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国家对中医的态度来说绝对是在当宝贝一样呵护着,关于中医的利好
消息层出不穷,国家在全力扶持中医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从我们平时的
医疗报销上就可以看出来,所有的中医院都不用写到蓝本上就可以直接报销
,最近又出台各社区级医疗机构必须配有中医代夫。但在我看来中医就是扶
不上墙的阿斗,甚至这还是有些在高看这门医学。
中医能存活到今天的确有他独到之处,曾经的辉煌也让我们刮目相看,老祖
宗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东西的确有其精彩的地方,说中医是中国医学上的一
朵奇葩估计没有人会反驳。但是今天的中医还是原来的中医吗?今天中医
的到底继承了多少其中的精髓?我们社会上又有几个真正的中医呢?
我自然不同意方舟子与何祚庥他们全盘否认中医的观念,在那里叫嚣中医是
伪科学,估计他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但对于目前的中
医发展本人到觉得并不乐观,中医院是遍地开花,但好的中医师的确太少。
每年中医药类的大学都会毕业很多中医方面的大学生,但他们在大学到底学
到了些什么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中医这门经验科学真的能靠在大学这几年就
能掌握的吗?恐怕连中医自己都很难认同这条道路。
现在社会上有名的中医大夫大都是家传医学,而且可以说屈指可数,说句不
好听的话就是死一个少一个。中医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恐怕从大学开始培养
已经太迟了,现在北京有一位老大夫每周都在给小朋友上中医课,从娃娃抓
起才是中医再次走向神坛的必由之路,但光靠一两个这样的学习班简直就是
在痴人说梦。
我们身体稍差一些都会想到找中医调养一下,这就给很多庸医以机会,反正
调不好也调不死,这就是中医好当的原因。用药再差的大夫也不至于像西药
那样立竿见影的让对方一命呜呼,大不了是小病给你养大,大病不让你病死
也就是了。我不止一次的建议身边的朋友去看中医,得到的答案基本相同,
有好的中医推荐吗?如果没有我不去,还不够耽误功夫的呢,根本没有用。
我弟弟现在提到中医就头疼,上次到北京中医院看病,挂得还是特需门诊就
是所谓的国家级名中医单号钱就是一百。老先生一看年纪就不小了,没用五
分钟给拉了个药单子,弟弟拿到划价处被告之里面有味药有问题,后来弟弟
再找到这位老大夫才发现是写错了,弟弟听到这话二话没说,扔下单子就走
了。医生开错单子其实是常有的事,况且又是中药就是吃了效力不理想也不
至于要命,要我说还是弟弟想不开。
后来同事推荐我们去看一个大夫,那家伙光排队就花了不止一个小时,我去
看过后大夫这样说:哟,小伙子你怎么二十几岁的身体就毁得像三十几岁的,
注意情志按时休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然后给开了几盒十全大补丸。后来
我推荐一个朋友去看,他回来跟我说看病的过程,听到他讲完医生开头的话
我差点没笑出来,一个字都不带差的。朋友又陪一个同事去看,有意站在旁
边没有出去等,大夫毫末完毕照方抓药又是那套话,我这个朋友差不点当场
笑喷了,结果我们三个人全都一样十全大补丸,现在那盒药还在家扔着呢。
如果你真的能碰到一位好的中医大夫那真是你的运气,有个朋友告诉我,他
老家一位老大夫退休后还在坚持出诊,每次只收五毛钱的挂号费,用药相当
的简单几块钱就能解决问题。他在北京看了很久的病回家两个星期就解决
了,而且据他告诉我们,大夫说药不能多余五味要随时调整药的用量和方子
,好的中医还会根据天气环境季节适时的增减药量。他姐的一句话更逗:趁着
老先生活着,多去看几次吧,要不然死了还真没地方看去了。虽然是句笑谈,
足以说明现在好的中医代夫的奇缺。
有一个朋友是做健康方面的编辑的,经常要采访一些中医方面的专家,后来
才知道他们之间也相互拆台各不认同,而且很多人根本就是在那里胡扯,按
他们的话来说,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不管说,只要你管喷那你就是专家。中
医发展到今天,的确到了该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时候,如何将这门传统的科学
发扬光大更好的为老百姓造福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但如果还照
现在这样子发展下去,肯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不用别人叫喊着是伪
科学自己就走到了这条路上。
中医是科学!
