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中小盘股市场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背景下,“野蛮人”却成为了不承担风险的攫取者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卢山林 仇江鸿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通过高杠杆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被称为“华尔街门口的野蛮人”,这一称呼成为对上个世纪后半期以后西方金融风云的形象概括。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野蛮人”应被视为褒义词,他们嗅觉灵敏、行动迅速,发现并参与有价值潜力的公司,并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与广大投资者共享,进而树立价值投资标杆,推动社会商业进步。
但在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野蛮人”已经远远不止PE,投行、保荐代表人、公司管理层、号称财务投资者的神秘公司和自然人的潜伏者——他们以各种方式,占据着IPO各个关键环节,分享着IPO带来的高额利润。
在发达资本市场,PE本身就是风险投资,通过承担风险,获取一定收益。但要顺利通过上市退出来兑现收益,并不容易。因为股票发行本身就是公开市场运作,有投资人愿意申购才能发行成功,发行失败也很正常。而反观国内市场,新股发行机制市场化的严重滞后使得中小盘股市场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在此背景下,“野蛮人”却成为了不承担风险的攫取者。
更多内容:http://www.ennweekly.com/newsview.asp?id=6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