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曾在抹黑“中华的文化”大合唱中领唱
(2012-05-10 21:18:49)
标签:
杂谈 |
韩寒曾在抹黑“中华的文化”大合唱中领唱
韩寒的博客贴出了一篇新的博文《太平洋的风》。文字很平实,没有了之前韩寒博文的晒USB式的俏皮话,也没有早期文章的掉书袋。如果此前没有发生代笔的疑窦,这是一篇值得赞赏的文章。抛开代笔的是是非非不提,我还是要顶一下韩寒博文中的这一段话:
“是的,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纵然他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
顶了之后,就要说说让韩粉不高兴的坏话了。
是的,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这一点我有共鸣,但是,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需要追问:大陆这一边,是如何将“中华的文化”丢弃,是如何将“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摧毁,又是如何“很多根子里的东西”推向“浩劫”?
最大的原因众所周知,这里我就功利地避而不谈了。只谈一点跟韩寒或有点关系的东西。在代笔门之前,在“韩三篇”之前,那个时不时以俏皮话撩拨一下公知兴奋点的韩寒,曾经对他现在艳羡的“中华的文化”多么嗤之以鼻,连“孔融让梨”都被他当成是“忍够了”的童年阴影。他至少写过两篇涉及对孔子评价的文章,在讽刺电影《孔子》之前,顺带也嘲讽了孔老夫子,用他一贯的浅薄而恶俗的俏皮话。
他说:
“在中国的古代,产生了一堆的子,虽然他们今天曰的和昨天曰的甚至还会自相矛盾,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好,而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多,各个时空的政客们各取所需,或推崇或批判。孔子就是里面最富有代表意义的一位。”
“我已经忍了孔子二十九代后人孔融让一只梨的故事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时光。而任泉扮演的颜回最后居然为了多捞几卷文书,在冰水里冻死了,这不是感人,这是愚蠢。”
“子光曰不日,急死我了。”
一句多么能体现韩寒幽默感、可与“USB”相媲美的“子光曰不日”,让他的粉丝产生多么痛快淋漓的共鸣!
我再来引用韩先生的一些粉丝在那篇博文下面的留言:
“我讨厌孔子,他再伟大也是封建时期的东西,跟现代工业化自动化没关系,如果没有孔子,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13亿人口压缩的3亿,多出几个达芬奇,爱因斯坦,比什么都强,我们还会被日本这样的鼠辈国家欺负??孔子就是当年为讨皇帝喜欢,让中国人的价值审美都成为了猪身上的脂肪,给中国人的想法上了枷锁,所以中国男人变得都不是男人,中国女人都嫁外国人,中国明人都不作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