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运学-情注ST
李运学-情注S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90
  • 关注人气:3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鞍山市2009年全市国资工作报告---努力盘活鞍合

(2012-07-08 19:02:02)
标签:

转载

分类: 老三板

【来源:http://www.asgzw.gov.cn/article-173.aspx

 

全市国资工作报告

 

鞍山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9年12月6日)

 

工作安排

国资委的职能概括起来,就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有效监管国有资产,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未来,我们将始终把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好中求快,快中求稳,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强,不断提高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使国有经济成为全市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今后三年我市国有经济调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达到“三个形成,三个实现”,即:形成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共融共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形成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专门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国有资产总量实现1200亿元,增长40 %。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7.3亿元,增长20%。市属经营性国有总资产达到7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保值增值率年均达到5%以上;培育一批定位明确、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集团,形成10家以上功能定位清晰、资产总额在10亿元至30亿元之间的企业,3家资产总额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镁及特石产业投资实现148亿元,增长40%。国有资本收益实现30亿元,增长36%。

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将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国务院《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

企业非主业资产基本实现较大范围的整合调整。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重组联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做强做大。资本经营类企业主要对大连市经济具有影响的重大项目投资,通过运营国有股权、资产,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公用事业企业主要承担向社会提供公用产品和服务,通过政府加大公用服务支出,加强企业管理,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条件有计划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目前来看,我市还有不少国企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和资产概念,没有严谨的公司治理机构。国资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主管单位要加大力度,督促更多企业尽快建立董事、监事、管理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现代企业制度;各企业也要主动做好这项工作。推动企业非主业资产剥离整合。按照企业功能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对非主业资产实施剥离。企业在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上市时,剥离的非主业资产和存续企业可移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同产业优强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或集中处置。

实施结构调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在宏观策略上,要立足做大做强出资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向重点品牌企业集中,实现专业化、集群化,做大生产规模,提高资产总量,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资本构成上,要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在积极推进企业整合重组的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重点,聚焦主业,压缩企业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将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于主业,培育核心竞争优势。要整合资源,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按照“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资产规模小、效益低的监管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对生产经营发展缓慢、经营业务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注入资金等途径,帮助企业做实做大;对主营业务突出、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按照上市公司要求进行包装,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出一批优势骨干企业。

二、大力开展资本运营,实现资本收益跨越增长

正确处理国资监管与资本运营的关系,一手抓监管,一手抓运营。在资本运作方面,要实施“资源、资本、资金、资产“四资联动”,探索“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资金”再投入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有偿、资产盘活、资本升值、沉淀资金流动,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充分利用大发展快发展有利时机,对土地整理、房产开发、期货证券、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债权交易和存量盘活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资本运营,取得收益30亿元。

存量资产盘活实现收入15亿元。商行国有股减持5亿股,收入10亿元。商行国有股分红1亿元。银座股权转让和国企改制收入4亿元。

土地房产开发实现收入10亿元。拓展国益置业公司主营业务,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利用我市土地存量,实施整体搬迁整理,储备土地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和房产开发。

债权经营收入实现5亿元。进一步发挥国信、国融公司载体作用,采取处置现有不良债权、择优购买国家五大资产经营公司债权、参与银行核呆等方式,实施债权运营。

开发资本市场服务功能。利用五环期货公司,探索期货证券市场建设。创立国润投资公司,积极探索发展基金、风险投资等投资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盘活一工、合成壳资源。

有效配置国有房产。以国有房产经营公司为依托,对国有单位闲置出租的7万平房产,进行集中调配、置换,腾出黄金地段房产、土地资源,由政府采取直接开发、整体转让、拍卖等方式盘活。同时,严格监管资产出租,下发规范性文件,规范出租行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保全稽查工作,全范围预防流失。

