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怒江】D:百花岭教堂里的“天籁之音”


标签:
云南怒江州六库傈僳族四声部合唱 |
分类: 东游西荡 |
http://s15/middle/63674d58gc5779abd9abe&690
真想不到,从这些傈僳族农民嘴里蹦出来的串串音符竟然是那么的美妙。
早就耳闻驴友对怒江傈僳族四声部无伴奏合唱的美誉,这次途径此地,当然不能轻易错过,在来六库的路上,就预约好了百花岭教堂当晚的演出。
早早的吃好晚饭,我们就急着催司机上路,可电话打过去一联系,傈僳族的村民们还在田里干活呢,得等到晚上8点半后,才能为我们演唱。于是,耐着性子,绕着怒江转了一大圈,目送夕阳慢慢下山,繁星缀满夜空后,我们才坐上车,往泸水县上江乡驶去。
少数民族多是能歌善舞的,傈僳族自然也不例外,在怒江流域有这么一句话:“傈僳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但能唱歌与会唱多声部合唱则完全是两码事,所谓“四声部”,用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将同一首歌用不同的四个声部同时演唱出来,声部与声部之间的音程彼此不能小于三度,这样,各声部的声效才能浑然一体,其生发出的和声才能如天籁般的绚丽和谐。而这些终日里面朝黄土背向蓝天的农民,又是怎么做到呢?
当地人的解释是这样的,很多年前,基督教的传教士就进入了云南,来到了滇西北,长期迁徙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傈僳族人在怒江流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也在基督教里寻到了自己的信仰。一位名叫安德瑞的法国神父在授业布道之余,还教乡民们唱赞美诗,善于歌唱的天赋,让目不识丁且不识谱子的傈僳人将赞美诗演唱得有韵有味,安德瑞很兴奋,像是发现了新的大陆,傈僳人也很开心,他们找到了新的快乐。其间,这位法国神父虽然前后两次回国参加世界大战,却又先后两次回到了这个地处偏远的怒江峡谷,让他割舍不下的是这里淳朴的人们,也许,在他们天籁般的歌声里,他听到了上帝的赞叹。
那么多年来,在每天的辛勤劳作后,傈僳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聚集在村里的教堂中放声歌唱,心情郁闷时,他们会用歌声来排解满腹的忧愁,身心愉悦时,他们更要用歌声来抒发心头的欢喜,歌唱成了傈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多年前,傈僳族的四声部无伴奏合唱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他们走出了怒江,到了昆明,又走出了云南,到了北京,在一个又一个大型文艺活动中精彩亮相,这些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用自己天籁般的歌声震撼并征服了许多人的心灵。
半小时后,车在上江乡的百花岭停下了,路边的一块刻着“天籁之音”石碑,告诉我们,到地方了。
戴着头灯,打着手电,顺着黑魆魆的上坡路走了约莫10来分钟的模样,前面出现了一片灯光,隐隐约约的似乎有一群人站在一个大院前,再走近几步,只见那堆人群迅疾分成了两排,边拍着手边唱起了旋律优美的歌声,哦,大名鼎鼎的百花岭教堂到了……
http://s14/middle/63674d58gc5ee2fb0717d&690
泸水县上江乡的百花岭教堂是聆听傈僳族四声部无伴奏合唱的最佳地点,因为这里离六库镇只有30分钟的车程。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无法拍摄村庄的景色,这张照片来自网上。
http://s1/middle/63674d58gc5ee2f625da0&690
离教堂还有百十来米时,村民们就已经分站在大门的两侧,拍着手,唱着歌,欢迎我们的到来。爱整洁的傈僳人,不但清扫了路面,还泼了水。
http://s12/middle/63674d58gc5ee2f83e69b&690
百花岭教堂的建筑很简洁,环境也很干净。
http://s7/middle/63674d58gc577a4b1c6b6&690
能容纳百多人的教堂内布置得很素雅,今晚,这里就是我们这10个人的“专场”。
http://s6/middle/63674d58gc5779e8f76b5&690
我们刚入座,刚才在大门口的那两排欢迎队伍也悄悄地鱼贯而入,分成两片在教堂里坐下,男女各占一边。
http://s4/middle/63674d58gc5779ebbe613&690
刚干完农活的傈僳人都换上了自己漂亮的民族服装。
http://s6/middle/63674d58gc5779ee4d0c5&690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呀,看见对着自己的镜头,她们纷纷露出微微的
笑意。
http://s8/middle/63674d58gc5779f1964b7&690
“指挥”一声令下,分坐在教堂两侧的傈僳人迅速走上了台,原来他们就是今晚的主角。
http://s13/middle/63674d58gc5779f3fcc4c&690
欢迎词很简短,欢迎的掌声很响亮。
http://s4/middle/63674d58gc577a4c86e43&690
“指挥”就是教堂的牧师,随着他轻扬的手臂,《欢乐颂》的旋律从这群傈僳人的口中涌出,瞬间溢满全场。尽管事先已经在精神上有所准备,但当歌声响起时,我们还是愣住了,一时间竟忘了按动快门,这令人无法形容的声音,真是来自眼前的这些农民吗?
