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专家意见汇总
(2012-04-15 18:27:56)
标签:
杂谈 |
川师大: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其它专家1:1、小学教材中60%以上为儿童作品。
余老师:
1、
2、
3、
1、拟研究的问题中:情感的目标、文字的训练、脱离实际、缺乏策略
2、课题申请书中几部分要连贯。
3、有数据的测差、有描述性材料——操作较困难。(用观察分析法)
专家的意见汇总:
一、研究的内容:
主题再集中一点,要注意边界(范围)的确定。
二、问题:
1、观察分析法的操作如何体现?(文字分析会带有老师的主观性)
2、比较法中的“生命状态”一词值得考究。
三、预期的改革效益:
“尤其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变化”这个描述如何操作,语言和情感的变化是比较模糊的。
四、专家评述
1、选题有意义。
2、要解读“情商”和“情感”。情感是处于价值观的中间位置。
3、理论依据太多,没有在点子上。要读《后现代主义》以及怀德海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三个阶段。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4、要明白: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文学课,儿童文学的教育在情感培养方面要明确界线。
5、研究的内容太多。
五、另一个专家
1、策略的目标和重心不够明确
儿童文学情感教学和一般的教学不同,情感教学是学生获得一种情感的觉醒和生成性的,情感教育的策略是要解决内在化的问题。
2、知识、情感、思想、认知,怎么变成孩子的东西。内在化:1、感受;2、体验;3、领悟。把感动化成内在的东西。
3、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切入,要有附着点,通过工具性(文字语言是媒体)来附着,理论依据来源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通过语言文字的渗透去感悟去催生唤醒学生的情感。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相关的内容,在朗读中去催生唤醒学生的情感。
4、情感是心理范畴的角度,情感是空泛的,怎么抓住这个点?可以通过语言、语音、品读等(这一点余老师的书上有关于中学的论述可以借用)。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一种方式。
5、小学有60%以上的课文都是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也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要通过工具性让课题有附着点。
可以把而儿童文学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共性和特性梳理一下。教材的选择在每个段有所不同,这样就有了主线。
方法:可以通过朗读体现、示范朗读。根据不同的段内容可不一样(低年级复述、编故事;中高年级口语训练读写等)
附着点:语感、文字语言是媒体。
“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答辩纪要
优势:
该课题属于具体研究,目前学生的情商、心商教育比较薄弱,而人的发展根本体现于情感,情感教育内化为社会的态度、价值观,触动态度,形成价值观。因此具有研究价值。但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很难把握。其评价方式等怎样操作,观察分析是基于描述性的还是有数据描述、怎么比较生命状态等需进一步思考。
方案存在的问题:
1、
2、
3、
建议:
1、
2、
3、
4、
5、
6、
7、
8、
情感教育一定要有附着,即工具。
题材:人(人性)、动物(物性)、自然(规律和法则)
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把握)
在学生的朗读中催生的,词句理解,如排比句怎样读?反问句怎样读?
可参考余虹教授的《文学作品解读》一书。
品读、诵读中去感受,在审美中获得情感。
方法:示范朗读,让学生学会低段朗读、中段主要是复述编故事、高段主要是写。真正的附着是语感,文字是媒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