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召开两会,从各地公布的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并非是同步的。有些省市投资增幅大,但GDP增速快不了多少;有的省市投资增幅小,GDP增幅却并不慢。
说到经济增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总以为没有大投入,哪来大发展。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说法的效果并不灵验。2014年,全国GDP增幅为7.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是15.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的倍数是2.04倍。各地情况如何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京津沪深粤苏鲁浙等东部沿海地区八省市的数据。去年,北京GDP增幅7.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8%,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1.21倍;天津GDP增幅10%,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为1.51倍;上海GDP增幅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5%,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0.93倍;深圳暂未公布数据;广东GDP增幅7.8%,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4.2%,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为1.82倍;江苏GDP增幅8.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5%,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1.78倍;山东GDP增幅8.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8%,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1.82倍;浙江GDP增幅7.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6.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为2.18倍。
如果说一年数据可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那么连续看三年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与GDP增长的关系,或许就比较清晰了。2013年,全国GDP增幅7.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8.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2.45倍。东部八省市中,北京1.14倍,天津1.13倍,上海0.84倍,深圳1.33倍,广东2.15倍,江苏2.04倍,山东2.04倍,浙江2.21倍。2012年,全国GDP增幅7.8%,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9%,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是2.44倍。东部八省市中,北京1.21倍,天津1.31倍,上海0.49倍,深圳1.23倍,广东1.89倍,江苏2.03倍,山东2.06倍,浙江2.68倍。
分析东部八省市近三年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粗粗归类可分为三个梯队,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GDP增幅倍数低于1的为第一梯队,目前仅上海一地;倍数在1—1.7之间的为第二梯队,其中包括北京、天津和深圳;倍数在1.7以上的为第三梯队,包括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第三梯队的四个省,从2012年起,总的趋势是倍数逐年往下掉。以浙江为例,2012年为2.68倍,2013年跌至2.21倍,2014年更降至2.18倍;广东有点起伏,2012年为1.89倍,2013年升至2.15倍,2014年又降至1.82倍。但不管怎么说,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用比第一第二梯队高出30%甚至一倍多的投资增幅,去换取仅比第一第二梯队高1—3个百分点的GDP增幅,其代价也太大了,有点划不来。
作为第一梯队的上海,自2008年起,就告别了连续16年GDP年增10%以上的高速度。2012年至2014年,GDP增幅更降至7.5%、7.7%和7%,其增速在各省市中居于后列。表面上看,这种情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有些相似。但实际情况却有很大不同,因为那时上海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中的阵痛、不适应所致,而近年GDP增幅下滑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调整造成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近三年上海GDP增幅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关系来看,2012年的倍数为0.49倍,2013年是0.84倍,2014年为0.93倍。三年中,均未超过1倍,但这三年的GDP增幅却分别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7.5%、7.7%和7%。正因为上海常住人口多,资源、能源、土地匮乏,逼着上海人在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花更大力气,这才在投资对GDP增长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从而为各省市作了一个有益的探路者。反之,假如做不到这点,上海就有愧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称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