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六局六卷-第六卷-六部大策.24.0906.乐.李祯海
(2024-09-06 07:20:31)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腾王阁序中王勃说他俩时运不济,冯唐性格太过耿直,在职场上混不开,而李广经历大小数十战,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封侯,有机会与匈奴主力决战了,却年事已高,心有余地力不足了。我们对李广的印象,多是飞将军李广,个人作战素质非常高,箭术也好,甚至能射进石头里,作战的战术技能也很高,在遇到敌人大队骑兵时,还能迷惑敌人,让他们不敢进攻。但史学家们也说,李广的战略眼光较一般,几次没有封侯,都是因为战略上的判断错误,而没有取得大成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他品德高尚;神射手,说他武功了得;又赶上了明君明主,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在《六部大策-六位英雄》中,李广的英雄气息,更多是其良好的群众口碑,古代封侯拜相的人多了去了,史书会有记载,但并不为人所熟知。如同书写选择人物也一样,并不会选择大家都不熟悉的人来延展。英雄的故事大同小异,取有代表性的来学习,大概能知道何谓英雄,闲谈之余,也能论个观点。本卷从六部大策的角度,来解读李广相关。
第一部,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第46卷-自信-专注。古代有卖油翁的故事,说是一位射箭的人和他炫耀他的简术多厉害,一位卖油的老翁看不下去,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熟悉了而已,说着拿起一枚铜钱,把油准确地从中间的铜孔中倒进了油瓶。
这里说的是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不断重复,就会从熟悉到精通,掌握其中的门道,看起来很厉害,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李广的箭术高超,是后人传得神乎其神,这可不是李广自己封的,是他人的赞美之词。
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68卷-虚实-避实击虚。
李广率小队在路上遇到了匈奴的大队人马,部下都建议快马逃跑,但李广却说,是跑不过他们的,只有让他们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他们才不敢贸然靠近,我们才有一线生机。这是一个关于李广的常说的故事,主要是说李广的战术策略能力还是很强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李让自己小队遇上敌方大部队,这本身就是战略上的判断错误。这里的虚实,实指的是李广只有小队兵马;虚,指的是李广制造出来的假象,后方还有大队人马,自己率领的只是诱饵。敌人也吃不准情况,故犹豫了,只能采用对峙的策略,以探知虚实。
第三部,奇门遁甲积极计划64卷,第61卷-时间选择。李广难封,主要是时间不允许了,错过了一定的最佳时机,有些事情已经变得不可能了。李广最后一次出击,
就是想有所成就,这样的心态打仗,如同孙子兵法说的,必死可杀一样,往往会适得其反。战国的廉颇,三国时期的黄忠,这些都是老将想上阵杀敌的,李广也算是,包括关羽败走麦城,也是年岁已高。战场需要年轻,血气方刚的,不适合年龄大的,这是天道,也是规律,也是主将派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部,羊皮卷品牌积极计划80卷。第83卷-传播推广-软文。这些历史人物,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还能为人所熟知,主要是靠文字记载,还有各种传播的形式,如评书,戏剧,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学创作形式。也许过了几十年,我书写的这些内容,也会成为别人认知的一种参照。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书写《六部大策-36位商界名人》《六部大策-36位网络红人》这些系列,给这个时代,留下一些印记,而不只是研究古人的故事。
第五部,36计积极计划36卷,第18卷-攻战计-擒贼擒王。这里主要说是的卫青对匈奴作战的策略,善于千里奔袭,直捣黄龙。经过几次的大胜,汉军实力大增,而彼消此长,匈奴损兵折将,才有这样的机会。从消除长安的威胁,到打到敌人的腹地,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李广的功劳主要在于防守,而卫青的主要战绩,为进攻。先有前面的守得住,才有后面的转守为攻,获得巨大的胜利。这也是孙子兵法,善守善攻的作战原则。
第六部,六部大策应用36卷,第八卷-主体应用-财富主体。
无论是匈奴的进攻,还是汉武帝的反攻,主要还是为了掠夺财富,增加地盘,增加财富。这是战争的本质目的,无论策略上,或是言辞上说得如何,道义上站在了至高点,都离不开这个最真实的目的。飞将军李广,主要贡献也在于此。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4卷-坚持-进步。