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千门布局解读.第17卷-怡和集团.25.1121.平.李祯海
(2025-11-21 09:11:27)
怡颜悦色,和气生财。李嘉诚收购和记黄浦, 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还有华资财团竟购香港置地,这些企业,都是在怡和集团旗下,属于英资财团。英国的财团,有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与太古里,怡和洋行也是雅片战争的推手。1832年创建,1882年,李鸿章向其借款,
1898年与汇丰银行成立中英银公司,控制中国铁路投资,1949年之后,在大陆的资产收归国有。1920新盖上海怡和大楼,
1955年外贸局占用, 商战电视剧《繁花》中有体现。 当下,怡和集团在中国大陆还有大量的投资,
如我们熟悉的肯德基,必胜客,711,美心,文化东方酒店,或是经营权,或是控制权。香港置地,在内地也有大量投资,其幕后老板,也是怡和集团。
李嘉诚长和集团的崛起, 是取代了怡和集团在香港的部分业务,大势是香港回归,外资撤离香港。
1978年,采用了暗渡陈仓的方式,买入九龙仓的股票,后来帮助包玉刚拿下九龙仓。
后来在收购和记黄浦时,包玉刚也伸出了援手。而在收购香港置地时,怡和发起了反击,没有收购成功。
说李嘉诚收购英资企业,获得成功,倒不如说,是怡和洋行,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布局,退出香港市场,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事实上,长实企业收购和记黄浦,是李嘉诚事业的重要转折点。只能说,在当时的香港几大财团中,李嘉诚获得的成功,竞争的成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了优质的资产。
大势所趋,
即使强如怡和洋行,也不得不依势而行。怡和洋行,曾经是英国远东最大的财团,如今虽然依旧是世界五百强,但国势不行,
实力和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中国大陆的百年老店, 全聚德,
同仁堂等,老字号保留下来。有对比,才能看出优势,据说欧洲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 也是以全球投资见长的老财团。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看起来庞大,历史也不短,但对比起这些老牌商业,也算是新生富豪。于布局周期来说,也仅仅是到了第二代,
而怡和这样的财团,已经传了十几代了。羊皮卷中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看李嘉诚的布局,要看他的参照,怡和集团,会是一个借鉴点。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世界上有多少财团,都有吃掉长和集团的想法。
而长和集团,也吃掉了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 以收购并购的形式,
获得控股权,安排自己的亲信,来主局。怡和集团在中国的兴起,退出,再进入,如今当时的主营业务,铁路,港口,跨境贸易,物流,都已经不再对他们开放,他们只能在一些地产,消费业务相关领域进行投资。
以此来看李嘉诚的布局策略,投资策略,会更明了些。
凡是布局,都有竞争对手,看一个企业的成功,王朝的成功,从布局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把他的竞争对手找出来。由竞争对手的出招,再来看千门布局,策略博弈,升官发财,以此来学习策略知识,也会深入一些。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4卷-坚持-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