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ST股之精要
(2011-07-10 07:28:44)
标签:
杂谈 |
在ST股的游戏之中,最为凶悍而无所顾忌、翻云覆雨的却不是各路正规军,而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牛散”们,他们之中更有一群向来以觅食ST股财富机会的“ST股专业户”。
被称为“2011年最牛散户”的徐道田是不折不扣的ST股专业户。其在2010年第一季度就已经买入ST梅雁196.6万股,成为其第八大流通股股东,ST梅雁上半年表现良好,但半年报出来的时候,徐道田已经出货,随即ST梅雁也进入了股价调整期。
同期的徐道田再度转战ST珠江,买进104.34万股,当2010年报出来的时候,徐道田却又抛掉ST珠江、杀回ST梅雁,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回马枪手笔更大,一口气吃下了641.23万股,一举成为第二大股东。
今年第一季度,ST梅雁开始构造上升通道,4月开始井喷,到4月末时其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80%。
黄木秀家族则因押注ST琼花一战成名,2008年末黄木秀、黄俊龙、黄俊虎父子三人以2-3元的低价扫货,最高峰时合计持有超过800万股。
三人之中,黄木秀持有ST琼花至2010年中,黄俊虎则持有只2010年末,而黄俊龙到2011年一季度末仍然坚守。
在此两年余时间里,ST琼花一度涨至超过14元,相比入场时飙升近6倍。
多年以来黄木秀家族纵横A股,所涉股票约90%都是ST股。2010年上半年,黄木秀一度出现在5只ST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除了减仓了一直持有的ST琼花外,同时开始布局*ST金城和*ST关铝,分别买进了138.53万股和480.48万股,并购进了ST科龙636.46万股和*ST德棉262.51万股。2010年第三季度,黄木秀抛掉了ST琼花之后仍持有5只ST股,并对手上的*ST金城、*ST关铝和*ST德棉进行加仓。
尤其是,到2010年底,黄木秀手上已经持有多达2804.97万股的*ST关铝,动用两亿多资金,成为了后者的最大流通股东。
如今,2010年再度亏损的*ST关铝已经暂停交易,在这场风险和收益并存的博弈中,不知黄木秀最终收益如何。
陈庆桃也是一个标准的“ST股专业户”,与其他牛散不同的是,陈庆桃持股时间更长,一支*ST宏盛从2008年开始一直持有,到2010年第一季度增仓持有了207万股,成为了第一大流通股东。与此同时,此人手中还有S*ST兰光50万股,*ST炎黄18.8万股,三只股票如今都在停牌重组阶段。
周仁瑀情况类似,他所持有的S*ST鑫安61.9万股,S*ST兰光59.09万股和*ST北生274.46万股也开始了停盘重组的历程。
据统计,在停牌等待重组消息的ST各股中,牛散们的身影不少见,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位,吴旗持有110万股S*ST天发,邹瀚枢持有104.81万股*ST博通,邹瀚枢持有331万股ST国祥、104.81万股*ST博通,吴鸣霄持有450.58万股*ST夏新。
啥样的ST股最容易被重组?
一位券商并购部负责人的观点
我已经操作过好几个ST股重组案例了。
现在大家都在炒ST股的重组,从技术上讲对于重组的可能性,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是股本大小——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指标。股本越小,重组越容易。一般3个亿以内最好重组。像ST梅雁,都10个亿的总股本了,不可能去做重组,也就是说,卖壳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股价。股价越高越难重组。虽然说破产重整的时候可以协商定价,可以不受二级市场限制,但是你不能差太多,否则股民会极度不满的。一般来说最多打对折,而且要求有两个2/3通过: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且经出席会议的社会公众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第三个指标是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和人员处置的难易程度。如果现有资产很好处置,那就很简单。净资产规模越小越好,规模越大越难重组。像ST能山规模就很大,净资产八九个亿,除了政府出面重组,其他力量很难处理。还有人员的安置问题,人员越多越麻烦越不敢动,只要有富余人员,哪怕只有500人,大家都害怕。至于债务问题反倒不大,因为可以破产重整,甩掉债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第四个就是国资控股的更容易。因为有政府支持,可以把国有资产往里面抵,或者财政补贴等。非国有的就麻烦一些,政府不好名正言顺的介入。此外,地方国资委拥有很多资源的、调动资源能力强的,重组就容易。
第五个是经验问题。如果地方政府以前有成功案例的,再做就会简单多了,因为操作起来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第六个壳资源是否干净的问题不是最重要。因为通过破产重整都可以将其清干净,在时间上一般需要一年。
总体来看,大部分ST股的价值就在于壳的价值,能够实现业绩反转的很少,但也有像ST秦岭没有注入任何资产,自己就实现扭亏了,它的大股东比较有实力。
ST股的火爆,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中国现象”,国外市场没有这种概念的,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市场现象——从历史上就能看出来,过去的五六年,没有一家ST退市的,而且目前来看,现在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壳资源已经不像以前那般稀缺,但最后地方政府都将其救活了,而且都是将好东西注入,这里面的深层原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