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西域珍品”烹出的“艺术佳肴”——品味著名画家齐喜庆笔下的哈密瓜系列作品

(2017-12-12 13:37:26)
标签:

书画

艺术

收藏

齐喜庆


             文/冷传训

http://s6/mw690/001OSEVNzy7gwcBLttje5&690

与画家齐喜庆先生结识差不多已有近十个年头了。最初只知道他擅画花鸟,当时也曾为其撰写过一篇短文,介绍他的绘画理念和成就。后来得知他画哈密瓜画出了名堂。总想再写一篇介绍他画哈密瓜的文章。不过由于我们彼此都在忙碌,此事便在有意无意中搁置了起来。前不久我应约前往他位于通州金成府的工作室,这次的聊天促使我完成了写他和他笔下哈密瓜的意愿。

http://s9/mw690/001OSEVNzy7gwcFaIc058&690

素有 “瓜中之王”和“西域珍品”之美称的哈密瓜,因其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风味独特而闻名。在我国清代,哈密瓜还曾被作为“贡品”供帝王享用。在新疆流行着着这样一句谚语:“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初期向西方介绍中国时就曾引用了这句民谣。可见,哈密瓜由古至今就是一种享誉中外、世人皆知的果中佳品。对齐喜庆先生来说,哈密瓜这体形修长美观、色泽靓丽、瓜纹独特,令人垂涎欲滴的果中珍品,既是他创作时的“模特”,也是他创作中的动力。齐先生告诉我:他画哈密瓜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画面上看似简单的哈密瓜,在他却经历了数年几百次的反复试验。这期间,他困惑过、亦兴奋过,当探索遇到曲折时他曾沮丧、懊恼过,而当试验终于取得成功时,他也由衷地兴奋和激动过。

http://s15/mw690/001OSEVNzy7gwcHmQ8u5e&690

为了画好哈密瓜,齐喜庆先生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他购买了许多哈密瓜种植、栽培、养护等方面的书籍,反复查阅和研究哈密瓜的栽培历史及生长习性;同时他还多次深入新疆哈密、伽师、和田等盛产哈密瓜的地方,在瓜田地头采风写生。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与瓜农的促膝交谈,以及观察果实的色泽纹路、花形叶状的变化等,来了解和记录哈密瓜从种植、生长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寻求用最恰当、最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意象。

http://s13/mw690/001OSEVNzy7gwcJIqnO1c&690

齐喜庆先生笔下的哈密瓜笔触细腻,线条清晰,其布局和构图均十分和谐。画面中的哈密瓜作为主体,不论是与葡萄、石榴、荔枝等其它瓜果组合,还是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皿及物品搭配,都显得分外协调,毫不唐突做作。在用色上也十分讲究,绿的如翡翠,黄的似镏金,色泽艳而不俗,十分养眼。此外在纹路的处理上亦有独到之处。看似十分随意的涂涂抹抹,却蕴含着画家的高超技巧与智慧结晶。透过笔墨,画家把潜藏于灵魂深处的生命力量,赋于了他的创作对象哈密瓜。通过哈密瓜的造型变化,来述说他的人生理念和艺术追求。

有如他的名字“喜庆”所富含的吉利元素,齐喜庆先生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美好、吉祥的寓意。《多子多福甜蜜蜜》、《甜蜜吉利图》、《甜蜜伴君度一生》、《子孙满堂甜蜜蜜》、《观西域佳果伴甜蜜人生》等都属这种类型。那些色泽鲜嫩、水分充盈、瓜纹神奇自然的果实,有的瓜蒂还未脱落,有的饱满成熟,在果篮中石榴、荔枝、葡萄等其他水果的映衬点缀下,显得更加雍容华贵,独有韵味。齐喜庆先生用笔墨把生活中大俗大雅的物象还原为艺术品,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悠闲惬意、返璞归真的动人画面。联想起“昔日皇朝进贡物,今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使人不光能联想到康熙皇帝初次品尝这西域奇珍时的喜悦与惬意;同时更为当今普通百姓享用它时的开心与满足而欢欣。令观赏者在情不自禁的过程中生发出诸多和谐美满的遐思。

