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顾恺之的置陈布势

(2012-05-04 09:30:18)
标签:

杂谈


顾恺之的“置陈布势”

          顾恺之(公元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无锡)人。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大画家,对于绘画理论也很有成就。《历代名画记》中所辑录的计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顾恺之是我国对构图理论提出最早的大画家,他的构图理论在其著作和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提出“置陈布势”的伟大构图艺术理论,而且他的构图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画一千多年的发展,就在今天,对我们进行花鸟画创作还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置陈布势”出自顾恺之的《论画》,是顾恺之评论作品《孙武》一画时提出来的。原文如下:“《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顾恺之的观点是作画就象是将兵一样,如果能够象军事家孙武那样,在战争中临阵布势,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挥洒自如地来调动画面中的物象和景物,并使其和谐统一,自然生动,丰富多彩,这样才能领悟到变化多端的章法的美妙。“临见妙裁”就是面对所见的内容、景物加以巧妙地灵活地剪裁,我们在写生时,面对实景要进行细心的大胆的取舍、剪裁,而不能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如同傻瓜照相机一样。要保留比较好的入画的景物,而舍去一些琐碎的、繁杂或次要的景物。“置陈”:也就是经营置位。置是安置摆放之意,陈是陈设、摆设,也有摆放之意。“布势”:指分布气势或“体势”。布是布置、安排的意思,布势就是安排布置景物大的气势和体势。由此可见,从一开始的“临见妙裁”到后来的“置陈布势”,这完全是一个完整的从构思到实践的过程,是从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单讲“置陈布势”,那么则忽略了在看到物象并首先对物象进行选择、删减的这个构思过程。这是一个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去解释隐含在画面主题,并用一定形式抒发其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的构想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画家要进行大胆的取舍,并具备去糙取精,高度概括的实践能力,而决不是反反复复,犹豫不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