你喜欢中医吗?
今天,jack谢谢您的光临!请留下你的足迹!
朋友记住这句话:中医是科学的!
你喜欢中医吗?
7月1日,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右)为名老中医邓铁涛佩戴“国医大师”奖牌。
邓铁涛出生于1916年,是广州中医药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起从事中
医临床工作,邓老从医70多年来形成了重症肌无力“脾胃虚损,五脏相关”、
冠心病“痰瘀相关”以及中医养生园等独特学术思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許多人看待中醫,首先認定中醫藥學是古老的東西,古老的科學必然落後,
認為中醫雖能治好病,但沒有實驗做依據,與現代科學脫節,就不能算是科
學。而西醫的發展與其他科學同步,因而是先進的。難怪有資深的中醫學者
說"如今西醫學已能洞察細微,無所不至,在治療上則可換心換肝,無所不能
"。在中西比較中就把中醫藥學放在" 三等公民"的地位上了!
中医是科学的!
我提出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肯定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与西医不同体系的医
学科学,研究中医应在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上找出突破口。
现在的“中医不科学”论者,是以西医作为参照物,认定西医是科学,而中医
不能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这一三段论逻辑推 理,形式上正
确,但大前提不准确,所以结论错误。科学是多元的,西医也只不过是科学
医学的一大门类。西医与中医的不相融好比话剧与京剧,它们属于不同的表
演体系,互不取代,但都属于表演艺术。
中医在海外正在热乎起来,尤其是英国,政府已将之纳入立法过程之中。医
药公司、大学和各种研究院所也都虎视眈眈,想从中医这儿吃一口肥肉。国
人不要再不争气,自乱方寸,把国宝当垃圾扔掉。
我最近看到了中国科技部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在征求我们这些
海外医学人士的意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才是有远见卓识的大计。停止
争论,就地出发,同心同德为中医现代化而奋斗,这是我们海外中医最热切
的期望。
对中医文化的感言
为什么说中医文化是优质文化,为什么说中医不但不能废除而且应当加大投
资,加大研究力度?就是因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
性
所以,“中医是旧文化”的说法,是出于对中医的无知,对医学前景的无知。人
家的都是新的,自己的、传统的都是旧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却不知外国
人还认为中国的月亮比他们的圆呢!
我一再强调,中医走到今天,是一个文而化之的过程。从原始医学、巫术医学
到自然哲学的医学,生态理论的医学就是脱胎换骨的过程。要说中医对人类
的贡献,这生态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最大最重要的贡献。
再看我自己的例子。文革我在山区,在没有条件为病人开刀治急性阑尾炎情
怳下,我用针灸治愈了它。从此我努力自学中医。今天我在英国,治愈了上千
例英国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包括疝气。
中国的医学文化一直是平稳、向上发展的。1983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就
中西医的历史过程用曲线图示出来。结论是:西方医学大起大落,中国医学稳
步前进。 。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输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内的今天,优质的
中医药文化,谁会拒之门外?自毁长城的人,最终将被历史耻笑。
(马伯英教授现任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他同时任西医师、中医师、医学
史家、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研究者、医学文化人类学家等多种职 务,并担任英
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现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著有《中