http://s3/mw690/001OSEVNzy7gwcLUPuye2&690

众所周知,绘画作品是画家情感的结晶,情感作为绘画作品的灵魂,通过画家在作品的布局、构图乃至笔墨色块中自然地渗透显现着。像山涧的小溪自然而流畅。哈密瓜赋予了齐喜庆先生取之不尽的激情和梦想,他用画笔不断图解着哈密瓜的甘甜和秀美,就如同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用上好的食材为我们烹调出一桌美味佳肴。当闲暇的人们欣赏着艺术,品尝着甜蜜的“哈密瓜”,体味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感悟着事业、家庭及人生的美好时,谁能不为今天幸福而又甜蜜的生活所陶醉。

齐喜庆先生的哈密瓜系列作品,在坚守中国画笔墨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某些元素。观赏者视力所及,既能清楚地发现他醇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又能在隐约间探寻到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些痕迹。他所绘哈密瓜的局部,凹凸有致,油画色彩十分明显。齐喜庆先生告诉我:他当下所绘的哈密瓜,应该属于他的第三代产品。这些历经七次皴染,在宣纸正反两面施色的工艺,是确保所绘哈密瓜有别于他人作品的关键,尤其最后一次皴染更为重要,因为这第七次的材料除了使用颜料外,还加入了一些中草药成分。故他把这最后一次称为“哈密瓜的保鲜工艺”。正是因为他在哈密瓜的施色过程中反复研究探索,才确保了他笔下哈密瓜的独有特色,其造型和色泽的逼真程度,达到了栩栩如生,以假乱真的地步。

http://s11/mw690/001OSEVNzy7gwcNVrSO7a&690

齐喜庆先生告诉我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年他在汕头朋友处画过两张哈密瓜,当时因为太晚,画完没来得及收拾,就回宾馆睡觉了。第二天一早,朋友见到他时说:“齐老师你昨晚画的两张画让老鼠给咬了。”齐喜庆先生当时很疑惑:老鼠为什么会咬画?而当他看到被损毁的作品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被老鼠咬过的部位都是画面中哈密瓜所在位置。看来贪吃的老鼠是上了一小当,把画上的哈密瓜当成了真的啃吃起来。这件事后来虽被当成了笑谈,但也足见齐先生笔下的哈密瓜有多么逼真。

http://s3/mw690/001OSEVNzy7gwcPTDns42&690

齐喜庆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习武,且诗、书、画、印皆通。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画路十分宽泛,花鸟、山水、人物各画科均造诣颇深。除哈密瓜外,他笔下的石榴、荔枝、樱桃,葡萄等瓜果形态各异,韵味独特;牡丹、荷花、水仙及梅、兰、竹、菊等奇花异草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蝴蝶、蜻蜓、蝈蝈、蚂蚱等各种草虫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就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鸡、狗、马、牛等家禽和动物,在他那神奇的画笔下也各显千秋,独领风骚。应该说齐喜庆先生的绘画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笔下的每一物种他都了然于胸。用笔用墨及施色,都十分老辣精到,可谓是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http://s14/mw690/001OSEVNzy7gwcRXGiN2d&690

古人有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虽说这些年齐喜庆先生并没有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但由于接触频率并不高,故对他的了解亦不算全面,当得知他近年所取得的成就时,仍不免为他感到高兴。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名人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湖社画会会员,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诗词学会会员,东方红中国画研究会党组书记的齐喜庆先生,近年来在绘画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齐喜庆先生并没有丝毫的骄傲和懈怠,他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填充和丰富着自己的经历,用勤奋和执着抒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我期待着他为我们烹制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大餐。


注:此文刊发于《今日世界》2017年1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