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bmiddle/63660b14t9447da66cbde&690
它——慈云寺,悄然隐于青龙山的深深处。
汉时几点流星曾斜斜划过飞翘的檐角,唐时一轮明月曾浅浅印染半掩的门楣,它走过了宋朝风,走过了明代雨,它已走过了千年的沧海桑田。
它是“释源”、是“祖庭”;它与“少林共祖”、与“白马同乡”,它是佛教传入中原后建起的第一座寺院。
可这一切似乎都与它无关。
香火没有如紫云缭绕,游人也没有日日踏破门槛。
它静静矗立在那块“形如满月”的高地上,独对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静观峰峦联亘,涧溪萦回。它坦然存在,气韵悠闲。
是钵孟峰上禅祖达摩仍威严地站在那,才使它如此从容的么?是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彻夜谈论的佛经,让它了悟得如此透彻的么?是黑龙潭那面镜子使它时时临视自省,心才如此纯净的么?
是,似乎又不全是。那到底是什么使它不管岁月如何轮回而眼里心里只有这万千的禅意山水呢?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我坐在寺内的回廊上,看南面大山的背阴处,黛绿苍郁,烟雾缥缈,静穆端然。北边山峦的朝阳处,则层林叠翠,红叶如霞,明朗温暖。
寺内几株银杏树静立在阳光下,简单的枝干,金黄的叶子,贞静、安好的样子。秋天来了,叶子去了,却也没有悲凉,一副万物自然轮回的神态。
碑刻前,主持释延超在轻声讲解,几个游人侧耳倾听,安静,没有人语。
华严阁四周檐角的铃声在风中悠然击响,一声声,如梵音,悠远、纯澈。有佛音《大悲咒》在小小的寺庙内氤氲荡开。那弦弦清音,化作漫天飞花纷纷散落。
檀香在轻风中隐隐飘来。
慈云寺内,一方莹莹蓝的天空下。我的心中,平静安详,空灵澄明。早已不知身在何处,忘了今夕是何年。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一位老人,发须皆白,慢慢地从大殿那边转过来。
见我一人独坐,就慈祥地问:“一个人来的吗?”
我点点头。
“不害怕么?”
“不怕,”我淡淡笑着说:“因为我相信世上的好人多”。
老人眉眼中透出亲切:“那是因为你性善,观世人都善良。若恶人,则看人间皆邪恶。”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看你心地善良,眼神干净,想是和佛有缘之人。”
我沉默。
有风细细掠过,带来了野菊花素素的香。望着起伏的群山,想风可以从容地来去,自在无挂碍。可是我呢?
许久,我才低低叹息:“终究是无缘,因为红尘中有太深的不能放下。”
“所以,你就山一程,水一程地赶来,想求个明白吗?”
我微微笑了笑,作为回答。
老人朗朗说:“只要心净,一切皆净,心净即是佛。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心净即是佛。如醍醐灌顶,我豁然开朗。青天云开一线,温暖的阳光散落在我凉薄的心间。
欲得净土,但净其心。 想慈云寺,只因心净,盛名之下,它才淡定自若;兴废荣辱,已与它无关。只愿留一片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我的唇角轻轻弯起,笑意写在眼底。
http://s7/bmiddle/63660b14t9457d4f086e6&690
仰望,慈云寺的上空,一朵白云,若佛,拈花微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