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笔墨人生
笔墨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85
  • 关注人气:7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的母亲

(2012-12-03 12:50:00)
标签:

杂谈

鲁迅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生在前清咸丰时代,那时思想极端闭塞,女人整天关在家里,多不识字的。这位母亲没上过学,但就是爱学习。特别崇拜文字,认为文字就是孔圣人。偶尔在什么地方拾到一块带字的纸片,如获似宝,必须放在头上顶拜一回,然后收藏起来。遇上识字的人便拿出纸片,请教上面字的读音和意义。有时拾到半张报纸或几张刊物的残页,也足够学习几个月的了。她就凭这般的毅力,自修到能够看章回小说,这性格该有多么够强韧!

母亲被接到北京后,每天开始学习看报纸。清早起来,抢先把儿子要看的报纸拿过来,戴起老花镜细看一遍。遇到不平之处、大有慷慨激昂、愿意骂倒一切之状。反而惹得儿子好笑起来,说:“娘,何必这样的气呢?”除了看报,平日是看旧的章回小说的。

鲁迅被学生和同事称为先生,也不知谁在“先生”前边加了“大”字,便称为大先生了。这不只是因为鲁迅在家排行老大,更因为他境界的宏大,胸怀的宽大,对世间关切的广大,他所处的文化先驱的地位之高大罢。由于大先生的称呼习以为常,母亲和夫人也都对鲁迅这样称呼了。而唯有母亲的呼唤,既简捷而又那么的亲昵:

“大,我又没有书看了。”母亲几乎每隔一个星期,便 和儿子这么说。鲁迅就得忙着为她到各书店找书,好容易找到一本买回来,老太太却说:

“大,这本书我先前看过了。”

于是,还得再去找。

老太太看的章回小说,故事性越强越合乎口味。后来为老太太买书,鲁迅必先粗略看一遍。一是怕内容改装买重,二是因为——据鲁迅自己讲:

“老太太看书,多偏于才子佳人一类的故事。她又过于动感情,其结局太悲惨的,她看了还会落泪,难过几天的。有些缺少才子佳人的书,她又不高兴看。因此书很难选定的。”
   这番话却是实情,老太太不喜欢看新书的。有人曾将鲁迅刚出版的《呐喊》送给老太太看,而且为她指明里面的《故乡》一篇特别好。老太太马上戴起老花镜,去读《故乡 》,读完把书往旁边一放,说:“没啥好看的,我们乡间也有这样的事情,这怎么也可以算作小说呢?”

说得在座的人都笑了。当时,老太太还不知《呐喊》出版,更不知道里面的《故乡》,就是她儿子从老家接她来北京后写的。

母亲的好学,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她看不过家里晚辈人的小脚,作为提倡,先把自己的足放开。看到年轻女人拿织针遍东西有趣,也跟着埋头苦学,始终不倦。看见女人剪短了发,她也毅然剪了下来。看见青年女人夏天穿白鞋,她也穿上白鞋了。老太太头发并不很白,面孔是细致、白皙而圆圆的,戴上蓝色的眼睛,穿起玉蓝色旗袍,手撑着蓝色洋伞(她喜欢蓝色),足登白色鞋,坐在人力车上,实在足够精神的。偶尔和儿媳(朱女士)一同上街,人家总以为两个女人是同辈呢。鲁迅曾经说过:

“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年,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母亲一点不吝啬,她常把自己不用的零用钱分给急需的人,还把一个很精制的小风车,赠给邻居木匠的小孩玩。这种脾气,儿子也一样秉承下来,他喜欢分书给人,就是不认识的,有时信来了,他总是千方百计把书寄出去。那第三代小海婴,也遗传得一些,时常把玩具送小朋友。保姆生怕受责骂,有时想去把玩具要回来。鲁迅总是带着笑说:“要分给别人才好呢,我们要是等待人家分给倒不好了。”

青年女作家萧红,常到鲁迅家聊天。她称鲁迅夫人为师母,称老太太自然就是太师母了。老太太和萧红很谈得来,她说:

“大先生太劳苦了,又好生气,他骂人虽然骂得很厉害,但都 是人家去惹他的。他在未写骂人的文章之前,自己己气得死去活来。所以,他实在是气极了才骂人的。”太师母还给萧红拿糖吃,便说起吃糖的故事。她说:

“前几天几乎丧了老命,我吃糖时不小心,一下子把糖滑在喉中。因为糖块太大,既不能下去又不能咳出,一直过了半点钟,难化的糖块才慢慢的化下去了。这时候,万一气要不顺,不就死去了吗?死不要紧,大家知道太师母是因为吃糖噎死的,这多么不好呀。嘻嘻!”说完,还笑出了声。

鲁迅——是母亲的爱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22/fce244e825d1408588f1f2faf390f7d1.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鲁迅的衣着
后一篇:春天的讯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