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等著作。)
中西医结合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好处。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他说:“当然不
可否认,西医发明了一系列拯救了病人生命的治疗方式”,尤其在急救领域、
突发事故 和自然灾害急救等方面,西医的可靠性和救治效果无可替代。“虽
然如此,西医的局限性仍是相当明显。”生活工作压力给健康带来的疾病以
及衰老过程中出现的慢 性疾病等领域,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治方式显然
更为有效。
多博斯教授说,西方社会对副作用小的治疗需求很大,尤其是那些老年慢性
病需要常年治疗的患者。
2005年,德国公布了全球迄今内容最广泛的针灸调研。报告明确指出,用针
灸治疗腰疼、偏头疼、头疼等疾病,效果不是比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好几,就是
至少同样好。
在中国快速同西方接轨、全盘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人
患上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因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疾病。因此,假
如中国在现在 的时刻丢弃和忘却古老中医留给人类的经验精华,实在叹其可
惜。此外,欧洲和美国的医学界对中医的热情越来越大,很多医学院开始研
究中医,许多诊所开始引入 中医疗法。德国著名的阿伦斯民调研究所(Das
Deutsche Institut für demoskopie in
Allensbach)2005年的一
项调查显示,经过中医治疗的患者中,89%赞同中西医合治的方式。该调查
还显示,只对学院西医有信心的德国人仅占 18%。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用多少病人的性命和多少先賢的智慧換來
的。我們岐黃子孫能夠盲目地把中華文化的瑰寶從我們手上
丟失麼?如果這樣一個偉大寶庫丟掉了,不僅對不起祖宗與
子孫,也對不起世界人民。中醫藥學不僅屬於中國,同樣屬於
世界,不存在中外與宗派之爭。邓铁涛曾在西醫院會診一例
水腫病人,已腫至啤酒桶一樣,不能臥,乃特製大木椅坐著,
醫院已用了不少速尿,就是不能消腫,請我會診,我採用真武
湯加味,約半月,患者前後判若兩人,帶著空木椅出院了。我
的學生楊伊凡1995年3月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應患者的母
親(白人)邀請,搶救一個6個月的女嬰,該嬰患先天性心臟
病,已住院四月,一直住特級護理病房,正在等候去墨爾本進
行心臟移植。當時患者的病情越來越壞,醫生認為沒有希望,
準備停止搶救,才同意患者家屬請中醫治療。從 X線顯示,
由於心臟增大,兩肺擠到兩邊,心率180次/分,發熱,心衰
,6個月的嬰兒體重只有4公斤。醫院主要用強心劑和抗生
素。楊醫生在醫院限制其中藥輸入量的條件下,3月3日到3
月8日先用花旗參後用生脈散,之後,醫生認為嬰兒生存有
望,准許中藥的輸入量由10ml增加至30ml。嬰兒膚色轉紅
,四肢 溫度升高,大便成型,體重增加100g,體溫仍有反復
,但從未再超過40°C。楊氏處方增加藥味,中藥輸入量增至
60ml。3月12日,肺水腫繼續消退,心 功能逐步增強,已除
去插在氣管的輸氧管,4個月來第一次用鼻自然呼吸。前後
對比心臟縮小,各項健康指標均有改善,患兒已完全脫離危
險期。醫院仍決定將患兒送墨爾本進行心臟移植。楊氏反對
搬動病兒無效。3月20日患兒去墨爾本,因空中運行不適,
當晚又出現呼吸困難。24日以後病情較差,已沒有做心臟移
植手術 的可能,又飛返悉尼,於4月1日死於醫院。上面詳述
這一病例,無非想說明換心換肝並不是說來那麼輕巧,以為
中醫藥毫無用處,是過時的早期產品。中醫重視治未病,治在
前頭,可以不用換肝那有多好呢?我就不信肝纖維化是不可
逆的,肝硬化早期治療好了,何必去換肝呢?當然,也應肯定
能換肝換心是很高明的。Zat漢方醫藥網
目前世界醫學正在害怕將來無藥可治抗藥性的兇險細菌病,
中醫應該站出來,為世界醫學家分憂,研究消炎抗菌的治法
與方藥,不應袖手旁觀。
中醫藥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我們不努
力行嗎?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準的中
醫,欠缺能在臨床上有真功夫的千千萬萬個
鐵杆中醫。中醫藥的發展要有一大批中醫的
脊樑之才!
中医是科学的!