三、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千亿镁及特石新形象产业规划投资“四个一批” 项目295个,当年完成投资项目94个。其中:镁产业投资“四个一批” 项目235个,当年完成75个;特石产业投资“四个一批” 项目60个,当年完成19个。镁合金产业:重点推进项目8个,主要是中国镁业投资3000万美元年产30万套镁合金汽车压铸件项目、上海镁镁投资1亿元年产10万件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项目、东莞东运投资1亿元年产电子类产品镁合金项目、辽宁科大投资5000万元镁合金铸轧产业化项目、华源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2000吨镁合金项目。镁建材产业:重点推进项目4个,主要是后英集团投资5亿元年产100万立玻镁板项目、华宇集团投资3.4亿元年产60万立玻镁板项目、华丰镁业投资5000万元年产8万立镁建筑墙体板材项目、晋德矿业投资3亿元年产50万立镁玻板项目。镁化工产业:重点推进精华矿业投资1亿元年产3.2万吨氢氧化镁无机阻燃剂项目。镁铸造产业:重点推进项目3个,主要是厦门雅园投资5000万元年产12万打镁雕塑工艺品、厦门雅园投资4000万元年产4万吨氧化镁管材项目、南昌川盛投资3000万元镁制井盖及护栏项目。镁耐火产业:重点推进项目6个,主要是后英集团投资25亿元年产50万吨镁制品深加工项目、中国稀土投资5亿元年产15万吨镁砖制品项目、营口青花集团投资7亿元年产10万吨镁制品项目、上海托马斯投资4亿元年产15万吨镁制品项目、印度塔塔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吨镁碳砖项目、苏嘉集团投资5亿元年产10万吨镁制品项目。官产学研合作:重点推进项目3个,主要是上海交大“镁合金产业研发分中心”项目、辽宁科大“镁资源产业研发中心”项目、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分中心项目,由专家队伍筹建并研发高品质镁合金制品,为鞍山镁合金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全年组织招商活动30次,会见企业200户、客商500人次。重点是长三角、珠三角集群式招商,山西、宁夏金属镁产业招商,重庆、青海镁合金招商,欧洲、澳大利业洽商投资。力争在我市举办中国镁业分会2010年年会暨镁产品应用展示会,洽商合作项目。特石产业:玉石:岫玉管理局投资2.5亿元,合资合作开发巨型玉体项目。镁石:青花集团投资5.3亿元,年产14万吨高纯镁砂、6万吨高档耐火砖项目;辽宁华源投资2亿元,年产2000吨镁合金项目;万友矿业投资1亿元,年产20万吨高纯镁砂项目。石灰石:中国建材集团投资8亿元,年产300万吨水泥项目。方解石:蓝山矿粉投资2.4亿元,年产15万吨方解石超细粉生产线;广东中际钙业投资1亿元,年产8万吨方解石超细粉项目。钾钠长石:德鑫矿业投资1.2亿元,年产10万吨钾长石生产线。硅石:久裕矿业投资3000万元,年产20万吨硅石开采加工生产线项目;益林矿业投资1500万元,年产10万吨硅石采选生产线项目。

大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在催化优质资产、优势企业裂变扩张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江铜集团、冶金集团、建材集团、投资集团、盐业集团等企业与中央企业的合资合作,不失时机地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与世界500强和行业优势民营企业合资合作,加快实现国有优质资产、优势企业的裂变扩张。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二是由被动对接向主动对接转变;三是由追求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招商转变;四是由单一项目招商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转变;五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由单纯考核向考核与激励相结合转变。要围绕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招商引资工作对象要不失时机地转移到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优势企业上来。2008年,力争引进3-5家全球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实现国有资本影响带动社会资本数额翻番,即由目前带动200亿元左右上升为带动400亿元左右社会资本。制定和完善国有企业招商引资的配套政策。

滚动建立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按照企业集团稳步推进、集团下属企业加快推进的思路,促进产权多元化。投资集团需保持国有控股,对水务、公路等成熟项目组建二级子公司,积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合作经营;对公交、燃气等公共设施产业,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参与经营。工商产业集团中的地方支柱产业集团、行业龙头集团和未来先导产业集团,保持国有控股;集团下属骨干企业,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他企业可实现国有参股或全部退出。地方金融集团目前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并稳步探索国有参股路子。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对于那些能为我市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核心技术、产品市场、优良资本、融资渠道以及先进管理要素等资源的战略投资者我们会优先考虑。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帮助企业靠大靠强。今年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借力资本市场,筹集企业发展资金。资金短缺是我们监管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企业实际上有许多解决资金“瓶颈”的途径,关键在于我们的企业如何去开发、如何去挖潜。在重大项目的运作中企业可已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制作信托产品来筹集资金。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策划企业上市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资金的注入来增强企业活力,加快企业发展。

