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辨学》前言

(2010-03-01 15:09:56)
标签:

新思想

思辨学

真理

谬论

教育

分类: 《思辨学》连载

                   

 

在现代社会里,各种各样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如潮水般不停地拍打着我们的头脑。由于我们的大脑实在是容纳不下它们,所以时常深受‘折磨’。由于我们很难辨别它们的真伪,所以时常深受‘欺骗’。由于不同的‘真理’总是同时在我们的眼前晃动,所以我们甚至不知道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真正的“真理”。

于是,我们只好全听“经典”的,凡是“经典”的话我们都信以为真。但是,如此一来,那就等于把自己的‘灵魂’全部交给了他人,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岂是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找回自己的‘灵魂’,那就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因为,传统意识一般都是眼见为实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遭受感官的欺骗。如果我们的意识完全依赖于感官,那么,对于感官范围之外的事物便永远是无知的。

对此,也许有些人会不以为然,他们以为只要闭上眼睛,自己头脑里那些‘想入非非’的意识便已经超越了感官上的限制。但这未必是真实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盲人摸象”这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一些启迪。

这个故事说的是:盲人们‘看’大象只能靠“摸”,而由于各个盲人“摸”的部位不同,所以产生了各自的“偏见”并由此而引发了相互之间的争论。

对于明眼人来说,‘盲人们’的行为似乎非常可笑。因为,明眼人一看便知大象是一个整体,而盲人们的“偏见”其实是同一个整体中的各个局部。但是,对于那些盲人们来说,何错之有?盲人们的感觉并没错,如果站在各位盲人的角度上看,似乎都是‘真理’!只不过盲人们没有把大象想象得那么大而已。所以,盲人们的错误仅仅是“意识”过于依赖其有限的“触觉”。

然而,这样的错误并非仅仅是盲人们的‘专利’。如果我们明眼人的“意识”完全依赖于“感官信息”,也会犯和那些‘盲人们’同样的错误。

比如说,动力学认为自然规律是可逆的;热力学认为自然规律是不可逆的;根据克劳休斯的热力学定律,宇宙应该是从有序到无序,最终会导致‘热寂’;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宇宙应该是从无序到有序,最终会导致臆想不到的奇迹。

如果站在各个学说的角度上看,似乎都是‘真理’。而从哲理的角度上看,如果同时存在不同的‘真理’,那就等于没有“真理”。由此便产生了这样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宇宙中的确不存在真理;另一种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真理,而某些学说却在‘盲人摸象’。

如果我们认为宇宙中不可能没有真理,那就说明“盲人摸象”的故事还在我们现代的明眼人身上延续着,而那些‘想入非非’的东西极有可能是‘盲人摸象’式的偏见。

如果我们曾经对某些“偏见”深信不疑,那么,由此而产生的世界观也必然是偏见,只不过未曾察觉而已。

一直以来,我们的头脑始终被一种奇特的世界观所缠绕着,我们以为宇宙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死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活的生命世界。我们以为,物质世界完全是各种微观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偶然”聚集出来的“奇迹”,生命世界是在物质世界里“偶然”诞生的“奇迹”。而人类则是“奇迹”中的“奇迹”,是宇宙中唯一的宠儿,是宇宙中最辉煌的文明。

我们头脑中的这些世界观无不是来源于某些著名的经典理论。面对这些闪闪发光的“经典”,我们曾经是那样地崇拜,并虔诚地把它们当作‘神灵’一样地供奉。

但是,现在也许应该是那些‘神灵’们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因为,当‘神坛’前的迷雾渐渐地散去了之后,我们发现神坛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其实是“偶然”和“奇迹”之类的外衣,而被“偶然”和“奇迹”这些华丽的外衣所包裹着的却是一团“模糊”。

“模糊”是什么?“模糊”就是无法分辨,如果没有“偶然”和“奇迹”的包装,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论”。

“奇迹”和“偶然”又是什么?与其说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不如说是“万能的‘魔杖’”。这个万能的‘魔杖’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可以掩盖所有的无知,可以使一切“谬论”都变成“真理”,甚至还可以使“垃圾”变得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可是,无知就是无知,谬论就是谬论,垃圾就是垃圾,其本质是任何华丽的外衣都掩盖不了的。当我们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之后,原本以为已经很熟悉的大自然,忽然变得非常陌生。

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原本以为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什么是生命?为什么会有生命?我们从哪来,将会到哪里去?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过去,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不是用“偶然”和“奇迹”来支撑的。而且在这些支撑物的支撑下,看上去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但是,如果我们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掩盖自己无知,也不是为了去蒙骗他人和自己,而是为了寻求一种“是非曲直”均非常明了的科学答案,那就不得不将那些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外衣统统扔掉,并将我们头脑中“偶然”和“奇迹”的痕迹彻底清洗干净。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去看待客观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许,只有这样问题的实质才会彻底裸露出来。

这个时候,我们也许应该从“盲人摸象”这个典故中吸取一点经验教训:面对‘赤裸裸’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也许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产生答案的意识根源。否则,如果我们的意识仍然局限于感官,那就有可能还会重蹈‘盲人摸象’的覆辙。

于是,曾经被我们所忽略的一些问题逐渐地浮现了出来,“意识的原理是什么?”“意识的局限在哪里?”“如何才能使意识超越感官上的限制?”“宇宙中究竟有没有绝对的真理?”,而这些问题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重点是意识的原理以及意识的局限性;第二个部分的重点是探讨如何才能突破意识的局限性;第三个部分的重点是介绍XT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式;第四个部分和第五个部分是通过XT模型来揭示生命和人类的相关问题。其中,XT模型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因为,XT模型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可以强制思考着不得不注重“事物”与“其周围相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意识的天窗。

过去,某些世界性的难题也许就像是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山。但是现在,只要我们敢于面对,便会发现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打开了意识的天窗,便会发现宇宙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便会发现宇宙其实是一个组合性的整体,生命与宇宙不可分割------

也许,当这些“新思想”突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这些“新思想”与某些“经典理论”是那样的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而那些所谓的“经典”却早已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

但是,如果以为某些“经典”已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就不允许出现任何与“经典”不同的声音,并以为凡是与“经典理论”背道而驰的思想都是‘错误’的,凡是敢于鞭挞“经典”的人都是‘罪人’,那就太遗憾了。

既然愚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希望凡是有理智的现代人都能用自己的理智去面对。幸好‘赤裸裸’的答案,其“是非”也是‘赤裸裸’的。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如果人们对本书中的某些“新思想”表示怀疑并认为黑格尔的这句名言不是谬论,那就完全可以从“理性”入手,从‘赤裸裸’的因果关系中去明辨“新思想”的真伪。

现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思想”即将呈现在各位读者的眼前。虽然,这是一次实力悬殊的思想较量,面对众多的经典理论,“新思想”显然势单力薄,其压力和阻力都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宇宙虽然浩瀚,真理却只有一个,并且不分先后。

因此,面对《思辨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思想”,希望人们能够暂时抛开头脑中已经固有的传统世界观,抱着科学的态度去怀疑、去论证,而不是轻易地下结论。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的书,“是非曲直”的最终结果还要靠各位读者们公正地评判和鉴证。

虽然,眼下的《思辨学》还仅仅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但是,请相信,如果本书中的“新思想”的确能代表真理,那么,这个真理的婴儿就一定会长大成人。

 

 

http://m.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