从目前国家对中医的态度来说绝对是在当宝贝一样呵护着,关于中医的利好
消息层出不穷,国家在全力扶持中医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从我们平时的
医疗报销上就可以看出来,所有的中医院都不用写到蓝本上就可以直接报销
,最近又出台各社区级医疗机构必须配有中医代夫。但在我看来中医就是扶
不上墙的阿斗,甚至这还是有些在高看这门医学。
中医能存活到今天的确有他独到之处,曾经的辉煌也让我们刮目相看,老祖
宗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东西的确有其精彩的地方,说中医是中国医学上的一
朵奇葩估计没有人会反驳。但是今天的中医还是原来的中医吗?今天中医
的到底继承了多少其中的精髓?我们社会上又有几个真正的中医呢?
我自然不同意方舟子与何祚庥他们全盘否认中医的观念,在那里叫嚣中医是
伪科学,估计他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都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但对于目前的中
医发展本人到觉得并不乐观,中医院是遍地开花,但好的中医师的确太少。
每年中医药类的大学都会毕业很多中医方面的大学生,但他们在大学到底学
到了些什么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中医这门经验科学真的能靠在大学这几年就
能掌握的吗?恐怕连中医自己都很难认同这条道路。
现在社会上有名的中医大夫大都是家传医学,而且可以说屈指可数,说句不
好听的话就是死一个少一个。中医要想有更好的发展,恐怕从大学开始培养
已经太迟了,现在北京有一位老大夫每周都在给小朋友上中医课,从娃娃抓
起才是中医再次走向神坛的必由之路,但光靠一两个这样的学习班简直就是
在痴人说梦。
我们身体稍差一些都会想到找中医调养一下,这就给很多庸医以机会,反正
调不好也调不死,这就是中医好当的原因。用药再差的大夫也不至于像西药
那样立竿见影的让对方一命呜呼,大不了是小病给你养大,大病不让你病死
也就是了。我不止一次的建议身边的朋友去看中医,得到的答案基本相同,
有好的中医推荐吗?如果没有我不去,还不够耽误功夫的呢,根本没有用。
我弟弟现在提到中医就头疼,上次到北京中医院看病,挂得还是特需门诊就
是所谓的国家级名中医单号钱就是一百。老先生一看年纪就不小了,没用五
分钟给拉了个药单子,弟弟拿到划价处被告之里面有味药有问题,后来弟弟
再找到这位老大夫才发现是写错了,弟弟听到这话二话没说,扔下单子就走
了。医生开错单子其实是常有的事,况且又是中药就是吃了效力不理想也不
至于要命,要我说还是弟弟想不开。
后来同事推荐我们去看一个大夫,那家伙光排队就花了不止一个小时,我去
看过后大夫这样说:哟,小伙子你怎么二十几岁的身体就毁得像三十几岁的,
注意情志按时休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然后给开了几盒十全大补丸。后来
我推荐一个朋友去看,他回来跟我说看病的过程,听到他讲完医生开头的话
我差点没笑出来,一个字都不带差的。朋友又陪一个同事去看,有意站在旁
边没有出去等,大夫毫末完毕照方抓药又是那套话,我这个朋友差不点当场
笑喷了,结果我们三个人全都一样十全大补丸,现在那盒药还在家扔着呢。
如果你真的能碰到一位好的中医大夫那真是你的运气,有个朋友告诉我,他
老家一位老大夫退休后还在坚持出诊,每次只收五毛钱的挂号费,用药相当
的简单几块钱就能解决问题。他在北京看了很久的病回家两个星期就解决
了,而且据他告诉我们,大夫说药不能多余五味要随时调整药的用量和方子
,好的中医还会根据天气环境季节适时的增减药量。他姐的一句话更逗:趁着
老先生活着,多去看几次吧,要不然死了还真没地方看去了。虽然是句笑谈,
足以说明现在好的中医代夫的奇缺。
有一个朋友是做健康方面的编辑的,经常要采访一些中医方面的专家,后来
才知道他们之间也相互拆台各不认同,而且很多人根本就是在那里胡扯,按
他们的话来说,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不管说,只要你管喷那你就是专家。中
医发展到今天,的确到了该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时候,如何将这门传统的科学
发扬光大更好的为老百姓造福的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但如果还照
现在这样子发展下去,肯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不用别人叫喊着是伪
科学自己就走到了这条路上。
中医是科学!
