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源协干细胞注射液未获批准.理由迁址新厂房更有利于验收,再次提出申请

(2012-07-31 17:19:32)
标签:

杂谈

http://money.163.com/12/0729/18/87JQ1H0300253B0H.html

中源协和公告称:扫除障碍新药再次申请注册

2012-07-29 18:46:00 来源: 中证网(广州) 0人参与
0(0)

27日晚间,中源协和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企业天津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获得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受理编号:津新120024)。(看样子,要获得正式生产的批文应不成问题,主要是时间上成本有些大,到少要个一年半载的)

同时,公告显示,该药原是由和泽生物与天津和泽于2010年联合向北京药监局申请注册的新药,因和泽生物拟迁址至天津空港以及考虑天津空港基地的厂房更有利于验收等因素,和泽生物主动暂时撤回了药品注册申请。

此前,坊间盛传中源协和的干细胞新药“申请遭拒”。

按照中源协和的说法,实际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在北京药监局申请注册的受理号为CXSL1000057京,目前,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该申请的办理状态为“制证完毕-已发批件”,时间为2012年4月25日。对此,和泽生物副总裁刘拥军向记者解释,早在2011年11月,公司考虑到迁址以及需要进行仪器设备验证等多方面问题,便主动向北京药监局提出申请,撤回已上报的新药注册申请。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所发的批件,正式同意公司撤回申请。(是同意批准注册申请还是同意撤回上报的新药品注册申请?下一册报道说明是未被批准)

而在此前,新药的审批进展一直很顺利,北京药监局进行并通过了申报材料专家评审、新药研制现场核查以及样品抽样检测等程序。

刘拥军表示,干细胞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家对该类药品的审批相当严谨。他说:“干细胞药品在国内没有标准,我们研发的新药在报批前以及在审批的过程中,需要就这个新技术的制备工艺等等方面的很多标准,与国家级的相关专家多次进行交流,与我们不断讨论、改进、及对相关的实验方法和设备进行验证。这个过程对厂房、设备的要求也相当高。”

另据刘拥军介绍,和泽生物原址在北京,之前新药研制的现场地址就在北京市丰台区,车间面积1000平方米。该车间通过租用改造而成,并不是专门为干细胞药品研发和生产而建造的。公司迁址后,新的生产车间专门为干细胞药品研发和生产建造,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并且是符合全新欧盟标准的GMP级细胞生产车间。当时还考虑到,截至2011年底,所有仪器设备及人员都将进驻新的厂房,与原北京车间将解除租赁合同,无法进一步配合国家药监局及北京药监局的相关后续检查工作。由此,公司选择先申请主动撤审,待公司迁入天津后,再通过天津药监局重新提交新药注册申请。(需关注新产房的建设进度及后继再次提交新药品申请)

“这么做,我们也是为新药的顺利审批扫除障碍,创造更优越的硬件条件,” 刘拥军表示,“生物制药研究过程很复杂,如果硬件条件不够优越,被要求整改,这对新药审批相当不利,天津的设备、厂房都是一流的,不仅符合新版GMP标准,而且设施齐备,能更便利地配合药监局的审核验证要求,在技术和时间上都能更有利于新药的审批过程。”

 

 

 

 

干细胞行业前途未卜,中源协和新药审批不乐观

2012年08月02日04:54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南方都市报
 
  有预计称,全球干细胞医疗在近两年潜在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如果将药物等相关产业计算在内,2020年前后全球市场规模可达每年4000亿美元。然而,由于涉及伦理道德和公共政策,干细胞研究依然充满争议。南都漫画陈婷

  7月27日,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600645.SH)发布公告称,产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再度申请药品注册,已获天津市药监局受理(申请编号:津新120024)。

  在此之前,该药已经申请过注册,然而该公司却未对相关信息做足够的披露,使得这款新药是“主动撤回”还是“审批被否”显得扑朔迷离。另外,干细胞行业现在依然是一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行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最终能否获批,相关的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

