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三国东吴到解放前 上海部分寺庙

(2012-07-21 15:17:56)
标签:

转载

   
            三国吴~1950年其他部分湮没寺院一览表
                  寺院名称创建时间宗派地址简况
                  菩提教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嘉定区梁天监二年(503年)更名唐兴寺。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赐额菩提教寺。后毁。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僧海月重建。
                  方泰教寺梁天监二年(503年)
                  嘉定区唐大中三年(849年)赐额。天复三年(903年)吴越钱武肃王宣赐图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寺毁于兵燹。乾道三年(1167年)重建。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寺毁。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屡修。
                  护国教寺梁天监年间(502~519年)
                  嘉定区北宋天禧中(1017~1021年)赐额。元泰定二年(1325年)、明永乐九年(1411年)均重修。不久毁尽,仅存大殿。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
                  保安教寺梁天监年间(502~519年)
                  嘉定区初为庵,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改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毁于倭乱。万历年间募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
                  昆福寺梁天监年间(502~519年)
                  嘉定区原在江湾,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移建于顾泾,圮于海潮,后移之月浦口,僧性中参与编纂《大明三藏法数》,敕赐紫衣。
                  澄鉴禅寺唐天宝六年(747年)禅宗金山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僧筠所、果林募修。陈继儒撰澄鉴禅寺《重修记略》。书法家董其昌游该寺,写下不少寺碑,今存其一。清同治元年(1862年),寺遭兵燹。民国18年(1929年)改为牧场。
                  普照讲寺唐乾元年间(758~760年)
                  松江区初名大明寺,相传原为西晋陆机旧宅。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赐改普照讲寺。苏东坡任杭州通守时,与住持慧辩为方外交,常游该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曾重建。淳佑八年(1248年)寺遭火燹。元至元十九年(1282)至三十一年重建,张之翰撰有《普照寺藏经殿记略》。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千僧堂。明宣德至正统年间(1426~1449年)重建。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先后建正殿、三大士殿、西方殿等,黄翰、张蓥分别撰有《重修普照寺记略》。清代,殿宇失修,几近圮废。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妇女捐资重建,王顼龄撰《重修普照寺记略》。
                  奉圣寺唐贞元年间(785~804年)禅宗崇明县僧道成凿井得甘泉,因而建寺。北宋绍兴初(1131年)陆思兼、谢之刚修建,蔚为大丛林。明初增建千佛阁,后废圮。万历中(1573~1619年)里人张儒重建。又废。
                  隆平寺唐长庆元年(821年)禅宗青浦县青龙镇原名国清院,也称北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僧宝重修。元丰五年(1082年)陈林撰《隆平寺藏经记》。明嘉靖期间(1522~1566年)改为城隍庙。
                  布金禅寺唐太和二年(828年)禅宗青浦县大盈塘原名法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布金禅寺。宋陈舜俞撰有《布金禅寺经藏记》。
                  妙常庵唐太和年间(827~835年) 金山区枫泾镇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励志小学。
                  普门教寺唐大中十二年(858年)
                  青浦县原名观音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普门教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遭倭寇焚毁。
                  宝云寺
                  (法云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
                  松江区亭林镇原名法云寺。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宝云寺。元至大元年(1308年)牟盋撰、赵孟钍椤吨匦薇υ扑录恰贰C鞒苫哪(1468年),钱溥撰有《重修寺记略》。寺旁有石经幢,名楞严塔。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
                  圆智教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天台宗松江区干山原在华亭县(今松江县)西南,后晋天福年间(936~943年)迁于干山陆机草堂遗址。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圆智教寺。寺后建护珠塔。今塔存寺毁。
                  方广教寺唐咸通年间(860~873年)
                  奉贤县柘林镇原为蔡侍郎功德院,北宋建隆中(960~962年)赐额延寿院。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方广教寺。绍兴二年(1132年),僧祖岑撰《方广寺界相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
                  法忍教寺唐咸通十年(869年)
                  金山区朱泾僧藏晖在船子和尚(德成)覆舟处创建,本名建兴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法忍教寺,由书法家米芾(元章)题额。元丰三年(1080年)智圆撰《法忍寺结界记》。元遭兵燹,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6年)和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两次续修。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重修。寺内除主要殿宇外,尚有天空阁、船子道场、鲁班殿、万峰秋轩、雨花堂、贯花堂、清幽阁、云深处、澄心堂、竹深堂、梓园读书处等景点。同治六年(1867年)和光绪三年(1877年)两次遭台风,寺毁。
                  超果讲寺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天台宗松江区本名长寿寺,僧心鉴始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超果讲寺。寺东原有天台教院,陈舜俞撰《天台教院记》记其事。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毁于兵燹。至正十九年僧彻募修,杨维桢撰《重兴寺记略》。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6年),康熙帝南巡松江,御书“虹光胜迹”匾额。为松江第一寺院,后渐废。