你喜欢中医吗?
今天,jack谢谢您的光临!请留下你的足迹!
朋友记住这句话:中医是科学的!
你喜欢中医吗?
7月1日,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右)为名老中医邓铁涛佩戴“国医大师”奖牌。
邓铁涛出生于1916年,是广州中医药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起从事中
医临床工作,邓老从医70多年来形成了重症肌无力“脾胃虚损,五脏相关”、
冠心病“痰瘀相关”以及中医养生园等独特学术思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許多人看待中醫,首先認定中醫藥學是古老的東西,古老的科學必然落後,
認為中醫雖能治好病,但沒有實驗做依據,與現代科學脫節,就不能算是科
學。而西醫的發展與其他科學同步,因而是先進的。難怪有資深的中醫學者
說"如今西醫學已能洞察細微,無所不至,在治療上則可換心換肝,無所不能
"。在中西比較中就把中醫藥學放在" 三等公民"的地位上了!
中医是科学的!
我提出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肯定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与西医不同体系的医
学科学,研究中医应在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上找出突破口。
现在的“中医不科学”论者,是以西医作为参照物,认定西医是科学,而中医
不能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这一三段论逻辑推 理,形式上正
确,但大前提不准确,所以结论错误。科学是多元的,西医也只不过是科学
医学的一大门类。西医与中医的不相融好比话剧与京剧,它们属于不同的表
演体系,互不取代,但都属于表演艺术。
中医在海外正在热乎起来,尤其是英国,政府已将之纳入立法过程之中。医
药公司、大学和各种研究院所也都虎视眈眈,想从中医这儿吃一口肥肉。国
人不要再不争气,自乱方寸,把国宝当垃圾扔掉。
我最近看到了中国科技部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在征求我们这些
海外医学人士的意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才是有远见卓识的大计。停止
争论,就地出发,同心同德为中医现代化而奋斗,这是我们海外中医最热切
的期望。
对中医文化的感言
为什么说中医文化是优质文化,为什么说中医不但不能废除而且应当加大投
资,加大研究力度?就是因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
性
所以,“中医是旧文化”的说法,是出于对中医的无知,对医学前景的无知。人
家的都是新的,自己的、传统的都是旧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却不知外国
人还认为中国的月亮比他们的圆呢!
我一再强调,中医走到今天,是一个文而化之的过程。从原始医学、巫术医学
到自然哲学的医学,生态理论的医学就是脱胎换骨的过程。要说中医对人类
的贡献,这生态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最大最重要的贡献。
再看我自己的例子。文革我在山区,在没有条件为病人开刀治急性阑尾炎情
怳下,我用针灸治愈了它。从此我努力自学中医。今天我在英国,治愈了上千
例英国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包括疝气。
中国的医学文化一直是平稳、向上发展的。1983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就
中西医的历史过程用曲线图示出来。结论是:西方医学大起大落,中国医学稳
步前进。 。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信息传输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内的今天,优质的
中医药文化,谁会拒之门外?自毁长城的人,最终将被历史耻笑。
(马伯英教授现任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他同时任西医师、中医师、医学
史家、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研究者、医学文化人类学家等多种职 务,并担任英
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现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著有《中
