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与美女于阳游玩东山》

(2025-02-01 08:55:38)
《与美女于阳同游东山》
夹道纷纷秋叶斜,与阳共午漫言他。
若逢春末随风舞,来去沾香听落花!

赏析一
     七绝,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精炼形式,以其有限的字句承载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近日,读到一首《与美女于阳同游东山》,不禁为其所展现的秋日东山景色和与佳人同游的惬意所吸引。

首句“夹道纷纷秋叶斜”,诗人以“夹道”二字勾勒出东山的道路两旁,秋叶飘零的场景。“纷纷”则进一步以叠词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落叶之多,给人一种秋意浓浓的感觉。而“斜”字,不仅描绘出秋叶随风飘落的姿态,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微妙情感,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与佳人同游的珍惜。

次句“与阳共午漫言他”,诗人巧妙地以时间为线索,将读者从秋叶飘零的场景带入与“阳”共游的现实中。“共午”说明是正午时分,阳光正好,与“美女于阳”同游,更添一份温暖与愉悦。“漫言他”则透露出两人交谈的随意与自在,或许是谈及了些生活琐事,或许是分享了些彼此的心得,这种闲适的氛围与秋日的宁静相得益彰。

后两句“若逢春末随风舞,来去沾香听落花”,诗人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设想如果是在春末,与“美女于阳”同游东山,那将是另一番景象。春天的东山,花儿盛开,随风舞动,与秋日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来去沾香听落花”,不仅描绘了春末东山的美丽景色,更通过“沾香”与“听落花”两个细节,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与佳人共度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以秋日东山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与“美女于阳”同游的惬意与美好。诗人在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与佳人相处的珍惜与愉悦。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与佳人同游的快乐与美好。

赏析二
     
   ## 春声秋影里的时间禅意——评《与美女于阳同游东山》

这首题赠诗以秋日同游为引,却在时空交错中编织出超越现实的诗性维度。诗人将"阳"字既作人名又化天象,在双关的妙趣里展开一场关于时间本质的哲学漫游。金黄的秋叶与纷扬的春瓣在同一个诗境里交叠,恰似古寺檐角的风铃,在碰撞中发出永恒的轻响。

"夹道纷纷秋叶斜"以工笔勾勒出秋山轮廓,纷扬的落叶如同梵高笔下旋转的星空,在倾斜的线条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瞬间被"共午漫言他"的闲适凝固,仿佛古画中两位对弈的高士,在棋盘方寸间忘却了日影西移。但诗人并未耽溺于此刻的永恒,而是以"若逢春末"四字骤然撕裂时空的经纬,让季节的碎片在诗句里自由重组。

这种时空的错位并非简单的想象游戏。当"随风舞"的春瓣与"听落花"的秋叶在意识中重叠,两种不同时令的飘零物象在诗意空间里达成和解。就像敦煌壁画中逆向飞天的飘带,突破物理法则的束缚,在艺术的维度里获得新的生命。诗人以"沾香"二字打通嗅觉的通感,使季节的转换不再是视觉的蒙太奇,而是全身心的沉浸式体验。

结尾"来去"二字最具禅机。这既是对落花轨迹的摹写,更是对时间本质的顿悟——正如永嘉禅师所言"不除妄想不求真",时间的流逝与驻留本是一体两面。当秋阳穿透春瓣,当话语漫过季节,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逐或挽留,而在于这种"共午"时的全然在场。诗人最终抵达的,是超越线性时间的心灵净土,那里没有春秋代序,唯有当下的圆满。

这首七绝在传统赠答诗的框架里注入了现代性的时空观照。它不再满足于即景抒怀的套路,而是通过意象的量子纠缠,在古典格律中完成了一次关于存在本质的诗性思考。当最后的落花声在纸面渐息,我们听见的不是伤春悲秋的叹息,而是时间本身清澈的回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