                  宝相寺唐乾符元年(874年)禅宗松江区本名清禅尼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宝相寺。后改为周文襄公祠。
                  福善院后梁贞明六年(920年)
                  松江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赐名尊圣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赐额福善院。僧遇来等募铸大钟。吕谔撰《福善寺钟楼记略》。后废。
                  保宁教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赐额保宁教寺。后废圮。明永乐六年(1408年)重建。寺内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铜钟一口,后寺废,铜钟移存静安寺,今亦无存。
                  七宝教寺后晋年间(936~946年)
                  闵行区七宝镇初名福寿寺。传说福寿寺所在地区有飞来佛、氽来钟、金鸡、玉筷、王斧、神树,后因吴越王赐福寿寺金粉书写《莲花经》一部,并谓“此亦一宝也”。遂改名七宝寺。《莲花经》现存上海市文管会。七宝镇名,因寺而得。寺有名僧敬公能诗,著有《青松集》。
                  明行教寺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天台宗奉贤县
                  南桥镇初名安和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赐名明行教寺。有《明行院记》和《结界记》碑。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
                  兴圣教寺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天台宗松江区三公街初名兴国长寿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名觉元院。后赐额兴圣教寺。寺内建有宝塔,名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历代寺、塔屡有修建。后来毁于八一三事变日军炮火。塔于1975年由国家拨款重建。
                  海慧教寺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天台宗松江区枫泾初名兴国福寿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海慧教寺。寺内有水波壁。1971年改建为枫泾中小学。
                  惠日院(慧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禅宗临济宗松江区佘山本为佘山中庵,即古沐堂。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赐额惠日院。元时毁于兵燹。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董其昌撰有《慧日寺记》碑。后废。
                  善应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
                  松江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重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嘉庆二十五年再修。道光元年(1821年),陆慎余撰有《重修记略》。寺有名僧素愚、斗山均能诗,名闻远近。
                  安国讲寺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天台宗张虹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绍宗奉使庐山称旨,赐紫衣袈裟。绍宗病逝,赐祭文立石。寺内建有绍宗禅师石塔。正统五年(1440年)秋寺毁。洪武三十年(1397年)赐绍宗祭文碑及绍宗禅师塔铭,今存。
                  崇福庵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禅宗闵行区鲁汇镇俗称草庵,亦称崇福禅院。明天启四年(1624年)袁福征书《义田免役碑记》。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宣妙讲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
                  松江区佘山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赐额。元毁于兵燹。明正统六年(1441年)和成化五年(1469年)重建,钱溥撰《重建宣妙寺碑记》。后废。
                  崇寿讲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
                  青浦县僧钦法华创建。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开庆元年(1259年)均有修建。元至大、至元、至正年间亦有修建。该寺殿宇宏敞庄丽,颇有名气。清毁于兵。
                  崇福寺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禅宗奉贤县萧塘镇卫从可舍宅建寺,后出家为僧,法名僧可。元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本为一方名刹,清废于兵燹。
                  南禅寺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禅宗松江区传说张头陀掘地得罗汉像,遂建施永庵。后头陀出家为僧,法名普愿。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赐额演教禅院,后改名南禅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仅存僧寮。寺有名僧觉岸(元代)著有《稽古略》,白云(明代)著有《白云心法》,离言(明代)著有《离言语录》。
                  崇宁庵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复兴东路火腿弄438号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建。1960年废。
                  广化漏泽院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松江区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赐额广化漏泽院。后历经修建,蔚为大刹。明正德七年(1512年)重修。万历十七年(1589年)再修。后又坍圮。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后废于兵燹。
                  普光王寺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禅宗青浦县淀山亦名淀山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赐额普光王寺。有鳌峰塔,绍兴十四年莫俦撰《淀山建塔记略》。元天历年间(1328~1329年)寺毁。郡人唐昱重建。其时,寺院宏敞。有龙渊桥、白云梯、鳌峰塔、潜龙洞、一色轩、回经石、通灵泉、白莲池、明极亭、万佛阁等10景。明初改名淀山禅寺。万历二年(1574年)毁于火。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重建。雍正年间(1723~1735年)寺又坍圮。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其后塔、寺均毁。
                  罗汉教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
                  嘉定区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赐额罗汉教寺。后渐废。元元统元年(1333年)僧定能重建。赵孟钐舛睢C饔览制吣(1409年)重修。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再修。杨建枢撰《记》。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正殿,王原撰《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僧祥缘募建。后又废。