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等著作。)
中西医结合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好处。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他说:“当然不
可否认,西医发明了一系列拯救了病人生命的治疗方式”,尤其在急救领域、
突发事故 和自然灾害急救等方面,西医的可靠性和救治效果无可替代。“虽
然如此,西医的局限性仍是相当明显。”生活工作压力给健康带来的疾病以
及衰老过程中出现的慢 性疾病等领域,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医治方式显然
更为有效。
多博斯教授说,西方社会对副作用小的治疗需求很大,尤其是那些老年慢性
病需要常年治疗的患者。
2005年,德国公布了全球迄今内容最广泛的针灸调研。报告明确指出,用针
灸治疗腰疼、偏头疼、头疼等疾病,效果不是比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好几,就是
至少同样好。
在中国快速同西方接轨、全盘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人
患上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其他因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疾病。因此,假
如中国在现在 的时刻丢弃和忘却古老中医留给人类的经验精华,实在叹其可
惜。此外,欧洲和美国的医学界对中医的热情越来越大,很多医学院开始研
究中医,许多诊所开始引入 中医疗法。德国著名的阿伦斯民调研究所(Das
Deutsche Institut für demoskopie in Allensbach)2005年的一
项调查显示,经过中医治疗的患者中,89%赞同中西医合治的方式。该调查
还显示,只对学院西医有信心的德国人仅占 18%。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用多少病人的性命和多少先賢的智慧換來
的。我們岐黃子孫能夠盲目地把中華文化的瑰寶從我們手上
丟失麼?如果這樣一個偉大寶庫丟掉了,不僅對不起祖宗與
子孫,也對不起世界人民。中醫藥學不僅屬於中國,同樣屬於
世界,不存在中外與宗派之爭。邓铁涛曾在西醫院會診一例
水腫病人,已腫至啤酒桶一樣,不能臥,乃特製大木椅坐著,
醫院已用了不少速尿,就是不能消腫,請我會診,我採用真武
湯加味,約半月,患者前後判若兩人,帶著空木椅出院了。我
的學生楊伊凡1995年3月3日在澳大利亞悉尼,應患者的母
親(白人)邀請,搶救一個6個月的女嬰,該嬰患先天性心臟
病,已住院四月,一直住特級護理病房,正在等候去墨爾本進
行心臟移植。當時患者的病情越來越壞,醫生認為沒有希望,
準備停止搶救,才同意患者家屬請中醫治療。從 X線顯示,
由於心臟增大,兩肺擠到兩邊,心率180次/分,發熱,心衰
,6個月的嬰兒體重只有4公斤。醫院主要用強心劑和抗生
素。楊醫生在醫院限制其中藥輸入量的條件下,3月3日到3
月8日先用花旗參後用生脈散,之後,醫生認為嬰兒生存有
望,准許中藥的輸入量由10ml增加至30ml。嬰兒膚色轉紅
,四肢 溫度升高,大便成型,體重增加100g,體溫仍有反復
,但從未再超過40°C。楊氏處方增加藥味,中藥輸入量增至
60ml。3月12日,肺水腫繼續消退,心 功能逐步增強,已除
去插在氣管的輸氧管,4個月來第一次用鼻自然呼吸。前後
對比心臟縮小,各項健康指標均有改善,患兒已完全脫離危
險期。醫院仍決定將患兒送墨爾本進行心臟移植。楊氏反對
搬動病兒無效。3月20日患兒去墨爾本,因空中運行不適,
當晚又出現呼吸困難。24日以後病情較差,已沒有做心臟移
植手術 的可能,又飛返悉尼,於4月1日死於醫院。上面詳述
這一病例,無非想說明換心換肝並不是說來那麼輕巧,以為
中醫藥毫無用處,是過時的早期產品。中醫重視治未病,治在
前頭,可以不用換肝那有多好呢?我就不信肝纖維化是不可
逆的,肝硬化早期治療好了,何必去換肝呢?當然,也應肯定
能換肝換心是很高明的。Zat漢方醫藥網
目前世界醫學正在害怕將來無藥可治抗藥性的兇險細菌病,
中醫應該站出來,為世界醫學家分憂,研究消炎抗菌的治法
與方藥,不應袖手旁觀。
中醫藥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我們不努
力行嗎?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準的中
醫,欠缺能在臨床上有真功夫的千千萬萬個
鐵杆中醫。中醫藥的發展要有一大批中醫的
脊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