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习题(二)
(2009-12-08 22:38: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级会计实务 |
第三大题 :判断题
1、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企业应将各组成部分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且采用不同的折旧率或者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2、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由于它们的使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
答案:×
解析: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等资产,虽然它们的使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是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或者将减少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对于这些设备,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所确认的这些资产的价值与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和不能超过这两类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总额。
3、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4、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
答案:×
解析:在建工程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试生产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成本;试生产产品对外出售取得的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
5、企业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均应按照自有资产对其计提折旧。(
)
答案:×
解析: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所有权不属于承租方,所以不用对其计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该作为承租人的自有的固定资产处理,并采用与自有资产计提折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6、弃置费用仅适用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比如,石油天然气企业油气水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不应预计弃置费用,弃置费用不同于清理费用。(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7、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但不计提折旧。(
)
答案:×
解析:一旦入账,就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有关折旧的规定开始计提折旧。
8、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
答案:×
解析: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9、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该项目的工程物资盘盈应当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
答案:×
解析: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该项目的工程物资盘盈应当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
10、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11、对于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不应该计提折旧。( )
答案:×
解析:企业只有对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用计提折旧,其他的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所以对于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要继续计提折旧。
12、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1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每期的折旧额都是递减的。( )
答案:×
解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每期的折旧额是递减的,但是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来说其前期折旧额是递减的,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14、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
答案:√
解析:这句话的表述是正确的。
1、某企业于2010年初自行建造一项大型生产设备,购入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100000元(不含增值税),实际领用工程物资900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另外还领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0000元;分配工程人员工资50000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3000元,工程于2010年4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该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3000元。要求:(1)
计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2) 编制2010年与工程物资和固定资产购建有关的会计分录。(3)
计算2011年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答案:
解析:(1)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90000+10000+50000+3000=153000(元)
(2) 会计分录:
①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②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 90000
贷:工程物资 90000
③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0
贷:工程物资 10000
④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⑤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⑥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 3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000
⑦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153000
贷:在建工程—仓库 153000
(3) 该项固定资产2011年的折旧额
=(153000-3000)×5/15×4/12+(153000-3000)×4/15×8/12=43333(元)
(2) 会计分录:
①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
②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 90000
贷:工程物资 90000
③剩余工程物资转作企业生产用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0
贷:工程物资 10000
④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10000
贷:原材料 10000
⑤分配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⑥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 30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000
⑦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153000
贷:在建工程—仓库 153000
(3) 该项固定资产2011年的折旧额
=(153000-3000)×5/15×4/12+(153000-3000)×4/15×8/12=43333(元)
2、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A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货合同约定,A设备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当日支付800万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支付。设备交付安装,支付安装等相关费用20.8万元,设备于3月31日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设备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P/A,6%,3)=2.6730,(P/A,6%,4)=3.4651]
要求:(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2)计算甲公司2009年、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及应计提的折旧额;(3)编制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1)计算总价款的现值=8000000+12000000/3×(P/A,6%,3)
=8000000+4000000×2.6730=18692000(元)
设备的入账价值=18692000+208000=1890000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00-18692000=1308000(元)
(2)2009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6%=641520(元)
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4000000-641520)]×6%
=440011.2(元)
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9/12=4650000(元)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3/12 +(18900000-300000)×4/15×9/12=1550000+3720000=52700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①2009年度:
