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秋夜》的开头
有位博主问我,“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 那个开头很有意思,有空给我说说吧...”
你可真难为我了,做学生时,也记不得老师是否解释过。我也知道,有些读者为如此 “开头” 争论不休。其实,我并不知是怎样“争论”的。知你查了资料,理论家们对此也有评说,我也未见, 那我就凑凑热闹 “说说”拙见吧。
“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便是《秋夜》的开头,是很有意思的,看似怪异,读者会不会这样去琢磨:
一是描写啰嗦, 直接写有两株枣树不就行了吗?;
二是文字游戏, 只是浪费笔墨罢了;
三是似有戏弄和不尊重读者之嫌。
尽管说法纷纭,这个开头必竟有其独特的创意。独就“独”在出于鲁迅之手,创就“创”在一“枣”复而述之。
我想,这个开头有四个理由:
一是辨物都有先后,看一株是枣树,再看另一株还是枣树,这是符合视觉辨认程序的,这样写来,便有其自然性了。凡事都有个“度”,如有第三株,肯定不会去写---“还有第三株也是枣树”的。
二是诗行中为营造氛围和加强语气,常见复句,散文里出现复句(严格说不算复句,是说另一株)并不为过。况且,<秋夜>也可谓之散文诗呢。
三是鲁迅是精通植物学的,也是酷爱植物的。许广平生儿子海婴时,鲁迅将一株文竹盆景送到医院许的床头,文竹即云竹,枝纤细,柔弱得如一抹绿云。表达了对爱妻似水柔情,深切抚慰。可断定,先生是故意这样写开头的,因为他也爱枣树。
四是鲁迅多半生活在精神世界里,好斗的性格虽具有“刺猬型”的坚硬与锋利。但他独处在秋夜中,这样的开头,也表露了他情感中尚存童心的天真与活泼性,还有幽默与俏皮性。童心不可染,多么率直可爱啊...
我常常猜想,鲁迅先生的行貌,一定是像小孩似的老头儿,也许是像老头儿似的小孩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