http://s5/middle/63674d58g7a258ff2cfe4&690
指挥沉稳的打着拍子,从他淳朴的脸上,我们读到的是平和、安详、喜悦和虔诚。
http://s14/middle/63674d58gc5779ffcfd2d&690
歌手们认真地唱着歌,从他们舒展的表情中,我们读到的还是平和、安详、喜悦和虔诚。
http://s9/middle/63674d58gc5779fa15018&690
我无法用“专业的听觉”去评价涌入耳膜的旋律,但我可以负责任
地说,那天晚上在怒江边这座百花岭教堂里听到的“四声部无伴奏
合唱”,是我迄今为止在现场听到过的最好听的歌声。
http://s12/middle/63674d58gc5779fc6187b&690
这歌声空灵、透亮、悠扬、清澈,更重要的,是非常非常的纯粹。
http://s10/middle/63674d58g7a2590073d09&690
高亢时,似穿云裂帛,但没有一丝杂质;低吟时,似百转千回,却没有一点拖沓。
http://s13/middle/63674d58gc577a07127cc&690
他们的歌声,就像是受过专业训练一般,高低音层次分明,各声部浑然天成,而得天独厚的禀赋,又使他们的歌唱显得原汁原味,毫不张扬。
http://s13/middle/63674d58gc577a55c913c&690
他们身上披着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脚上穿着布鞋、凉鞋、拖鞋,看得出,他们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远方的来宾,却又毫不掩饰自己纯朴的本质。
http://s10/middle/63674d58gc5779e6da839&690
他们年龄差异悬殊,最大的有70多岁,他们文化层次不同,许多人目不识丁,但他们放声歌唱时均神态安详,表情平和,满怀喜悦,充满幸福。
http://s13/middle/63674d58gc577a4fe0b8c&690
那一刻,在他们如同天籁般的歌声中,我觉得自己也被那一个个纯洁的音符荡涤得神圣与洁净。
http://s1/middle/63674d58g7a259086d190&690
他们既唱教堂音乐,如《哈利路亚》,也唱外国民歌,如《友谊天长地久》,还唱通俗歌曲,如《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曲,在他们的演绎下,都显得那么的不同凡响。
http://s3/middle/63674d58gc577a0a5f3d2&690
这个小女孩,在整个演唱过程里,都静静地待在母亲的脚下。
http://s2/middle/63674d58g7a2590146531&690
耳濡目染,相信假以时日,她必定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手。
http://s14/middle/63674d58gc577a587621d&690
在荡气回肠的歌声里,傈僳族四声部无伴奏合唱终于划上了休止符,热情的傈僳人请我们给他们的演唱提些意见或建议。
http://s11/middle/63674d58gc577a5b700fa&690
还沉浸在如梦似幻般的天籁之音中的我们能表达的只有感动。
http://s7/middle/63674d58gc577a5e14ba6&690
真诚的他们,对我们的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http://s11/middle/63674d58g7a25909c303a&690
意犹未尽的人们,又到屋外跳起了篝火舞。看着重又归于静谧的教堂,我脑子里依旧在回旋着那几首歌,过去了的几十分钟,给我留下的,将是一生的记忆。
要感谢留下这一切的安德瑞神父,为了这美好的天籁之音;也要感谢用自己的心在歌唱的傈僳族人,为了这天籁之音能永远的流传下去。
尽管不愿离开,但我们还是要告别。明天,他们还要继续耕作,继续歌唱,我们还要继续旅行,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