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丹教授答疑有感
(2010-08-27 11:42: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听了张丹教授有关小学数学答疑视频一之后,真的受益匪浅,作为新教师的我对如何教学有很多的无知,尤其是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方面,知道的就更少了,刚刚教了一年级的数学,一年级中解决应用题的问题还不是太多,但是一年级同时也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解决好最基本的应用题、帮助孩子理清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对以后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听了张丹教授的讲座,我对应用题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困难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给我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教会我很多方法,引领我成长,听了这短短几十分钟的讲座,要比我自己看书、摸索的效果要好很多、很多。
第一阶段,张教授主要讲了有关应用题的教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其中张教授举了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在解一道应用题:某班男生20人,比女生多1/3,那么这个班的女生有多少人?时所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执教老师的处理问题策略。问题出示后,孩子们的解答是五花八门,当然孩子们是各有各的理,这位执教的老师并没有否认同学们的错误,而是先把问题放在一边,引导孩子们通过画图、分析图的形式来帮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之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原来自己的各种算式和想法的正误。
结合这个教学案例,张教授介绍了该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去解决应用题的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鼓励孩子读懂问题情境,在题意不好理解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表格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孩子们分析数量关系。在否定了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用分类、套模式的方法去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后,张教授提出了新课程中应用题的教学线索:
一、运算的意义;
在理解运算的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张教授举了一个她儿子的例子,张教授给她正要上一年级的儿子出了这样一道题:我有5个苹果,现在还剩下1个苹果,那么我拿走了几个苹果?开始儿子有些疑惑,之后便拿来5支铅笔动手操作,第一遍没有说话,第二遍开始有点儿思路了,操作到第三遍的时候,儿子就知道这道题应该是“5-1=4”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动手操作在帮助孩子理解运算意义的重要性。
二、审题;
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交给孩子们审题的方法。教会孩子可以借助画图、表格等形式去审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张教授讲了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或困难。
主要的应对策略就是:善待、等待、期待。
面对孩子们所出现的错误我们教师一定要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找到出错的根本原因、之后对症下药,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孩子痛,而且要知道是哪一条神经末梢痛。”也就是我们教师要找到孩子出错的根源所在。
对于那些困难学生不仅局限于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课下的时间也是需要充分利用的,但是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寻找孩子出错的根源所在,帮助孩子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经验,慢慢的,经验多了,我们再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时的处理对策也就多了。
张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生牛牛是一位计算学困生,在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法”时遇到困难,做这样的题不仅速度慢而且出错率很高。牛牛这样的情况肯定在每个班都会有那么几个,但是对于这些学生他们出错的根源却不一定是一样的,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很多老师就是会罚学生多做题、所练习,其实多练、做快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孩子出现的错误。那么牛牛的老师首先做的就是了解牛牛出错的真实原因,通过给牛牛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其去做,并说明做的方法,之后老师看到牛牛出错的根本原因是牛牛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每一种计算方法却不理解,最终老师帮助牛牛选出了一种他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加以练习,之后老师找到了牛牛出错的根源所在,其实就是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不熟悉,那么老师便对牛牛对症下药,让他每天做一些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练习,最终帮助牛牛解决了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牛牛的老师之所以帮助牛牛解决了问题是因为老师找到了牛牛出错的原因。如果像很多老师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让牛牛多做题的话,那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再一个问题就是课上让孩子提问的问题。这个我也深有体会,现在我们用的是青岛版教材,每节课都是一张情境图,需要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来提问题,如果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那么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会非常的多,并且学生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不一定有一个是与课堂教学目标有关联的。还有现在进行“生本实验”,课前需要学生先做前置性小研究,这个前置性小研究在设计时必须要能够引导孩子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要不就可能导致出现五花八门与本节课教学目标不相关的问题了。
在这短短35分钟内,不可能留给孩子太多的时间,那么要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提问,老师就必须作必要的引导了。课堂上当孩子偏离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要巧妙地把孩子引到本节课教学内容上来。老师这种能力的得来也是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中获得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听了张教授的专家答疑,以前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决,并且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经常性的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