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个社会对于新闻、知识和思想的渴望永远存在,而且会不断增长。但是,新闻、知识和思想的载体以及表现形式,则会与时俱进。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不少人都在唱衰报纸的未来。《第一财经日报》属于幸运组别的成员。依靠长期形成的公信力和专业性,以及不断深化的阅读价值,我们已经成为经济、金融投资和公司领域的决策者们必选的财经日报,读者特别是订户十分稳定。感谢每一位读者、每一个客户,你们是我们存在的依据。
但我们完全清楚,在整个传播环境走向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的今天,报纸只有实现从“纸上阅读”到“随时随处可以阅读”的转型,让news既在paper上又超越于paper外,同时利用自身的知识累积、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本优势,生产新闻之外的知识产品、思想产品和服务产品,才能拥有新的远大前程。
因此,2014年将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转型升级年”,我们将围绕用户对于“新闻、知识、思想”的网上、报上、线下的需求,重新进行产品化、品牌化、互动化的展开,以使我们更好地和读者在一起。
直到今天,报纸依然生产着严肃新闻中最大的比例,并设置着社会中最多的“议程”。作为集体生产、专业生产、为公共利益而生产的象征,报纸依然是帮助受众节约信息筛选成本的最好选择,特别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报纸还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和看世界的方式,从而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对时代负责”的理念,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必能让《第一财经日报》在“24小时的数字空间”里,长出新的活泼泼的生命力。
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得到读者更多的关心、批评和支持。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建议,也希望你们关心《第一财经日报》和一财网将次第推出的数字化产品,希望与你们共享。
确实,对报纸来说,阳光普照的时光结束了,结构化调整和专业化分工将是大趋势。但当昔日的阳光不再普照,《第一财经日报》的选择是,和你们一起努力,一起成为阳光,照亮世界也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