  通过审批或为时过早

  天津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源协和的下属企业,也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联合申报方,公告原文明确显示,“因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迁址至天津空港以及考虑天津空港基地的厂房更有利于验收等因素,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暂时撤回了药品注册申请。日前,公司重新申请了药品注册并获受理。”该公司证券部也对记者表示,不是没有通过申请,是之前主动撤回了申请。

  然而,有不愿具名的卫生部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据他所知,该药品的注册并没有通过药监局的注册,而不是主动撤回。另外,目前国内外对干细胞,还存在很多争论,临床上也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支撑性的数据目前还是空白,“现在通过干细胞相关药物的审批还有点早”。

  药品临床申请“罗生门”

  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之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已经提交过临床注册批件,在国家药监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的网站上,这项受理号为“C X SL1000057京”的申请,状态已于今年4月25日显示为“制证完毕-已发批件天津市”。)

  而在天津市药监局网站5月22日发布的《领取注册批件的通知》中,天津和泽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赫然在列,受理号为CXSL1000057京,批件号为2012L00824.药监局公开信息显示,此批件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下列注册批件(审批意见通知件)”。

  依据国家药监局2007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依据技术审评意见、样品生产现场检查报告和样品检验结果,形成综合意见,连同有关资料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综合意见,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规定的,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同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不符合规定的,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北方某药企总经理对南都记者透露,一般拿到“审批意见通知件”,意味着药品的临床注册或生产注册的申请没有通过审批。如果重新申请,就要把手头各种材料和数据重新整理,还得补充一些新的材料和数据,才有获得通过的可能,这个过程一般耗时不短,“一年半载是肯定需要的”。(药品被批生产还得等)

  从5月22号到7月底,两个月时间内,中源协和的公告中并没有对以上信息进行任何的披露,直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则“重新申请”的公告。在此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公告莫过于其公司高管连续8天增持该公司股票的消息。

  干细胞疗法未及临床应用

  所谓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为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细胞的潜在功能。理论上,利用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治疗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等疾病,比如像肝硬化、脊髓损伤和糖尿病等顽疾。

  在国外,干细胞移植疗法还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理事会成员劳伦斯·格德斯坦曾指出,干细胞疗法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其技术远未成熟,目前来看,仅仅在白血病、烧伤以及骨头修复等极少数疾病上被证明有效,将其真正推广至普遍的临床治疗为时尚早,因为仍有大量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2012年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对媒体公开表示,未来卫生部将与SFD A针对细胞研究和应用制定更为详细的规定,但仅围绕我国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设立,干细胞现在还谈不上临床应用。

  干细胞治疗风险仍不可控

  目前,有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展干细胞疗法,然而对很多病人,事先并没有被告知说这只是一项仍处于临床阶段的试验,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曾接受过干细胞治疗的病人对南都记者透露,当时医生的说法是“这手术已经开展很多年,很成熟,风险很低,不用怕”,并且还被收取了几万块的医疗费。而在国外,譬如在美国,因为这项疗法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愿意接受试验的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信息告知,而且还得付给患者试验费用。

  之前卫生部也发布文件,试图对该行业实行严格控制。2011年10月24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加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应用采取多个措施。在2012年1月6日,卫生部又下发《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将在7月1日前停止在治疗和临床试验中试用任何未经批准使用的干细胞,并停止接受新的干细胞项目申请。

  然而,目前中国还是出现众多医疗机构有着各种名目的干细胞治疗项目,从美容到各种慢性病都囊括其中。有专家指出,这其中一大隐患在于,用于移植的干细胞制品来源渠道复杂,有的来源于医院自制、有的来源于科研机构实验室、有的来源于专门供应干细胞的公司。面对多种渠道来源的制品,制备工艺各异、质量控制指标不同,造成最终输注的细胞质量不可控制。

  南都记者 侯睿之

  作者:侯睿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