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大后随他自己

(2012-08-28 20:28:07)
标签:

《风景》专栏

杂谈

分类: 杂谈
  在这样的一个黄昏里,我喝着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喷有农药的茶,抖擞着一个投机的想法:有没有一句话能够简练地概括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没有一句话能够高度地浓缩我们生活的面目?有没有一句话能够像英雄一样前来搭救目前一筹莫展的媒(体)人?——这样,我就不用费事地还要往下写一千多字了。
  天真不等于捷径。下面,开始描述这一期的《风景》——
  清晨,职业的使命感伙同闹钟反复叮铃我起床。我躺了又躺躺了又躺,终于爬起来了。
  20分钟后,来到了办公室,习惯性地浏览一下全球。看见德国《图片报》报道说:科隆动物园一老虎咬死一饲养员,20分钟后园方就继续开门接客,从而引起德国社会各界对动物园的强烈指控:这是对生命的严重不敬!我张开嘴巴,呼出了一个感叹号:他们太重视人的生命了!
  继尔,空腹来到会议室,和同事们开始啃“早点”:本市文明城市迎检、国内陶伟的死因、国际上“我有一个梦想”……
  在这一刻,我仿佛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真实面目:一生中,我们总是在迎着所有的难题而上,马不停蹄!
  关于文明城市迎检,一切按照上面的要求和部署来吧;让深谙中国足球的深度记者吴邦去了解陶伟死因的真相;至于比 @胡洪侠 大33天的“我有一个梦想”,我们的现在和将来永远都不可能搞清楚:他究竞该喊它“哥”呢还是“姐”。
  至此,一天中的高潮开始暗流涌动:1963年5月,年轻的鲍伯·迪伦出版了第二张专辑《自由自在的迪伦》,宛如一颗原子弹引爆了60年代初的骚动之秋。人们从来没听过这样的歌声:这既不是当时流行的美声民歌,也不是带着泥土气息的传统民歌,而是一种崭新的声音。他结合了艾伦·金斯堡的诗歌想象与伍迪·格斯里面对现实的态度 。几个月后的1963年8月28日,在华府林肯纪念堂前,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撼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许多著名的黑人白人歌手,轮流在他们一生中最浩大的舞台上演出,并集体大合唱《随风而逝》——而这首歌就是由20刚出头的白人男孩迪伦创作的,在当天和另一首民权运动圣歌《我们将会胜利》,一起成为民权运动的国歌!
  想起去年的此时,我跟来深度假的侄儿讲“我有一个梦想”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表现出来的具体症状就是:连续三天没喝可乐、床上的枕头也连续三天呆在床上,然后他就开始听鲍伯·迪伦的歌了……今天借机再次复述这个故事,表达我也曾被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过。
  中午快一点的时候,收到同事朱健的一条喜讯:“我的娃11时出来了,五斤七两,头大随我,肤白随妈,长大后随他自己。”我确定,在这一瞬间,今天的高潮已经来临!
  “长大后随他自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和愿望啊!
  受此感染,我打开浓烈的节奏,开始“随我自己”地展开了幻想:想携好友生前的夙愿去肯尼亚看动物、或去西班牙看一场国家德比、或在这个时节回到儿时的梦乡,醉卧在麦浪翻滚的金黄里……可桌上的电话把我从梦中叫醒——是关于城市迎检的。
  PS一下:如果一个媒体或者一个记者只对新闻的真实性这一个问题负责多好啊!
  高潮渐退,暮色降临。耳边,老马在慷慨激昂: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同时老鲍在轻声鸣合:一个人要多少次抬起头/才能看见天空/一个人要长多少只耳朵/才能听到哭声……那答案飘在风中……
  风中,隐约又一次传来短信的声响:长大后随他自己——这饱含人性光芒和对未来的美好寄语,照亮了城市PM2.5严重超标的暮色时分!
  我该回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