                  资福禅院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
                  南汇县下沙镇元废。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嘉庆十五年(1810年)募修。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后再废。
                  兴圣教寺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
                  宝山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赐额兴圣教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废。永乐二年(1404年)重修,嘉靖年间(1522~1566年)毁于倭乱。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东西堂及大殿,旋遭火灾,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建。后又废。
                  太平禅寺
                  (太平兴国禅院)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禅宗金山区僧昙无竭创建。初名太平兴国禅院,后改太平禅寺。毁于元。元至正四年(1344年)移建于胥浦北。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清乾隆十年(1745年)里人重修。20世纪60年代初倒圮。
                  昭庆禅寺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禅宗松江区佘山本名慈云昭庆禅院,元毁。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正统年间(1436~1449年)铸大钟,建钟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知府鲁超重建。后废。
                  圆通寺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
                  金山区吕巷镇本名清庵。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改名圆通寺。万历六年(1578年),别驾吴丕显重修,榜其门曰“补陀云秀”。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
                  延恩报德院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律宗松江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请额延恩报德院。后废。清代曾重建,改名古延恩院。后毁于兵燹。
                  宁海庵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 松江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毁于倭乱。万历元年(1573年)重建。废于清。
                  南积善教寺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闵行区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赐额南积善寺,高子凤撰《记略》。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重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后又废。
                  北禅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禅宗松江区僧法宁掘地得古碑“大唐禅寺”及天王像,因而建寺。县令柳约请额“北禅寺”,又名马盌寺。元代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寺宇宏敞壮丽。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寺内驻兵。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再建3楹殿宇。后废。
                  大圣教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
                  浦东新区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请额“大圣教寺”。后废。元至正元年(1341年)重建。明改名普净禅院。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光绪十六年(1890年)再建。后又废。
                  宁国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
                  闵行区与龙华寺南北相望。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请额宁国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寺毁。
                  延庆讲寺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天台宗松江区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赐额延庆讲寺。开禧年间(1205~1207年),寺圮坍。开庆元年(1259年),僧思恭增建殿堂、僧寮、廊庑、香积厨、库房等共500余楹。又有里人陈忠训舍宅,移建于寺西荒址,共百余楹。于是寺宇宏敞壮丽,使该寺位于天台宗十刹之首。董楷撰有《重兴寺记略》。明洪武元年(1368年)寺一度入籍于官。洪武十六年发还。嘉靖年间(1522~1566年)废,改为盐运司公署,即新察院。寺有名僧善启,字东白。永乐七年(1409年)住持延庆寺,授副都纲职。召修《永乐大典》,校勘《大藏经》,上赐金镂伽黎服。名士沈粲、王盓、钱溥等均与之交。
                  泗洲塔院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
                  松江区小昆山之巅寺后有慈雨塔,传说为僧伽大士(西域人)于唐代宣化江南时所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御书“奎光烛泖”额。后塔圮寺废。
                  云峰寺
                  (本一禅院)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禅宗松江区原名北道堂,后改称真净院。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宋宗室赵孟罟橐乐蟹屐Γ攴⑽旄拿疽混骸K禄40余亩,规模宏大。有元赵孟钍桃偶!H缰蟹屐ο瘛⒄悦项书赞及赵孟畲黧蚁竦仁碳肮棚!⒐胖印⒐哦Α⑺伟娲蟛鼐任奈铩G蹇滴跛氖哪(1708年),赐额云峰寺。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仅存贤首堂。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3楹堂宇。后又废。
                  示应庵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
                  松江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修,侍御王广心撰《记》。乾隆四十七年(1872年)重修,后废。
                  志严庵
                  (志严禅院)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禅宗奉贤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寺僧性方置寺田。清乾隆六年(1741年)重建。寺有古铜佛,高丈余,后不知去向。
