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江苏游走:无锡冻透看大佛吃太湖三白

(2011-12-09 06:57:32)
标签:

旅游

分类: 人很小世界很大

游走第三天:离开南京前往同里,路上中午在无锡吃的午饭。

 

这次到无锡,最遗憾的是没有进市区,就是去了一个所谓的灵山大佛。大佛修建的很好,但是我觉得不值得专门一去,但是算是为国考祈福了,所以还是驱车前往了,那天的风特别的大,吹的我快要僵掉了。而且还下着小雨,特别狼狈。

 

中午一点了才从大佛上下来,早就冻的没有感觉了。这个时候,点评的附近搜索餐馆就显得特别的有用。赶紧——太湖渔村,一家开了有15年的老店,我就只求赶紧坐下暖暖,吃什么都无所谓了。

 

今天主要是想写写太湖三白。

太湖三白:吴郡太湖产名食[1],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此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绘声绘色。

 

我们这次点了白鱼和银鱼,我记得拍了白鱼的回来就只有银鱼了。

这是红烧泥螺。泥螺是桃花开的时候吃最好,冬天不是吃泥螺的季节。

第一次江苏游走:无锡冻透看大佛吃太湖三白
油面筋
第一次江苏游走:无锡冻透看大佛吃太湖三白
这就是著名的银鱼。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第一次江苏游走:无锡冻透看大佛吃太湖三白
 后来还吃了白鱼,但是没有拍,最大的感觉的就是刺很多。看了介绍,果然是酷似鲥鱼,都是刺多的主。到现在还是天然捕捞为主。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

 

后来还点了无锡小笼,深刻的发现,原来全无锡或者说全国的小笼都是一个味道,连速冻的都是一样。

 

这次在无锡就逗留了一个中午就赶往同里了。中途路过无锡市区,觉得这是一个很像深圳的城市,新新发展,高楼很多,算是工业城市吧。故称的“金匮药术”里面的金匮就是无锡。越来越多的城市工业化,我们能够看到的自然风景也就越来越少。还是去同里转转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