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森林失身于一双双筷子
(2013-03-12 19:09:24)
标签:
《风景》专栏 |
分类: 杂谈 |
每天我们吃啊吃啊,就吃掉了一片片森林。
我指的当然不是人吃树。我说的是灵活往返在嘴和食物之间的那些“桥梁”——一双双筷子的履职,实际上就是一片片森林的倒下。
在毁掉森林这件事上,大象和野猪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就算野猪不眠不休,用嘴连续作战24小时,也很难拱倒一棵未成年的树,远不如鲁智深深吸一口气,呼啦就倒拔了一棵垂杨柳。
更何况,我们还用手发明了手的好帮手:工具——在此,很庆幸大象和猪们不会使用工具。
静下来细想想:动物们都是直接用嘴进食的,为什么人却还要通过第三方——筷子、叉子和勺子将食物运进口中呢?连牙签也常常被用来插水果……
自从人类手中掌握了工具,我们就没日没夜地迎风挥舞:中国每年大砍大伐,仅用于造一次性的筷子就有800亿万双。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灰晃场景呢?如果每双筷子按长度20厘米、宽度1厘米、厚度0.5厘米来计算,800亿万双筷子可铺满360多个天安门广场。现在,请大家稍稍闭眼,尝试着想像一下:360多个天安门广场,那是怎样的大场面啊!这种灰晃的大场面,大约相当于每年要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的大树!
国家林业局200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在全世界排名第139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还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这跟所谓的“超级大国”严重不匹配啊!
爱默生曾发自肺腑地说:大自然是一台背景,它可以做喜庆场合的陪衬,也同样能衬托悲哀的事件。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罗伯特.弗格斯特也附言:大自然是人间戏剧的背景,它常在自然物中发现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象征。
尽管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各种保护森林的措施,但森林还会继续减少,因为中国特有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对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仍然巨大。
我们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看到一次性筷子的身影,即便是有着和我们同样习惯用筷子进食的东南亚。中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是用破坏生态来当垫脚石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内裤、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牙刷……还有一次性性交(容易导致艾滋)……这诸多的一次次带来的后患,都是人类永远无法一次性解决的难题!
能不能和大伙商量一下啊,咱们出门吃饭时能不能自带餐具啊?许多名人都已经在带头使用手帕和自备筷子了。周讯在参加我报创刊十周年的庆典时,因忘了带自己的筷子,最后没吃走了……如果嫌自带筷子麻烦,那能否建议大家像我们亲爱的西域同胞们那样直接用手抓呢?
另外,咱们能不能把发明地沟油和各种添加剂时的那种聪明才智,用在研究和开发一次性木质筷子的替代品上啊?你看,我们都成功地发明了人造鸡蛋和牛肉以及其他……
虽然,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手握一双筷子比握住一支笔更能通往生命的真谛。但生命的真谛并不在于能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而在于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带给其他生命以勃勃生机。在这颗原本是蔚蓝色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生命,它们都在为生存和繁衍而努力,它们的呼吸便构成了对生命最崇高的赞美,比如森林。
对于森林,我们该躬身善待,因为它是人类最后的归宿!
此时,夕阳西下。城市的各条道路上一定都塞满了比蚂蚁还悲泣还绝望的四轮工具,它们呼哧呼哧、目中无人地排放着毒气……
此刻,我坐在屋子里,幻想着明澈的溪流,宁静而妩媚;峡谷清幽,两岸风光秀美,白的是杨,绿的是柳;峡谷宛如幻境,我的心脏在搏动:梦寐中犹闻妙曲,笛音中伴着歌声!
诗人罗伯特.弗格斯特无限深情地沉思道:树林真可爱,幽暗而深远。
——谨以此文献给2013年国际植树节
我指的当然不是人吃树。我说的是灵活往返在嘴和食物之间的那些“桥梁”——一双双筷子的履职,实际上就是一片片森林的倒下。
在毁掉森林这件事上,大象和野猪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就算野猪不眠不休,用嘴连续作战24小时,也很难拱倒一棵未成年的树,远不如鲁智深深吸一口气,呼啦就倒拔了一棵垂杨柳。
更何况,我们还用手发明了手的好帮手:工具——在此,很庆幸大象和猪们不会使用工具。
静下来细想想:动物们都是直接用嘴进食的,为什么人却还要通过第三方——筷子、叉子和勺子将食物运进口中呢?连牙签也常常被用来插水果……
自从人类手中掌握了工具,我们就没日没夜地迎风挥舞:中国每年大砍大伐,仅用于造一次性的筷子就有800亿万双。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灰晃场景呢?如果每双筷子按长度20厘米、宽度1厘米、厚度0.5厘米来计算,800亿万双筷子可铺满360多个天安门广场。现在,请大家稍稍闭眼,尝试着想像一下:360多个天安门广场,那是怎样的大场面啊!这种灰晃的大场面,大约相当于每年要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的大树!
国家林业局200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在全世界排名第139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还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这跟所谓的“超级大国”严重不匹配啊!
爱默生曾发自肺腑地说:大自然是一台背景,它可以做喜庆场合的陪衬,也同样能衬托悲哀的事件。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罗伯特.弗格斯特也附言:大自然是人间戏剧的背景,它常在自然物中发现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象征。
尽管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各种保护森林的措施,但森林还会继续减少,因为中国特有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对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仍然巨大。
我们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看到一次性筷子的身影,即便是有着和我们同样习惯用筷子进食的东南亚。中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是用破坏生态来当垫脚石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内裤、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牙刷……还有一次性性交(容易导致艾滋)……这诸多的一次次带来的后患,都是人类永远无法一次性解决的难题!
能不能和大伙商量一下啊,咱们出门吃饭时能不能自带餐具啊?许多名人都已经在带头使用手帕和自备筷子了。周讯在参加我报创刊十周年的庆典时,因忘了带自己的筷子,最后没吃走了……如果嫌自带筷子麻烦,那能否建议大家像我们亲爱的西域同胞们那样直接用手抓呢?
另外,咱们能不能把发明地沟油和各种添加剂时的那种聪明才智,用在研究和开发一次性木质筷子的替代品上啊?你看,我们都成功地发明了人造鸡蛋和牛肉以及其他……
虽然,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手握一双筷子比握住一支笔更能通往生命的真谛。但生命的真谛并不在于能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而在于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带给其他生命以勃勃生机。在这颗原本是蔚蓝色的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生命,它们都在为生存和繁衍而努力,它们的呼吸便构成了对生命最崇高的赞美,比如森林。
对于森林,我们该躬身善待,因为它是人类最后的归宿!
此时,夕阳西下。城市的各条道路上一定都塞满了比蚂蚁还悲泣还绝望的四轮工具,它们呼哧呼哧、目中无人地排放着毒气……
此刻,我坐在屋子里,幻想着明澈的溪流,宁静而妩媚;峡谷清幽,两岸风光秀美,白的是杨,绿的是柳;峡谷宛如幻境,我的心脏在搏动:梦寐中犹闻妙曲,笛音中伴着歌声!
诗人罗伯特.弗格斯特无限深情地沉思道:树林真可爱,幽暗而深远。
前一篇:请把我埋在,这雾霾里
后一篇:晚安,美丽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