借:在建工程 18692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308000
贷:长期应付款 12000000
银行存款 8000000
借:在建工程 208000
贷:银行存款 208000
借:固定资产 18900000
贷:在建工程 18900000
2009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641520 (1069200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41520
借:制造费用 4650000
贷:累计折旧 4650000
②2010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440011.2 {[10692000-(4000000-64152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40011.2
借:制造费用 5270000
贷:累计折旧 5270000
③2011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226468.8 (1308 000-641520-440011.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468.8
2011年末计提折旧:
(18900000-300000)×4/15×3/12+(18900000-300000)×3/15×9/12
=1240000+2790000=4030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30000
贷:累计折旧 4030000
=8000000+4000000×2.6730=18692000(元)
设备的入账价值=18692000+208000=1890000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00-18692000=1308000(元)
(2)2009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6%=641520(元)
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4000000-641520)]×6%
=440011.2(元)
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9/12=4650000(元)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3/12 +(18900000-300000)×4/15×9/12=1550000+3720000=52700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①2009年度:
借:在建工程 18692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308000
贷:长期应付款 12000000
银行存款 8000000
借:在建工程 208000
贷:银行存款 208000
借:固定资产 18900000
贷:在建工程 18900000
2009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641520 (1069200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41520
借:制造费用 4650000
贷:累计折旧 4650000
②2010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440011.2 {[10692000-(4000000-64152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40011.2
借:制造费用 5270000
贷:累计折旧 5270000
③2011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226468.8 (1308 000-641520-440011.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468.8
2011年末计提折旧:
(18900000-300000)×4/15×3/12+(18900000-300000)×3/15×9/12
=1240000+2790000=4030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30000
贷:累计折旧 4030000
3、A公司属于核电站发电企业,2008年12月31日正式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一座核电站核设施,全部成本为90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0年。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2009年1月1日预计50年后该核电站核设施弃置时将发生弃置费用5000万元,且金额较大。在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相关期间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上确定的折现率为5%。要求:(1)编制200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入账的会计分录。(2)编制2009年12月31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1)编制200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入账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入账的金额=90000+5000/(1+5%)50=90436.02(万元)
借:固定资产 90436.02
贷:在建工程 90000
预计负债 436.02
(2)编制2009年12月31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利息费用=436.02×5%=21.80(万元)
借:财务费用 21.80
贷:预计负债 21.80
固定资产入账的金额=90000+5000/(1+5%)50=90436.02(万元)
借:固定资产 90436.02
贷:在建工程 90000
预计负债 436.02
(2)编制2009年12月31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利息费用=436.02×5%=21.80(万元)
借:财务费用 21.80
贷:预计负债 21.80
4、东恒公司于2007年9月5日对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800万元,已提折旧4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60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17万元(含增值税)。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177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23万元。该生产线于2007年12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3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340万元。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要求:(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并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8年和2009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3)计算2009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若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4)计算该生产线2010年和2011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解析:(1)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1300
累计折旧 4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固定资产 1800
借:在建工程 600
贷:工程物资 600
借:在建工程 100
贷:原材料 100
(根据最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此处领用原材料时,应当按照不含增值税的价款记入在建工程价值,因此为117÷(1+17%)=1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77
贷:应付职工薪酬 177
借:在建工程 123
贷:银行存款 123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1300+600+100+177+123=2300(万元 )
借:固定资产 2300
贷:在建工程 2300
(2) 2008年和2009年每年计提折旧=(2300-100)÷10=220(万元 )
(3) 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300-220×2=186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8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480万元(1860-138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80
(4)2010年和2011年每年计提折旧=(1380-100)÷8=16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300
累计折旧 4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固定资产 1800
借:在建工程 600
贷:工程物资 600
借:在建工程 100
贷:原材料 100
(根据最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此处领用原材料时,应当按照不含增值税的价款记入在建工程价值,因此为117÷(1+17%)=1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77
贷:应付职工薪酬 177
借:在建工程 123
贷:银行存款 123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1300+600+100+177+123=2300(万元 )
借:固定资产 2300
贷:在建工程 2300
(2) 2008年和2009年每年计提折旧=(2300-100)÷10=220(万元 )
(3) 200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300-220×2=186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38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480万元(1860-138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8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80
(4)2010年和2011年每年计提折旧=(1380-100)÷8=160(万元)
第四大题 :计算题 |
前一篇:《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习题
后一篇:《中级会计实务》第四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