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的比较

(2022-05-22 05:36:10)

西河大鼓产生于河北省冀中平原一带,前身是木板大鼓和乾隆年间流行于此地的“弦子书”,京韵大鼓发展由来是在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清末民初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京韵大鼓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西河大鼓是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是自弹自唱的。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头板是一眼三板,4/4节拍;二板是一板一眼,2/4节拍;三板是有板无眼,1/4节拍。

 

京韵大鼓的唱腔也属于板腔体的曲体结构,是一系列的板式变化形成唱腔节奏布局的变化,逐渐的演化成唱腔结构,伴奏音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小口大鼓

 

木板大鼓在北京叫做“京调大鼓”、“音韵大鼓”、“小口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叫做“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一直到民国三十五年的时候由北京曲艺公会改名为“京韵大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