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地铁的规划缺陷

(2011-11-22 13:12:00)
标签:

上海地铁

规划缺陷

重南北

轻东西

矫枉过正

杂谈

 

 

       昨天(21日)早晨听广播,称近日上海多条地铁新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其中包括5号线南延伸段、9号线三期东延伸段、13号线二期工程、14号线、20号线项目规划,获得批复之后,将陆续开工建设。

       1994年上海首条地铁即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后,至今全市运营中的地铁(轻轨)已达11条。地铁因快捷、无污染、载客量大、无拥堵而广受欢迎,乘客人数因此越来越多。

       与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一样,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最佳选择,上海加快发展地铁的思路是正确的。不过,上海在地铁发展规划上还存在某种缺陷,这就是重南北、轻东西。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不利于缓解交通压力,还将造成地铁资源的浪费。

       目前已开通运营的11条地铁线路中,除4号线是环线外,东西走向线路只有2号线和9号线,即便算上一段走向为东西向的7号线和10号线(各以0.5条计),10条地铁线路中,也只有3条线路为东西走向。反过来,南北走向线路多达7条。从中可见,上海地铁规划设计是有明显偏向且很不合理。

       地铁规划走向事关上海这座特大城市众多百姓每天的出行和生活。笔者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地铁设计规划部门和审批的领导对南北走向市民关爱有加,却不太关注东西出行市民的需求。从已经运营的地铁乘客数量来看,目前上海日载客量最大的线路是地铁2号线,不仅仅是上下班高峰人山人海,以致车门常常关不上,就是非高峰时段,这条线路乘客也非常多。另一条东西向线路是9号线,情况虽比2号线好些,但乘客数量同样惊人。听说为缓解客流量矛盾,地铁部门已增加车辆,加大车次密度,但无奈增加运能的潜力已十分有限。

       申城东西向客流量究竟大不大,其实从地面道路的拥挤状况就能分析出来。目前上海东西向主干道除“三纵三横”的三横即长宁路-长寿路-天目路-海宁路-周家嘴路、延安路、肇嘉浜路-徐家汇路-陆家浜路,还有北京路、南京路、淮海路、浦东大道等,其车流量之大、公交线路之密集,都表明上海东西向人员流动的需求非常惊人。对此,为什么地铁设计规划部门和审批的领导却似乎不知道呢。如果说,近20年前上海市领导在制定并实施“三纵三横”等重大交通规划时,还能把老百姓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出行需求“一碗水端平”的话,那么如今厚此薄彼成了某些人的鲜明特征。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迫开埠,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列强在黄浦江畔设立租界。由于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均呈现东西长、南北窄的地理特征,因此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城区东西向马路比较宽阔通畅,而南北向道路多狭窄且很多是断头路,出现南北向客运量不及东西向的奇特景象。笔者猜想,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地铁设计规划者认为,应矫枉过正,加大南北向地铁建设,以扭转多年来城市南北客运不便的局面。然而,事情做过了头,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现在上海南北交通拥堵情况大大好转,但东西向客运却出现了问题,这也许是地铁设计规划部门没有料到的吧。

       如今有一个怪现象,研究上海城市历史的,好些是外地人。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绝无大上海主义,也反对地域歧视。不过笔者有些担心,如果从事上海地铁设计规划甚至有决定权的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们对上海交通、客流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不知道广大老百姓的需求,仅仅是蜻蜓点水般调查一下,他们作出的设计规划方案能符合实际和城市未来需求吗?不要以为搞些调查就能了解到真相,好些事情没有三年五载,没有切切实实地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你的设计规划很可能是有缺陷甚至是重大缺陷的,等到生米烧成熟饭,已经为时晚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