                  普光寺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禅宗青浦县元代寺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后复圮。正统元年(1436年)建法堂。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复建大雄宝殿等。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后再建,又渐毁。
                  普宁寺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禅宗松江区尼如湛创建。有《碑记》。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寺毁。明代,尼道权重建,为华亭尼名刹。何良俊撰有《重修记》。
                  南广福寺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禅宗闵行区俗称邹家寺,孙德之撰有《记》。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募修后殿,光绪年间(1875~1908年)再修前殿。民国6年(1917年)又重修。后废。
                  崇庆教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禅宗浦东新区北蔡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毁于倭乱。清康熙元年(1662年)僧山隐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延寿院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禅宗松江区李塔汇镇初名澄庵,后改称圆通庵。南宋宝佑至咸淳年间(1253~1274年)改名延寿院。元代毁于兵燹。明代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复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雍正二年(1724年)均重修。黄之隽撰记。后废。
                  法界教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
                  宝山区初名法界院。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改名法界教寺。后毁。至正年间(1341~1368年)重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清毁于兵燹。
                  净信寺
                  (净心讲寺)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
                  宝山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修。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再修。乾隆年间(1736~1795年)置田作寺产。咸丰年间(1851~1861年)寺毁于兵燹。僧大千再建。后又废。
                  东林圆照寺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 宝山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僧时习移建。永乐七年(1409年)重修。后又废。
                  真境庵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
                  浦东新区高行镇元代重修,杨维桢撰《疏》记其事。明万历元年(1573年)和清乾隆二年(1737年)里人均重修。后废。
                  广福寺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禅宗金山区张堰镇一名竹林忏院。元皇庆元年(1312年)重修。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府方廉拟将漕泾、张堰二镇民房毁尽,以杜倭寇盘踞,广福寺亦在内。邑人吴梁力争,得以幸免。里人感其德,在寺中立碑记之。隆庆二年(1568年)重修,榜其门曰“赤松旧地”。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再修。后毁于兵燹。
                  慈济寺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禅宗崇明县一名白云庵,又名龙江寺。元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大雄宝殿,赵孟钍槎睢:笏论苡诤!C魍蚶昙(1573~1619年),迁建于朝阳门内。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毁。后重修。寺中有3尊铁佛,传为宋代遗物。另有十八罗汉像,均为檀香木雕刻而成。后改名大佛寺。乾隆四年(1739年)拨香火田2顷。后废。
                  保清讲寺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禅宗宝山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寺遭火灾,仅存禅院。咸丰十年(1860年)又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僧雪凡募建,仅房屋数楹,已无梵宇气貌。
                  龙门寺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禅宗松江区集仙门内长生桥原为庵。淳佑元年赐额龙门寺。寺左有龙渊,大旱不竭。寺内有海云堂、听雪轩、古田庄、濯足滩、定僧石、啸月亭、卓锡亭、来凤池及杨维桢植衫树1株,合称龙门10景。元末兵毁。明永乐六年(1408年)重建。后复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四十三年再建。王嘉璧撰有记。后废。寺僧大铨,初为打饭僧,但工书画、能诗。《松江诗钞》录其诗。
                  禅定寺
                  (瑞应庵)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
                  松江区明正统六年(1441年),重建圆通殿,钱溥曾撰记。正统十一年始建山门,张宗熙撰记。万历五年(1577年)建弥陀殿。清康熙帝南巡,寺僧元珑前后应制诗俱称旨,遂赐额禅定寺。御书“般若相”匾额。又赐御书扇,因而刻《奏对录》。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大殿。后废。
                  福田寺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 松江区泖滨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赐额。
                  南净土讲寺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
                  闵行区初名九品观音堂,又名王家寺,俗称南王寺。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改名南净土讲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宣德年间(1426~1435年)又毁。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钱溥撰记。后又废圮。景泰二年(1451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再修。后又废。
                  资庆庵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
                  南汇县下沙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因建有3层高亭,俗称光顶庙。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妙严教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
