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学术领域里的空白

标签:
思辨学组合性结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杂谈 |
分类: 杂谈 |
组合性的概念是由贝塔朗菲最先提出来的。贝塔朗菲在他的一般系统论中将自然界中的“整体”划分为两种,即加和性整体和组合性整体,并认为组合性整体是一种“1+1大于 2”的结构。但是,组合性结构的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演变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一直以来,这些问题始终是学术界里的一个空白。现在,《思辨学》填补了这些空白。为了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尽快地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以供交流,特将《思辨学》中有关组合性结构的相关结论简要地归纳如下:
组合性结构的特点:
A、结构的宏观和微观无限;B、结构组合相对;C、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承上启下、相互依存;D、任何相对结构的宏观和微观都必须有相应的制衡;E、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已经存在的因果关系是无法改变的;F、任何层次上的组合性结构都可以主动向外做功并获取做功所需要的能源;G、结构中的局部之间相生相克。
组合性结构的维持
结论:①吐故纳新是组合性结构维持的基本功能,而这项基本功能是在亲和力与饱和度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吐故是为了维持组合性结构的制衡,纳新是为了弥补组合性结构做功的消耗以及满足组合性结构膨胀的需求;③组合性结构为了能不断地吐故纳新就不得不持续地对其它相关组合性结构实施以掠夺为目的的功。
原理:“亲和力”与“饱和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维护各个局部之间的制衡机制;方式:掠夺。
组合性结构的解体
结论:①任何层次上的组合性结构都无法摆脱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制约;②任何层次上的组合性结构如果不能与它的宏观或者微观保持一致都会被淘汰;③任何层次上的组合性结构被淘汰后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解体,但这种解体不是无限的,当结构解体到一定程度时即会成为其它组合性结构的代谢客体。
原理:宏观和微观环境对“制衡”机制的影响;作用:维持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平衡;方式:被其它的组合性结构分割。
组合性结构的产生
结论:①在宏观需求不饱和的状态下任何层次上的组合性结构都具有复制同类组合性结构的功能;②组合性结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组合性机制下结构逐渐膨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合性结构的整体功能不断地增多。
原理:复制;作用:维持“饱和度”;方式:“膨胀”。
组合性结构的寿命
结论:①组合性结构的寿命与组合性结构的规模成正比;②随宏观环境的波动而出现的组合性结构,其寿命短于波动周期。
组合性结构的演变
1)膨胀。组合性整体由小到大或者由不成熟到成熟之必然的发展过程便是“膨胀”。
结论:①组合性整体之结构的“膨胀”必然伴随功能的增多;②组合性整体在“膨胀”的过程中所有的功能都必须是围绕着同一个作用而产生的;③组合性结构的“膨胀”过程也是围绕着同一项任务而对相关责任进行细分的过程。
2)萎缩。组合性整体的规模由大变小、功能由多变少的过程谓之“萎缩”。
结论:①组合性整体“萎缩”时其功能随之减少;②组合性整体在“萎缩”的过程中功能虽然减少但整体作用不变;③组合性结构的“萎缩”过程也是围绕着同一项任务而对相关责任进行集中的过程;④组合性整体的“萎缩”具有“周期性”。
注:“萎缩”是组合性结构的一种适应性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有一定的阈值,当变化幅度超过阈值时便会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