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和古转楼

(2010-01-13 09:24:53)
标签:

匾额

佃户

墨宝

赊店

李自炎

太和

杂谈

分类: 古镇零墨

    二十多年过去了,赊店古镇南太和寨的那幢古转楼仍依稀眼前,当年我对太和转楼的情有独钟,不是因它在中原建筑史上的意义,也不是及于人文上的系念,只因为我小时候每次从转楼外围墙的边上走过,望着古香洁白的转楼雄伟肃穆,二楼的转台上莘莘学子在暖阳的拂照下,青春英姿让人羡慕,我便感到了那转楼的贵气,那里人的贵气,我就只想走进转楼里去,走进希望的所在。

    我就为了这羡慕,孜孜学习,终于在读高中时走进了这幢转楼。果然,这里的人贵气,有教我们政治的老师刁书友,二十多岁,高个子脸白净,嘴中常叼支烟斗,寡言默行,书教得极好。有教数学的老师常风华,诗身闺影,软语中透出电影里民国女子的清气,令人极生敬重。我想也许是这幢转楼里的贵气、神秘,濡染了一代师生们的心境吧。

    太和转楼系当地蒙古族大庄园主李自炎花巨资兴建的“蔚文中学”教学楼,时民国二十五年,李自炎亲任这所学校的董事长。转楼属欧罗马式建筑风格,顶层融中国阁楼式结构,古朴典雅。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天井字格局,有一百二十六间房舍。顶层阁楼上的大屋檐沧桑灰瓦,让人忆起旧时岁月。楼的正面与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周,分别由二十六个和四十八个大型连环拱券支撑,如旧罗马的神庙,正楼中间拱门两旁四根洁白如玉的多利克式柱子撑着“蔚文中学”巨大匾额,使人感到了天的高阔与人的自信。

    我读高中那时,整座建筑白灰粉墙,划出大理石般的方格,让我一直产生着大理石的错觉,现在方知全部是砖木构件,造型的完美与宏阔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李自炎家有土地两千顷,富甲一方。李自炎早年在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学习,接触西方文化,但他骨子里却有着地主大家庭的作派,早年听李自炎的佃户们说,旧时李自炎养有奶妈,隔着帘子吮奶,养得肌肤凝白,个子又高,很是倜傥。解放后李自炎和他的儿子被政府镇压,他的两个小妾移住在一家佃户的两间小草房里,三寸金莲之身,每天农忙归来,打扫庭院,干净得很。听说女红做得好,因是地主之妾,少有人与其说话,颇能耐着寂寞,十余年后终死。

    李自炎兴建太和转楼后,有清末大学士、京城书画家张东寅,字旭宾,用隶书写有“乐育楼”三字匾额,有国民党元老,一代书法宗师于右任,又号髯翁,晚年太平老人,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写有“蔚文中学”四字匾额。墨宝皆冲淡清奇,书中上品。

    我读高中时,转楼上的墨宝已不知损毁何处,转楼院内挺且直的白杨树高与楼齐,粗有合抱,夏时浓荫烟霞,鸟雀鸣于云端,若古琴流水。整座院内神秘笼罩,求学养德,实为佳境。太和转楼现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亦搬迁它处,古迹几经修缮可长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望星空
后一篇:往日之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