                  松江区原名三乘庵,后改称妙严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赐额妙严教寺。后废。明景泰三年(1452年)重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和四十七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再修。后寺渐圮坍。嘉庆四年(1799年)大殿倾圮,寺僧再次募修。
                  圆通院
                  (圆通庵)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禅宗奉贤县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僧祖顺撰记。明永乐元年(1403年)祭酒陈询读书于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因地在万年泾,又名万年寺。
                  崇福庵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
                  松江区元废。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重建。吴忱撰有《重修崇福庵记略》。后废。
                  施永庵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 闵行区莘庄俗称草庵。寺内藏有元赵孟钚唇鹱帧斗ɑ贰:蠓稀
                  东报德忏院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禅宗松江区俗称欢庵。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牟 撰记。后废。
                  小普陀禅院宋始建禅宗闵行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拈花堂,叶承书额。嘉庆元年(1796年)建左右楼阁。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净业堂。后废。
                  圆通庵
                  (  堂)宋始建禅宗松江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再修。后废。
                  永昌寺宋始建禅宗宝山区传建庙时掘地得一石碣,刻有“永昌寺”三字,因此得名。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建。时有寺田70亩余。文肃公震孟题额永昌禅寺。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修。陆陇其撰有《重修永昌禅院记略》。嘉庆十一年(1806年)僧性中再修。光绪六年(1880年)僧永鹤重建正殿及两廊。
                  弥陀寺宋始建净土宗南汇县四团仓镇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后又废。
                  资福寺元至元元年(1264年)禅宗奉贤县泰日镇梁店奉贤名刹,建寺不久即倾圮。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吴文鼎撰有《重建资福寺大悲殿碑记》。
                  永宁教寺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 南汇县
                  新场镇原名报恩忏院,方回撰有《院记略》,赵孟钍椴⒆睢=ㄔ菏痹油林芯虻锰鹨蛔穑叱哂啵蟹逦睹贰C骱槲淠昙(1368~1398年)改额永宁教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仅存残钟。
                  潮音禅院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
                  南汇县下沙镇一名转藏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年)建海月堂,成为里中童生会文之所。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水月院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
                  松江区叶榭镇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坏于水。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清废。
                  无住庵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 金山区胥浦庵内有半云轩,幽雅别致,杨维桢撰有记。清毁于兵燹。
                  顿悟庵元元贞元年(1295年)禅宗宝山区初名顿悟院。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改院为寺。寺中有古树1桧3松,均围1丈5尺,万历年间(1573~1620年)被砍伐。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曾重修,侯廷铨撰记。后毁于兵燹。
                  寿安讲寺元元贞年间(1295~1296年)
                  松江区锺贾山本名净行庵,后改寿安讲寺。杨维桢撰有《栖云楼记》。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和万历年间(1573~1620年)均重修。清毁于兵燹。
                  大德万寿讲寺元大德元年(1297年)
                  嘉定区明正统元年(1463年)重修。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再修。徐学谟撰有《重修寺记》。后废。
                  南山禅寺元大德十年(1306年)禅宗南汇县新场镇初名常寂庵。清顺治元年(1644年)重修,并改名南山禅寺。同治三年(1864年)僧觉可募修,更新殿宇,装塑佛像,置香火田数十亩。寺有古银杏3株,均数百年树龄。
                  东林禅寺元至大元年(1308年)禅宗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本名观音堂,元皇庆元年(1312年)改额东林禅寺。明初重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和嘉庆十年(1805年)均重修。道光年间毁于火。今尚存大殿1座,198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资善寺元至大四年(1311年)禅宗嘉定区初名资福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建。翌年知县韩浚更名资善寺,并书额。须之彦撰记。
                  莲花庵元延佑年间(1314~1320年) 青浦县僧坚创建。因庵址地形似莲,故名莲花庵。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后废。
                  西隐教寺元泰定元年(1324年)
                  嘉定区僧悦可创建。时有寂照观堂、直节堂、寿乐亭、空翠亭、劲节轩等名胜。有株罗汉松,为200余年树龄。明永乐三年(1405年)和万历十八年(1590年)均重修。尚书徐学谟和都御史张任曾读书于寺中,因而与礼部主事任其廉同布施创建竹林院和藏经阁,收藏大藏经2藏,礼部特为之设护经僧官1人。
                  平等禅寺元泰定四年(1327年)禅宗松江区漕泾镇唐代福田庵遗址。僧志创建,改名平等禅寺。明侍御包节与弟包孝读书于寺。后毁于倭乱。寺僧重修。万历年间(1573~1620年)置田30余亩饭僧。后废。
                  堰庵元泰定年间(1324~1327年)禅宗松江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募修。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寺毁于倭乱。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陆彦章撰有《重修大雄殿增构圆通殿梵音堂记略》。清毁于兵燹。
