八十多年,并将永远储藏下去。

 

(余显斌,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31号;邮编:726400;电话:13689143798
余显斌,《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至今出版文集十九本,写作至今,在几百种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两千余篇文章,《父亲和老黄》等二百余篇文章在各级征文中获奖,《知音》等七十余篇文章被各种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其他考试选做考题。
本文发表于2022年《洽川文学》夏季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谜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