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国资监管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大任务: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完成好这三大任务,必须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找准出资人职责定位,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重点是要理顺好两大关系,一是理顺好出资人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之间的职责关系。按照政企分开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资委是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的直属特设机构,而政府各部门是面向全社会各类所有制企业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国资委和政府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特别是目前有资产整合、资产划转任务的单位,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和市国资委的具体安排,加强配合,尽快实现资产整合、划转到位,尽快实现职能移交到位。二是理顺好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关系。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管企业,就是“管出资企业的人”、“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这是国资委的定位。作为出资人,该管理的资产,该管的人和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强化资产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要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自主权,严格依法办事,不做“老板加婆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企业,要尽快适应国资委对国有资产依法处置和管理的职权,主动、自觉接受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要求,指导县级人民政府明确县属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快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探索既符合改革要求又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县属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和途径。

探索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新模式。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经营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如何发挥分散于各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值得我们国资部门去探索、去创新。我们要敢于打破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界限,将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统一经营,达到“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死钱为活钱”的效果,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融资平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密切与县(市)区国资监管工作的联系与指导。定期举办全市国资论坛”,共同研讨区域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参照市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式,尝试创立相应组建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做大做强我市信用融资平台。担保机构要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赢得各家银行的信任与支持,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规范操作程序和担保行为,建立制衡机制,注重化解和规避风险。县区国资监管机构建设要有新进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有效形式, 加快县区国资监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主体,大胆探索县区级国资监管和国有资产运管的有效形式,尽快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国资监管职能,明确一个机构集中行使国有资产的监管权,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到位。在县级国有资产总量和规模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发挥市场功能,实现国资价值最大化,继而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导向、放大、扶持和控制功能。通过市场化规范运作,建立起监管更加有力、营运更加透明的国资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更加健全,也有利于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五、大力推行三项制度,全面创新监管方式

三项制度实施面三个100%。召开全市国资监管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出台实施细则,对市直58户国有企业强化监管。完善企业重大事项申报、决策、审批工作程序,加强资产处置、转让事项监管,重大事项审决率100%。市级重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全部外派监事会,实行依法监督,外派监事会率100%。同时,要研究组建国有企业监事中心,由出资人机构向国企选派董事、监事,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监事会常年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注重建立实时动态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对重大异常变化作出敏捷反应,增强监督的灵敏性;注重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向出资人报告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风险预警等信息,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和政策建议,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注重建立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对需要企业自行纠正的问题或需要提醒企业关注的事项,按照有关程序与企业交换意见,督促整改,跟踪落实,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治理,不断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国资委设置法律顾问管理机构,负责企业法律事务和法律顾问管理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涉法问题。重点监管企业全部聘任企业总法律顾问,防范法律风险,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实行率100%。

六、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国企综合实力

今年我们的国资监管工作要在创新监管措施上多做文章,要在规范监管程序上多下功夫。加强产权管理工作,重点抓好二级企业产权登记和国有股(产)权的界定;加强重大事项管理,建立重大事项评审决策机制,规范企业重大投资、融资、担保、分离、重组、资产处置等行为。通过对监管单位内部审计、工资总额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经济责任指标考核体系,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和保值增值考核,将评价结果公开,实行社会监督,促进管理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监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按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帮助企业建立董事会、健全制度、完善股权设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产权代表的管理,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人才库建设,选拔优秀人才,根据需要向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委派国有产权代表。推行国有产权代表年终述职述廉制度。

全面开展对标管理。按照标杆先进、同一行业同一尺度的原则,制定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引导企业开展行业对标,市直31户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利润4.5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力争2年内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对商行、海镁等企业,开展全国同行业对标。对公交、煤气、自来水等公益企业,开展省内同行业对标。对粮食等企业,开展企业间相互对标。

实施“短板”管理。加强业绩考核,重点企业营业成本28亿元,下降5%,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2%,资产保值增值率提高5%。对国际酒店等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增加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考核监控。对市政设施总公司等资金紧张的企业,增加现金流指标考核。对商行、公交等成本费用上升过快的企业,加大成本指标考核力度,控制成本费用。

规范薪酬分配管理。建立以工资总额预算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将年度工资总额预算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参考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宏观指标、社会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等情况,分行业制订和发布市直企业年度工资水平增长调控线。建立“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薪酬管理机制,对企业负责人加大效益指标考核。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