                  广福普慧禅寺元天历元年(1328年)禅宗嘉定区广福镇寺内有九品观、观音堂、万佛阁等名胜。镇因寺为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建。唐时升撰有记略。
                  雷音寺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禅宗南汇县新场镇道士邵希阳建神霄雷坛,明代陆深撰有记。后改为佛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募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同治元年(1862年)尽毁于兵燹。
                  圆修庵
                  (四眼庙)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
                  南汇县城明崇祯三年(1630年)重修。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同治八年重修。
                  东济庵元至正元年(1341年)禅宗青浦县崧泽镇明隆庆元年(1567年)重建。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寺毁。又建,更名慈济庵。俞汝撰有记略。后废。
                  顺济庵元至正二年(1342年)禅宗青浦县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因庵建九峰之半,故改名半山庵。后毁。
                  净土庵元至正三年(1343年)净土宗金山区吕巷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
                  龙门寺元至正三年(1343年)禅宗金山区僧省创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毁于兵燹。
                  积庆庵元至正三年(1343年)   
                  化东庵元至正四年(1344年)禅宗青浦县明万历元年(1573年)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地临淀山湖口,为防盗县府设营于旁,改名扫垢庵。后废。
                  莫苏庵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奉贤县孙家桥僧善庆创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
                  圆津禅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青浦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扩建。建有亦峰居、漕溪草堂、墨花禅、清华阁、息躬室、那伽定处、舫斋等。寺内尚有殿角鸣鱼、漕溪落雁、帆收远浦、网集澄潭、淀峰西霭、秧渚北浮、木末清波、柳荫画舫、春市长虹、慈门杰阁、人烟绕翠、竹木连云等12景。王原撰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五十六年均重修。王昶撰有《清华阁记》。后渐废。
                  辉和庵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青浦县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附都尉邬景和题“金殿宝藏”额。莫是龙题“绿云堂”,张寰题“清修堂”。另有宋代银杏、罗汉松各1株。清毁于兵燹。
                  法华院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闵行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福田桥。成化年间(1465~1487年)募修大殿。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重修。郡人俞汝为撰记。天启元年(1621年)增建万佛阁。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孙百里建万照堂,陆鸣珂撰记。乾隆四年(1739年)和嘉庆十一年(1866年)均重修。现为查山小学。
                  积庆禅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青浦县本名坐化庵。因有庆禅师坐化肉身,故名。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积庆禅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均重修。嘉庆十四年(1809年)再修。后废。
                  生春庵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青浦县又名彼岸庵。青浦十景之一“生春待渡”即是该地。后废。
                  石牌庵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浦东新区民国5年(1916年),里人黄琮、黄厚生重修。后废。
                  法云寺
                  (蒋庄庵)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禅宗金山区漕泾蒋庙僧岳安始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毁于倭乱。后募修。林树声撰《重修庵记》。现为小学。
                  仁寿庵元始建禅宗金山
                  秦山赵文敏书额。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建,陆清献题“仿佛只园”额。雍正年间(1723~1735年)再修。后又废。
                  芦花庵元始建禅宗南汇县杨维桢在寺内建有老铁亭。寺内尚有铁崖濯足滩、枕流阁等名胜。“芦花庵”为陆平泉题额。后废。
                  圆通讲寺元始建
                  嘉定区元大德三年(1299年)御书“圆通”额。翌年,武宗赐额“圆通讲寺”,赐僧明了以“妙明圆悟佛心”号。皇庆元年(1312年)遭火灾。翌年重修。延佑三年(1316年),加赐“妙明圆悟普济佛心大禅师”号。延佑六年建大佛宝阁。赵孟钭对餐ㄋ卤贰:蠓稀
                  保泰庵
                  (报恩院)明洪武元年(1368年)禅宗金山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毁于倭乱,天启二年(1622年)重建。王庭梅撰有《记》。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移建于县城西门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
                  万竹林庵明洪武三年(1370年)华严宗金山区僧翰创建。传说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名僧莲池盗宏曾在此庵说法。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积善禅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禅宗嘉定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建。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万历十九年(1591年)再修。四十四年重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再修。
                  东隐禅院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禅宗松江区张泽镇旧名彭家庙。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僧印空置香火田6亩。后僧自恒重修殿宇,置田22亩。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张有曜撰《置田碑记略》。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
