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标签:
越野mm摄影敖鲁古雅乡鄂温克族撮罗子鄂温克人 |
分类: 新闻.人文 |

1、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是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最后一个“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现在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2、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是中国唯一一个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始终保留着。
3、
4、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像这样的驯鹿站点目前也只有几个鄂温克族猎民在那留守着。大部分人都被当地政府人员做通思想工作,请出了山,固定住在生活条件及环境设施具佳的定居点。
5、‘撮罗子’里鄂温克族人睡的木板床,上面铺着鹿皮。按照鄂温克族习俗,这个床位置正面向‘撮罗子’入口处,女性和未到40岁的男性都不得坐上去。
6、国家给敖鲁古雅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但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所以除了在定居点的部分村民,密林中还散布着这样的五个驯鹿站,最远的在150公里;他们仍然习惯住在‘撮罗子’里。
7、挂在‘撮罗子’里鹿头标本。
8、‘撮罗子’的周围野味十足,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这是挂在‘撮罗子’里的狍子蹄。
9、我到达的时候他们正在‘撮罗子’里煮水。
10、在另外一个‘撮罗子’遇见一个敖鲁古雅乡人女子在烤列巴,用新鲜鹿奶、面粉和蜂蜜烤成的列巴,非常香!
11、一手夹烟,一手烤列巴,在这个女子身上看到了古朴原始与现代时尚合为一体的新型敖鲁古雅乡人。
12、烤列巴与烤鹿肉,这都是他们的食物。
13、我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敖鲁古雅乡人饲养的驯鹿已经被圈起来了。
14、这只鹿很会享受,懒洋洋的把脑袋靠在木棒上歇歇.
15、喂鹿
16、这个驯养点有10几只鹿
18、敖鲁古雅乡人饲养鹿的一种野生植物,外观造型有点像海里藻类。
21、自从1965年,鄂温克猎民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奇乾乡搬迁到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鄂温克猎民习惯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由于当地气候极度寒冷,长期饮用的食物单一,居住环境简陋,目前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真正血统的鄂温克人仅存117人。
22、为了能给这个少数民族仅有的人口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人口质量和数量。国家给敖鲁古雅乡人建立了定居地。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博物馆、学校、文化站和小商店。他们现在已经是猎民定居点后的第三代了。在离此此50至150公里的森林中,还有四个猎民点。生活着30多名习惯于打猎和在山上饲养驯鹿的老猎民们。
23、他就是地道的鄂温克人,现存的117人中的一个。
24、他也是地道的鄂温克人,腰上还别着一把自制的猎刀。他们都不太会讲汉语。习惯用鄂温克人自己的语言交谈。
25、他们在自己的新家里喝酒聊天;过着安定的生活。
26、敖鲁古雅乡距离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约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满归林区。
27、在深山老林,有一种野生植物能清肝明目,敖鲁古雅乡人常常喜欢当茶饮用。
28、将这种植物用开水泡在壶里,喝起来味道有点苦带着甘。
2010年9月拍摄于内蒙古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