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青岛天主教堂中看建筑美

(2010-06-07 01:42:14)
标签:

文化

 

建筑美,侠义地说,是指单体建筑的美;而广义地说,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包括空间组合、体形、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形式美和艺术美,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我们以青岛天主教堂为例,分析一下它的建筑美。

青岛天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风格而设计。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德国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我们先从整体上认识一下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1、追求高直、空灵形象,建筑自下而上,呈现向上飞升的态势。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建有很高的尖塔钟楼。这些钟楼没有完全统一的建筑形式。钟楼有一对的,也有单个的。一对钟楼的,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哥特式教堂的多种样式,反映了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化精神。

2、为了解决高耸拱的推动力,教堂建筑采用斜撑的飞扶壁技术。飞扶壁既解决了结构问题,又可以作为装饰,丰富了建筑形象,增强了建筑的空灵感。飞扶壁和墙垛上也都建有玲珑的尖顶,使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

3、教堂正立面(西立面)建有精巧细致的彩色大圆窗,称玫瑰窗,以便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玫瑰窗将五光十色的彩色玻璃镶嵌其中,当阳光从外面射入室内,犹如置身环境之中。

4、哥特式教堂的建筑与雕塑、绘画相为依存,融为一体。室内满布宗教人物雕像,十分精美。

那么,青岛天主教堂美在哪里呢?

从单纯的建筑物来看,建筑美体现在物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上。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就是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而不是为了。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建筑是从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仅有实用又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往往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给予加强,有的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综合性,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性。

在这些方面,青岛天主教堂是怎样做到的呢?

尖肋拱顶: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这样的话,高度和跨度是内部空间变大,满足了建筑的实用性;里面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满足了群众性;力度的加强更是使建筑高峻而挺实,满足了耐久性。同时,尖肋拱顶所支撑的高度和跨度,形成的大空间使唱诗有回环之感,而在内部形成向上的升势,以及和外部钟楼向上的升势结合,更有奔向上天之感。

  飞扶壁: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马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青岛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这样使得教堂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花窗玻璃:青岛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束柱: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

内部装饰:正对面的墙壁上面,绘有耶稣神像,置身其中,有如直面天主教的神圣,感到宗教的力量,体现宗教的感召力;大堂天花板上挂有七个大吊灯,在整个大堂空间中,有如从天国下到人世间的上帝一样,可以感受到接受普度的氛围;左右为走廊,左边的直通唱诗班,左右走廊天花板上都各挂有四个小吊灯,与大堂主吊灯相互映衬,在哥特式教堂空间中,显示出上帝与众神下凡赐恩惠的情境,极有特色。左右走廊尽头是耶稣、玛丽亚等塑像,后台各有四个小祭坛两个大祭坛,与主祭坛在地面立体地显现基督教众的虔诚和内省。在绘画、塑像、吊灯、彩色玻璃等等组合下,营造出玄幻、庄严的基督情境,使人们在其中既可以感受到宗教的力量,为这种迷离的情景所容纳其中,又为这种艺术的美丽而感叹。

从广义上看,建筑美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建筑美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的。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我们在一个视点上,不能一下子看到建筑的全体,在任何一点欣赏建筑得到的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只有从各个位置,前后上下远近内外,才能获得整体的感觉。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所以,它的建筑美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联系在一起,甚至环境起主要作用时,建筑美才显现出来。通俗地讲原因,就是一个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殊情况,才会出现房子搬家的情况,可是,一旦移动,建筑美所依托的空间和环境就没有了,建筑美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也很有可能被颠覆。埃及金字塔必须置于广阔的沙漠中才是美的,同样的,青岛天主教堂必须置于狭窄、曲折的街道中才是美的。

青岛天主教堂为什么必须置于狭窄曲折的环境中擦拭的?它作为一种哥特式建筑,必须制造一个置于建筑整体上方的空间,从这种空间中,通过建造直上直下的造型,才能有一种向上飞升的态势,形成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同时,在特色空间显出向上的升势,犹如接近天国、寻找上帝、得到救赎、进而永生。这体现出基督教会的精神力量,是精神附着物质上体现美的典范。它作为一种哥特式建筑,还要和外部环境相融合来体现这种空间。如果它出现在海滩或平原上,整个天空都是它的空间,这样就根本没有了向上的升势,通过与外部空间相融合,使外部建筑围绕它,形成一种狭小的空间,使这种空间放在它的上面,正好完美地体现出在整体一般中突然向上的升势。可见,正是这种空间的延续性和环境的特定性构成了建筑美的这一特征,构成了青岛天主教堂的建筑美。

二、建筑美是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的。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为什么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没有什么悲剧性的、讽刺性的,这也与它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相结合,建筑物是让人用的,谁又会去住一个带有悲剧性和讽刺性的建筑物呢?建筑的形象永远不会被扭曲的。就它本身性质而言,它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会有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也不会有什么正义的和邪恶的区分。为什么是抽象的?是因为建筑是由空间组合、体形、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的结合产物,构成一个丰富复杂如乐曲般的形体体系,体现一种造型的美,造成一定的意境,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已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但是,对于一个很美的建筑,你很难详细表达,如果再加上环境、时代、民族,这种美或是意境,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了。这种情况,是有根据的,建筑不同于绘画、雕塑那样侧重于再现,也不同于小说、戏剧那样侧重于表现,建筑是再现和表现的介中,在再现表现中,环境、时代、民族。都可能导致美的改变。

青岛天主教堂也是一种普遍的、一般的、正面的文化建筑,它没有什么落后的成分,也没有用什么邪恶的部分,它在最初是文化传播的象征,日后是压迫的象征,但现在却成了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的形象未被扭曲,即使是作为压迫的象征,也是美的。青岛天主教堂就是这样一种建筑,从开始时是这样的,以后也是这样的。青岛天主教堂基于哥特式建筑的建造技艺,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意境,让人一看到便想到天主教的特色,在广大教徒中引起向心力。现在,人们看到它,先是感到异域文化的美,或是中德两国人民的友谊,恐怕只有教徒才会第一时间想到它的初衷,这也说明建筑美是象征表象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