                  愍渡庵(愍渡禅院)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禅宗南汇县闸港镇清同治三年(1864年)和光绪十一年(1885年)均重建。光绪二十四年撰有记略。宣统二年(1910年),改建为东明小学。
                  会龙庵(会龙禅寺)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禅宗南汇县闸港镇陆奎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年)僧德清等募修正殿及东西厢房、钟鼓楼等,置庵田18亩。并设持正第一分校。
                  永静庵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禅宗青浦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原有茅篷处建庵。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置田饭僧。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再修。时有庵产荡田60余亩。
                  延恩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禅宗浦东新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刘眘于院前筑祭江亭,每岁漕运开始,于此设祭。弘治年间(1488~1505年)和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均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修。
                  万寿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禅宗金山区秦山时有巡抚毕亨修筑海塘,民吴克平独筑海堤140余里,毕嘉其义,欲荐授职,克平力辞,遂以秦山及绕山诸河给牒归之,以酬其劳。吴克平因而立祠以祀毕亨。后废祠改寺。寺右有平山阁、超然堂。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雍正年间(1723~1735年)增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后废。
                  三泾庙明嘉靖元年(1522年)禅宗长宁区刑部主事石德朝捐款创建,立有碑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曹天维等助田6.5亩,并立有碑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民国7年(1918年)里人姚福卿等增建后殿,募修城隍大殿。
                  崇宁庵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禅宗临济宗复兴东路火腿弄438号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修,后废。
                  三星堂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 松江区
                  凤凰山
                  通波塘原名陶庵。徐阶以明世宗所赐福禄寿三星图供奉于庵,故改名三星堂。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并增建文昌阁、斗姆阁等。后毁。
                  长寿庵明隆庆元年(1567年)
                  南市区石皮弄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增建大殿。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张锡怿撰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和五十六年再修。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旋以石皮弄官房改建为庵,后废。
                  万胜庵明万历元年(1573年)禅宗松江区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修。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再修,王又汧撰记。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再修。庵外有知止亭名胜。
                  翠竹庵
                  (三官堂)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禅宗临济宗长宁区法华东路65号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大殿、寝宫。乾隆五十二年增建戏楼。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民国2年(1913年),乡人李鸿翥、胡人凤呈请保存庵产,备案立碑。次年,尼广林和李鸿翥又募修大殿、戏楼。民国18年重修大殿、后厢房。
                  颐丰禅院
                  (千佛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禅宗临济宗青浦县北门内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与宝月庵相望,成为青浦十景之一“夹格双刹”。清废于兵燹。
                  万寿庵(大王庙)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禅宗临济宗中山南路陆家浜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知县史彩建放生池。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僧涵建宗镜堂,曹锡宝题额,杨自怡撰记。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建。有碑记。同治二年(1863年)又重修。民国26年(1937年)毁于兵燹。
                  小普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金山县干巷镇东董其昌书额。陈继儒复书“湛光圆照”额。清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1876年)里人重建。
                  太史庵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禅宗南汇县六团湾镇西乔蔡氏创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乔孔嘉重修。咸丰末年(1861年)毁于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年)姚桐山重建大雄宝殿,时有庵田14亩余。
                  苇庵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禅宗松江区东城河张鼐为僧守心创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提督梁化凤增建大雄宝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建。
                  地藏庵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禅宗金山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
                  善庆庵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禅宗南汇县周浦泰安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寺僧改故婴堂为大士殿,易名观音堂。道光十六年(1836年)道士陆锦文又于大士殿侧建吕祖殿,延医施诊。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残屋作巡检公馆。
                  卧龙庵明崇祯元年(1628年)禅宗临济宗奉贤县宋琬与弟道昌、道华、存献同建。知府方岳贡题额。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宋煌重建。
                  送子庵
                  (方广庵)明崇祯七年(1634年)禅宗南汇县僧恒一始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萧山毛奇龄撰《送子观音记》。咸丰十一年(1861年)废。
                  仁寿庵明崇祯七年(1634年)禅宗南汇县俗名钱家庙,翁贵募建。僧海顺撰碑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钱振声重修。
                  永宁禅院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禅宗金山区里人甘、陆、侯三姓创建,僧静源重修。清代陆允立偕其子诸生、廷德增建茶亭,宋尔瑜撰有《茶亭记略》。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
                  慧海禅院
                  (慧海庵)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禅宗金山区干巷镇清顺治元年(1644年)曹勋修。后人建曹勋生祠于院右。康熙年间(1662~1722年)其孙鉴伦为吏部侍郎时御赐匾额,并塑曹勋像于祠中。
                  青龙庵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禅宗闵行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僧印一重修。道光二年(1822年)重建大殿、山门,张惇训撰记。
                  种德寺明始建禅宗浦东新区原为王氏家庙,建寺后僧了心住持。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僧天球募修,并建东西配殿及武圣殿。咸丰十一年(1861年)被毁。同治二年(1863年)里人蔡锡晋重建。光绪四年(1878年)改建。民国14年(1925年)重修。
                  观音堂明始建禅宗浦东新区陈伯升创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尼心安修观音殿及西厢房。光绪十五年尼胜修修罗汉殿。光绪二十三年里人潘心望添造正屋及侧厅。
                  贞募庵明始建禅宗浦东新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十二年又重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尼顺元造东西厢房,二十五年顺元徒永成续建东厢房,筑围墙。
                  徐竹禅院明始建禅宗奉贤县清废,留有《徐竹禅院结界记》勒石。清乾隆初年(1736年)僧元妙重建。
                  莲峰禅院明始建禅宗奉贤县南桥镇清徐宾题有《古莲峰院》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徐时忠等重建。
                  光裕庵明始建禅宗奉贤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里人徐钦佩重建。同治九年(1870年)刘焕重修并置饭僧田,陆谢熊撰记。
                  法喜庵明始建禅宗闵行区杜行镇原为黄氏家庵。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黄知彰将庙田41亩余报部存案勒石留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黄知彰曾孙弼、玄孙炳奎重建。
                  孔福庵
                  (普福庵)明始建禅宗金山区明僧真可创建。清雍正九年(1731年)僧天奇与徒心一重修,周宗濂撰有《碑记》。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
                  观音堂
                  (观音禅院)清顺治元年(1644年)禅宗南汇县西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县书“广大灵感”匾额。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头门,建斗姆阁,修葺正殿、厢房。有香火田24亩。
                  静山庵清康熙元年(1662年)禅宗临济宗金山区柘山原系张氏家庙。清康熙元年(1662年)僧师眼募修,改名静山庵。相传王农山致仕家居时,尝游息于此,书“仁智流辉”额。杨履基撰有记。
                  铎庵清康熙元年(1662年)禅宗临济宗文庙路139号原为张在简园,曹垂璨、俞源等改建为庵。曹垂璨撰有记略。僧漏云书有二隅额。清康熙九年(1670年),增建香火院。康熙十九年,知县任辰旦建大悲阁,撰《大悲阁记略》。康熙二十一年设长生田,张锡怿撰记。嘉庆八年(1803年)僧清仁募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僧慧道再修。
                  樵隐庵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禅宗金山区清康熙帝南巡时,曾召僧行澜进见,赐“禅林宗宿”额及对联、石刻经卷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提督师懿德建御书楼。
                  九莲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禅宗松江区庵前为二里泾众水入口汇集地,因潮汐冲击,堤岸屡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里人设如来石幢以镇水患。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里人即在该地建庵。
                  宁庆庵清雍正八年(1730年)禅宗南汇县清道光七年(1827年),里人周锡瑞、周锡璜兄弟重修。咸丰二年(1822年)又修。清末庵内设养蒙小学。
                  宁海禅院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禅宗闵行区本为道观五府庙,后改为三官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为僧寺。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咸丰四年(1854年)被毁。咸丰七年重建。后又毁。
                  大佛厂清嘉庆元年(1796年)禅宗南市区大南门外普陀山法雨寺僧人修募建,为普陀山法雨寺下院。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曾改名为镇海禅院。后废。
                  长生庵清同治元年(1862年)禅宗普陀区曹家渡里人募建。共有殿宇3楹,庵田10亩余。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庵内设曹家渡小学。后废。
                  圆沙土地堂清始建曹洞宗杨浦区翔殷路圆沙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八一三毁于日军炮火。民国35年(1946年)重建。1950年庙废。堂后有古银杏树。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7619d97427dd4905f93130a1c187bb7e667654f13d3b23e3d43b84828b5ad6065367564eccc8dce109decc17e388823722b4a914064d01ba4c152609c60c655fedf6ff0cef225e2a5c5a3a94352ba44747e97868c4d701edd1cf1033093b1ee48022914adec40728f5a605ae83430c75088e5&p=9e66c64ad6c714ff57e6c9314f0c&user=baidu&fm=sc&query=��ɽ�ո��ֱ���&qid=c88cc6cb5603fad2&p1=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